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601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包括垫片、撞块、内管、弹性主簧、骨架和外管,内管和骨架固定在弹性主簧内,通过硫化成为一体,其中,内管位于弹性主簧的中心,骨架位于弹性主簧的四周;弹性主簧外围装有外管;外管两端铆接;弹性主簧与外管之间存在两个空腔和连接两个空腔的一条通道;撞块插在弹性主簧的空档处;内管上下两端装有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车身位移衰减太慢的问题,使汽车在恶劣路面上或急速加减速行驶过程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平顺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减振、隔振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 阻衬套减振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使用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底盘和车身的连接更多地选择柔 性连接。对于汽车底盘中的柔性连接,为获得驾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往往对其纵向和垂直 方向刚度要求较低,为获得优秀的操控性,往往对其侧向刚度要求较高。橡胶零件因其成型 工艺可设计成任意形状,可以实现汽车柔性连接对刚度的各种要求,因而被广泛使用。但纯胶型的橡胶衬套因阻尼效果有限,往往不能快速地衰减因颠簸路面或急速加 减速而引起的车体位移。为此,更多的汽车减振件供应商倾向于采用液阻-橡胶结构,在保 证任意刚度比例要求的同时,通过液腔和流道的设计,使纵向阻尼效果大幅提升,降低纵向 车体位移峰值,并快速衰减纵向车体位移。因此,一种新型的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 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 能有效解决汽车因颠簸路面或急速加减速而引起的车身位移衰减太慢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 套减振器装置,包括垫片、撞块、内管、弹性主簧、骨架和外管,所述的内管和骨架固定在所 述的弹性主簧内,通过硫化成为一体,其中,所述的内管位于所述的弹性主簧的中心,所述 的骨架位于所述的弹性主簧的四周;所述的弹性主簧外围装有所述的外管;所述的外管两 端分别与弹性主簧和骨架铆接;所述的弹性主簧与外管之间存在两个空腔和连接两个空腔 的一条通道;所述的撞块插在所述的弹性主簧的空档处;所述的内管上下两端装有所述的 垫片。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垫片过盈装配到内管端部的装配孔 中。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垫片由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型而成。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撞块由高强度尼龙材料注塑成型而 成。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内管由管材或挤压铝合金切割制成。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弹性主簧是由天然橡胶硫化制成。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骨架由钣金冲压成型而成或铝合金 压铸成型而成。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的外管由钣金冲压成型而成。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 极效果本技术有效解决车身位移衰减太慢的问题,使得汽车在恶劣路面上或急速加 减速行驶过程中,在保持良好的平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不同激励振幅下的阻尼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 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如图1和图 2所示,包括垫片1、撞块2、内管3、弹性主簧4、骨架5和外管6,所述的内管3和骨架5固 定在所述的弹性主簧4内,通过硫化成为一体,其中,所述的内管3位于所述的弹性主簧4 的中心,所述的骨架5位于所述的弹性主簧4的四周;所述的弹性主簧4外围装有所述的外 管6 ;所述的外管6两端分别与弹性主簧4和骨架5铆接;;所述的弹性主簧4与外管6之 间存在两个空腔和连接两个空腔的一条通道;所述的撞块2插在所述的弹性主簧4的空档 处;所述的内管3上下两端装有所述的垫片1。其中,垫片1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板ST12冲 压成型制得;撞块2通常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PA66注塑成型制得;内管3通常采用型材20 号钢切割制成;弹性主簧4是由天然橡胶经密炼后硫化制成;骨架5通常采用钣金SPHC冲 压成型制成;外管6通常是钣金SPHC冲压成型制成。本技术的装配过程如下将内管3和骨架5表面涂胶,固定在橡胶模具内,使 用注橡机硫化成衬套结构的主体;然后将其与已进行表面处理的外管6进行装配,并将外 管6两端铆接,使弹性主簧4与外管6之间存在两个空腔和连接两个空腔的一条通道,即液 腔7和流道8 ;通过干灌设备向左右两侧的液腔7和流道8中注入乙二醇,作为高粘性阻尼 液,以实现大阻尼特性;再将高强度尼龙撞块2插入弹性主簧4的空档处,作为衬套侧向和 垂向限位结构;最后将已进行表面处理的垫片1过盈装配到内管3端部的装配孔处。本技术在使用时,垫片和内管通过螺栓与车身相连,外管与副车架连接。当汽 车急加速时,车身向后运动,液阻衬套的内管向后运动,迫使后侧的液腔的液体通过流道流 入前侧液腔,由于流道的截面积较小,有效地限制了后侧液腔中液体流出的速度,导致内管 向后运动的滞后,从而实现了车身位移的滞后,即降低冲击工况下响应速度,使得急加速时 仍然可获得平顺的人体舒适感;同时,由于后侧液腔中液体流出的速度较慢,液阻衬套实现 了纵向的大阻尼效果,有效降低车身运动的位移峰值。当汽车急刹车时,车身向前运动,液 阻衬套的内管向前运动,迫使前侧的液腔的液体通过流道流入后侧液腔,由于流道的截面 积较小,有效地限制了前侧液腔中液体流出的速度,导致内管向前运动的滞后,从而实现了 车身位移的滞后,即降低冲击工况下响应速度,使得急刹车时仍然可获得平顺的人体舒适感;同时,由于前侧液腔中液体流出的速度较慢,液阻衬套实现了纵向的大阻尼效果,有效 降低车身运动的位移峰值。图3所示的是在不同激励振幅下的阻尼曲线图。从图中可知, 本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车身运动的位移峰值,使得汽车在恶劣路面上或急速加减速行驶 过程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平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包括垫片(1)、撞块(2)、内管(3)、弹性主簧(4)、骨架(5)和外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3)和骨架(5)固定在所述的弹性主簧(4)内,通过硫化成为一体,其中,所述的内管(3)位于所述的弹性主簧(4)的中心,所述的骨架(5)位于所述的弹性主簧(4)的四周;所述的弹性主簧(4)外围装有所述的外管(6);所述的外管(6)两端分别与弹性主簧(4)和骨架(5)铆接;所述的弹性主簧(4)与外管(6)之间存在两个空腔和连接两个空腔的一条通道;所述的撞块(2)插在所述的弹性主簧(4)的空档处;所述的内管(3)上下两端装有所述的垫片(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底盘液阻衬套减振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 片(1)过盈装配到内管(3)端部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必军黄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汽车特种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