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260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冶炼钢液,使钢液的P含量≤0.035%,S含量≤0.015%,V含量≤0.15%,然后向钢液加入Cu元素和Ni元素,使钢液的Cu含量为0.20~0.60%,Ni含量为0.15~0.55%;当钢液的C含量在0.05%以下时,向钢包出钢;在出钢的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石灰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以及预脱氧剂,使钢液的S含量≤0.012%;向钢液加入Cr元素、Si元素、Mn元素,使钢液的Si含量为0.25~0.60%,Mn含量为0.80~1.60%,Cr含量为0.20~0.80%,向钢液喂入Al单质,进行终脱氧;在吹氩的条件下加热钢液使钢渣熔化,之后向钢包加入Al单质,使钢液的S含量≤0.010%,然后向钢液加入C元素,使钢液的C含量为0.08~0.16%;向钢液喂入Al单质以及含Ti、V和N的合金,控制钢液的酸溶铝的含量为0.025~0.040%,Ti含量为0.005~0.015%,V含量为0.08~0.15%,N含量为0.010~0.0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CN1793404A ^^开了一种采用转炉冶炼钢液—钢液精炼—连续铸钢— 型钢轧制的工艺来生产屈服强度(Ret)不低于450MPa、抗拉强度(Rm) 不低于550MPa、 -40。C低温沖击吸收功(Akv)不小于24J的铁道货车用高 强度耐大气腐蚀型钢的方法。该方法采用5个步骤生产高强度耐大气腐蚀型 钢,即第一步为转炉冶炼钢液,第二步为钢包预脱氧和初步合金化,第三步 为LF炉和RH炉的钢液精炼和最终合金化,第四步为浇铸,第五步为型钢轧 制,采用该方法完全可生产出合格的高强度耐大气腐蚀型钢。但该方法在第 三步需要喂钙线(见说明书第4页第26-27行和说明书第5页第5行),喂入 量为每吨钢0.1 0.3kg。喂入4丐线可球化硫化物夹杂,降低夹杂物评级级别, 条件是钙线能有效地喂进钢液。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钢包渣十分容易冷却 结壳,特别是在RH真空处理后,使得钙线不能有效的喂入钢液,只能喂在 钢渣的上面,失去了喂钙线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摇动钢包梯:作,可使钢渣熔 化,进而可熔化钢渣表面的钩线,但此时4丐线容易和大气中的氧发生剧烈反 应,使钢包内的钢液发生强烈的翻动现象,该翻动首先对设备和操作员工的 安全十分有害,其次是促进了钢液的吸氧现象,反而严重污染钢液,结果也 不能达到喂钙线的目的。才艮据生产统计,约有10~20%的生产炉次会发生上述 现象。CN1793395A提供了一种通过控制钢的V/N比和钛含量的方法来细化耐 大气腐蚀、耐火耐候钢的晶粒度的方法,该方法使该类钢的屈服强度达到了 450MPa以上,且钢的耐低温冲击性能好。通常在转炉冶炼—连续铸钢工艺 流程条件下应用CN1793395A的方法,可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向钢包添加含Ti、 V和N的铁合金(例如添加FeTi、 VN等合金)来控制Ti、 V和N的含量, 十分容易就可控制Ti在0.005~0.015%、 V在0.08~0.15%、N在0.010~0.020%范围内。问题是转炉冶炼—连续铸钢工艺流程不能很好的控制钢液浇铸温 度,该流程的温度控制点是转炉的出钢温度,转炉冶炼完后还要加入大量的 铁合金和部分盖罐材料,这些材料的加入会产生很大的温度降幅(通常为50 100°C),且温度降幅的波动很大,使得炉与炉之间的浇铸温度波动也大, 不利于钢液的连续浇铸和改善铸坯的内部和表面质量,所以大多数钢厂一般 采用转炉冶炼—LF炉—连续铸钢工艺代替转炉冶炼—连续铸钢工艺。但是,以转炉冶炼—LF.炉—连续铸钢的工艺流程实施CN1793395A的 方法,Ti、 V和N元素的加入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原因是V和Ti元素与氧的 亲和力大,N是气体元素,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向钢包加入含上述元素的合金 后,因钢液还要经过电加热(LF炉)工序的加热,Ti和V元素容易^皮烧损, 另外由于LF炉中长时间的加热搅拌作用也会导致钢液中的溶解N形成N2分 子从钢液中溢出,这些均是使Ti、 V和N元素的收得率低且波动也大的因素, 从而增加了 CN1793395A的方法的实施难度。如果在LF炉工序加入含上述 元素的合金进行合金化,也比较困难,原因是加入的合金必须首先穿过钢液 上面的渣层才能到达钢液,在穿过渣层的过程中与氧亲和力强的合金元素有 一定的烧损现象。另夕卜,V和N元素的合金化在采用加VN合金(V含量78%, N含量12%)的方法来实现时,由于VN合金的堆比重为3.4左右,小于钢 液6.8的比重,使得加入的VN合金是存在于钢液与钢渣的界面上,这时N 元素也很难被钢液吸收,大多形成N2分子溢出,不能保证N元素的收得率稳 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方法不对钢液进行喂钙 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方法能够提高V、 Ti和 N的收得率并能确保V、 Ti和N的收得率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再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具有良好低温沖击性能的耐大气腐蚀 型钢的方法,由该方法生产的型钢的屈服强度(R^)和冲击吸收功(-40。CAkv) 分别能达到450MPa和24J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步骤(a)冶炼钢液,使钢液的P 含量$0.035%, S含量^).015%, V含量S0.150/。,然后向钢液加入Cu元素和Ni元素,使钢液的Cu含量为0.20~0.60%, Ni含量为0.15~0.55%; (b)当钢 液的C含量在0.05%以下时,向钢包出钢;(c)在出钢的过程中,向钢包中加 入石灰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以及预脱氧剂,使钢液的S含量^).012。/。; (d)向 钢液加入Cr元素、Si元素、Mn元素,使钢液的Si含量为0.25~0.60%, Mn 含量为0.80~1.60%, Cr含量为0.20~0.80%; (e)向钢液喂入A1单质,进行终 脱氧;(f)在吹氩的条件下加热钢液^f吏钢渣熔化,之后向钢包加入A1单质, 使钢液的S含量^).010%,然后向钢液加入C元素,使钢液的C含量为 0.08~0.16%; (g)向钢液喂入Al单质以及含Ti、 V和N的合金,控制钢液的 酸溶铝的含量为0.025 0.040%, Ti含量为0.005-0.015%, V含量为 0.08~0.15%, N含量为0.010~0.020%,钢中上述各元素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 比含量。可在出钢量与总出钢量的比例达到1/3以上并且小于2/3时,开始向钢包 加入石灰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以及预脱氧剂。可在出钢到总出钢量的2/3之前或出钢到总出钢量的2/3时加完石灰和萤 石的物理混合物、预脱氧剂、Cr元素、Si元素、Mn元素。石灰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的总加入量可为(7.4 8.5kg)x总出钢量的吨数, 在该物理混合物中石灰和萤石的重量比可为8:2 9:1。预脱氧剂的加入量以控制钢液的自由氧含量在0.0050%以下为准。预脱氧剂可以是Al重量含量为40%的铝铁,铝铁的总加入量可为 (2.0 3.0kg)x总出钢量的吨数。终脱氧的步骤可包括如果出钢前测定的钢液最后C含量在0.03%以下, 则按每吨钢0.60~0.50kg的量将铝单质喂入钢液;如果出钢前测定的钢液最后 C含量大于0.03%且不超过0.04%,则按每吨钢0.50~0.45kg的量将铝单质喂 入钢液;如果出钢前测定的钢液最后C含量大于0.04%且不超过0.05%,则 按每吨钢0.45~0.35kg的量将铝单质喂入钢液。步骤(e)中使用的Al单质可以是Al线,可以以不小于8m/s的速度将直径 为8 10mm的Al线喂入钢液。步骤(f)还可包括在加入A1单质之后,向钢液补加Si元素、Mn元素。步骤(g)可包括加热钢液,当钢液温度达到1600 1640。C时停止加热, 向钢液喂入作为Al单质的Al线,并以合金包芯线的形式喂入含Ti、 V和N 的合金。合金包芯线的直径可为8 10mm,合金包芯线的喂入速度可不小于4m/s。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还可包括连铸的步骤,在连铸过程中控制连铸机中包温度为1530。C 1555。C。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还可包括型钢轧制的步骤。可在加热炉中以8~14°C/min的速度加热铸坯,当加热到1100 1300。C后,在该温度下保温1.5~2.0小时,然后轧制,终轧温度控制在700 900°C,轧后可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冶炼钢液,使钢液的P含量≤0.035%,S含量≤0.015%,V含量≤0.15%,然后向钢液加入Cu元素和Ni元素,使钢液的Cu含量为0.20~0.60%,Ni含量为0.15~0.55%;(b)当钢液的C含量在0.05%以下时,向钢包出钢;  (c)在出钢的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石灰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以及预脱氧剂,使钢液的S含量≤0.012%;  (d)向钢液加入Cr元素、Si元素、Mn元素,使钢液的Si含量为0.25~0.60%,Mn含量为0.80~1.60%,Cr含量为0.20~0.80%;  (e)向钢液喂入Al单质,进行终脱氧;  (f)在吹氩的条件下加热钢液使钢渣熔化,之后向钢包加入Al单质,使钢液的S含量≤0.010%,然后向钢液加入C元素,使钢液的C含量为0.08~0.16%;  (g)向钢液喂入Al单质以及含Ti、V和N的合金,控制钢液的酸溶铝的含量为0.025~0.040%,Ti含量为0.005~0.015%,V含量为0.08~0.15%,N含量为0.010~0.020%,钢中上述各元素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冶炼钢液,使钢液的P含量≤0.035%,S含量≤0.015%,V含量≤0.15%,然后向钢液加入Cu元素和Ni元素,使钢液的Cu含量为0.20~0.60%,Ni含量为0.15~0.55%;(b)当钢液的C含量在0.05%以下时,向钢包出钢;(c)在出钢的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石灰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以及预脱氧剂,使钢液的S含量≤0.012%;(d)向钢液加入Cr元素、Si元素、Mn元素,使钢液的Si含量为0.25~0.60%,Mn含量为0.80~1.60%,Cr含量为0.20~0.80%;(e)向钢液喂入Al单质,进行终脱氧;(f)在吹氩的条件下加热钢液使钢渣熔化,之后向钢包加入Al单质,使钢液的S含量≤0.010%,然后向钢液加入C元素,使钢液的C含量为0.08~0.16%;(g)向钢液喂入Al单质以及含Ti、V和N的合金,控制钢液的酸溶铝的含量为0.025~0.040%,Ti含量为0.005~0.015%,V含量为0.08~0.15%,N含量为0.010~0.020%,钢中上述各元素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含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当 出钢量与总出钢量的比例达到1/3以上并且小于2/3时,开始向钢包加入石灰 和萤石的物理混合物以及预脱氧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d)包括 在出钢到总出钢量的2/3之前或出钢到总出钢量的2/3时加完石灰和萤石的物 理混合物、预脱氧剂、Cr元素、Si元素、Mn元素。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灰和萤石的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邓通武李军陈小龙徐华东李述生杨星地李清春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