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轨道车辆司机室车体骨架的改进,具体地适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的运行时速已达到300公里及以上级,为满足高速轨道车辆运 行的稳定和舒适性能,对于车体轻量化和高速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低噪声性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现有轨道车辆司机室车体骨架结构,采用的是传统的板梁压弯组焊工艺,不仅在 车体设计、加工结构上较为复杂,而且组焊时板梁相互之间的定位不准确,组焊加工后的 骨架内外侧表面误差较大,因此当轨道车辆高速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和由此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轨道车辆司机室车体骨架,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 板梁之间插接加拼焊的结构设计、加工工艺,从而达到减少板梁使用数量、提高司机室车体 骨架整体的刚度和强度,以适应轨道车辆高速运行的要求。 另一设计目的在于,改进司机室车体骨架的加工定位准确性,提高组焊精度,保证 其整体构造不发生变形并提高整体承载能力。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轨道车辆司机室车体骨架主要具有 由数个板梁相互插接而构成的网格状的整体式框架、以及焊接在框架外部的若干块蒙皮。 每一对板梁相互之间的交接处设置有对称的插接口。 在每一对插接口处,板梁相互之间进行焊接连接。 如上述基本方案,通过采用少量的板梁进行插接并拼焊即可形成骨架整体框架结构,再辅以外部焊接的蒙皮,则可准确地加工并定位司机室车体骨架各个局部部件。 为进一步提高框架与蒙皮之间的焊接封闭,可采取如下改进方案 在相邻板梁之间形成的每一个网格外部,对应地焊接一块蒙皮。则每一块蒙皮端部均与构成网格的板梁进行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车体骨架,其特征在于:具有由数个板梁(1)相互插接而构成的网格状的整体式框架、以及焊接在框架外部的若干块蒙皮; 每一对板梁(1)相互之间的交接处设置有对称的插接口(2), 在每一对插接口(2)处,板梁(1)相互之间进行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车体骨架,其特征在于具有由数个板梁(1)相互插接而构成的网格状的整体式框架、以及焊接在框架外部的若干块蒙皮;每一对板梁(1)相互之间的交接处设置有对称的插接口(2),在每一对插接口(2)处,板梁(1)相互之间进行焊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琪,龚明,丁叁叁,林永乐,陈文宾,段浩伟,蔡军爽,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