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崧桂专利>正文

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164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它由一条凹道再加上一条拱桥而组成行车的有效高度,四条向左变道设置在拱桥的引桥底与桥脚转弯处,真正实现了十字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极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的瓶颈问题,有效地降低了50%桥梁爬高的垂直高度、跨度和凹道下坡的深度,节约了用地,也不会影响市容市貌和景观视野,保持了周围环境的协调优雅,为城市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采用防护栏网带、人行天桥或隧道、非机动车道并实施人车分流,从根本上杜绝了车撞行人的惨剧发生,极大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广泛适用于交通路口的兴建,特别适用于大都市旧城闹市区十字路口的整改和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都市十字路口的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属于市政交通道路建设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车辆的普及使用,以车代步提高了现代人的办事速度和效率,而都市普遍设有几座或十几座立交桥,这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其前面各路口的瓶颈_红灯阻断了蜿蜒行使的车龙,大都市严重的塞车局面已经到了非实施全面整治(技改)十字路口不可的地步,尤其是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车流、人流比较密集、集中的现代化大都市,最为严重的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时间段。 而造成塞车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各个路口的交通灯轮返,终断行车所致,如按红灯60秒转换一次、车速30km/h计算,则30秒阻挡了 16. 5台车的前进,少行了 83m,导致如广州黄埔立交桥从早上7点40分至9点50分长达130分钟时间的塞车,车龙一直延续至暨大、员村等地;番禺方向早上进入广州大道的车辆,从早上7点30分至10点10分长达160分钟时间的塞车,给都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地不便。 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目前都市整治交通的做法是在各大主干路口架设几座多层的立交桥,它能免除十字路口的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路(A)和第二路(B),所述第一路(A)包括第一路正向路(A1)、第一路逆向路(A2),所述第二路(B)包括第二路正向路(B1)和第二路逆向路(B2),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路正向路(B1)和第二路逆向路(B2)为同层,所述第一路正向路(A1)为架设于第二路(B)上的拱桥,第一路逆向路(A2)为架设于第二路(B)下的隧道;第一路正向路(A1)跨过第二路(B)后设置左拐路口并入第二路正向路(A1),跨第二路(B)前设置左拐倒车路口并入第一路逆向路(A2)和右拐路口并入第二路逆向路(B2);第一路逆向路(A2)跨第二路(B)前设置右拐路口并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路(A)和第二路(B),所述第一路(A)包括第一路正向路(A1)、第一路逆向路(A2),所述第二路(B)包括第二路正向路(B1)和第二路逆向路(B2),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路正向路(B1)和第二路逆向路(B2)为同层,所述第一路正向路(A1)为架设于第二路(B)上的拱桥,第一路逆向路(A2)为架设于第二路(B)下的隧道;第一路正向路(A1)跨过第二路(B)后设置左拐路口并入第二路正向路(A1),跨第二路(B)前设置左拐倒车路口并入第一路逆向路(A2)和右拐路口并入第二路逆向路(B2);第一路逆向路(A2)跨第二路(B)前设置右拐路口并入第二路正向路(B1)和左拐倒车路口并入第一路正向路(A1),并设置第二支隧道(C2)连接第二路逆向路(B2)进行左拐;第二路正向路(B1)跨第一路(A)前设置右拐路口并入第一路正向路(A1),设置并入第一路逆向路(A2)实现左拐,车辆通过第一支隧道(C1)、第一路逆向路(A2)进入第二支隧道(C2)实现倒车;第二路逆向路(B2)跨第一路(A)前设置右拐路口后分两路分别并入第一路逆向路(A2)和第一路正向路(A1),并入第一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崧桂
申请(专利权)人:莫崧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