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骨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351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1:15
当前侧梁(10L、10R)因来自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碰撞而发生弯曲时,通过在接触部(14)形成的接触面(18),而前侧梁(10L、10R)与车辆内的相邻的构件不是以点而是以面进行接触。由此,来自前后方向的碰撞的载荷更稳定地向相邻的发动机(4)等构件传递,能够提高使碰撞时等的载荷高效率地分散而缓解的效果。而且,弯曲的前侧梁(10L)、(10R)与车辆内的相邻的发动机(4)等构件不是以点而是以面进行稳定接触,因此能够减少前侧梁(10L)、(10R)的未预期的断裂等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车辆的骨架的车辆骨架构件
技术介绍
关于形成车辆的骨架的车辆骨架构件,考虑其强度而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车辆骨架结构,在将前侧梁和延长车架结合的车辆用车架构件中,从前侧梁的后部到达延长车架的部分平滑地弯曲而成为向下方倾斜的弯曲部。在车辆用车架构件的从作为直线部分的前侧梁到弯曲部连续的侧面上连续地形成有加强用的筋条。由此,在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通过使弯曲部的截面耐力提高并使车辆用车架构件的弯曲刚性提高,而实现车辆重量的轻量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62760号公报然而,在上述技术中,通过提高截面耐力或弯曲刚性而抑制变形,但在碰撞时等传递大的载荷而构件变形时,未考虑到变形后的构件如何传递载荷。在上述技术中,在碰撞时施加了载荷时,未预测构件如何变形。因此,在上述技术中,碰撞时等的载荷的传递不稳定。因此,在上述技术中,碰撞时的冲击的吸收或构件的断裂的防止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了此种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碰撞时等能够减轻作用于车辆的载荷的车辆骨架构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骨架构件,形成车辆的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晃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