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治疗弓形虫病药物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抗弓形虫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磺胺氯吡嗪或其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弓形虫效果,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全球 性人兽共患病,可在人和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之间进行传播。弓形虫属于真球虫目肉孢 子虫科弓形虫属,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 物。动物感染弓形虫后,一方面影响其生产性能,另一方面成为人类弓形虫病的传染源。因 此,对动物弓形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人类感染弓形虫病 的情况较严重,根据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全国人体弓形虫血清阳性率 为7. 88%,而贵州省则高达16. 81%。家畜家禽感染弓形虫病更为严重,猪的阳性率可高达 66. 39 %、牛的阳性率达31. 94 %,牦牛的阳性率可达67. 4 %、绵羊和山羊的阳性率则超过 26%,鸡的阳性率也可达25. 17%。目前弓形虫病的防治还依赖于药物,公认有效的治疗药 物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阿奇霉素等。由于现有的抗弓形虫药物都不能完 全杀死虫体,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且由于这些药的用药时间长,毒副作用较大,因此,需要 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抗弓形虫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缺乏高效、低毒的抗弓形虫药物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磺胺氯吡嗪 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的用途,该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 弓形虫效果,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 弓形虫病的药物。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衍生物”指母体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 子团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母体化合物的衍生物。本专利技术磺胺氯吡嗪衍生物包 括磺胺氯吡嗪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优选的,所述磺胺氯吡嗪衍生物为磺胺氯吡嗪钠,因为形 成钠盐后性质稳定、易溶于水。磺胺氯吡嗪和磺胺氯吡嗪钠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磺胺氯吡嗪磺胺氯吡嗪钠优选的,所述药物为口服药物。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抗弓形虫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磺胺 氯吡嗪或其衍生物。所述衍生物包括磺胺氯吡嗪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优选的,所述磺胺氯吡嗪衍生物 为磺胺氯吡嗪钠。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制成口服药物。本专利技术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弓形虫效果,且药品安全试验表明, 该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作为抗弓形虫药物安全、毒性小,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常规条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的用途。其中 磺胺氯吡嗪衍生物优选为磺胺氯吡嗪钠。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抗弓形虫药物的初步筛选试验为寻找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选择了临床上使用较多的6种药物(阿奇霉素、泰妙 菌素、克拉霉素、磺胺氯吡嗪钠、甲硝唑、甲氧苄胺嘧啶)进行抗小鼠弓形虫感染初步实验。(1)6种药物对比初步实验设7个组,每组10只昆明系雄性小白鼠,共计70只。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长宁株(CN株,从上海发病猪分离的强毒株)速殖子,按IX IO4个/鼠腹腔接种小 鼠,接种后4h用药组通过口灌服用药(各组所用药物与剂量见表1),连续用药6d,在接种 后第6d和第7d每组分别剖检1 2只,取腹腔液镜检,在血球计数板上初步观测速殖子数 量,接种后IOd结束实验。初步实验结果见表1。阿奇霉素与磺胺氯吡嗪钠均按150mg/kg灌服,具有明显 的抗弓形虫效果,其存活率和平均存活天数明显高于其余4种药物和感染不用药组(P < 0. 05),出现少量死亡的时间也有所推迟,腹腔液镜检的速殖子数比感染不用药组降低 95%以上。而泰妙菌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甲氧苄胺嘧啶在所用剂量下,其死亡率、平均存 活天数与感染不用药组无明显差异(P > 0. 05),腹腔液镜检的速殖子数仅甲硝唑低于感染 不用药组。表1 6种药物抗弓形虫初步效果 注*指表1的本列中,“ + ”号前为剖检数,“ + ”号后为灌死数。**指存活率的计 算扣除了剖检与灌死数,存活率(%)=(实验结束时存活数/实验数)X100。同列中数 值上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4(2)磺胺氯吡嗪钠和阿奇霉素不同剂量实验在上述实验(1)的基础上,对阿奇霉素和磺胺氯吡嗪钠的抗弓形虫效果作进一步 观察和验证,并将灌服用药改为饮水用药。设9个组,各组所用药物与设计剂量见表2,不感染对照组10只鼠,8个感染组每 组35只鼠(10+25),共计290只,体重19 25g。感染组每鼠腹腔接种弓形虫速殖子IO4 个/0. 2mL,接种后4h用药组开始通过饮水服用药物,连续用药5d。用药量按每只鼠体重 22g计,用蒸馏水将磺胺氯吡嗪钠分别配成0. 06%,0. 08%,0. 浓度,用0. 乙醇将阿 奇霉素分别配成0.06%、0.08%、0. 浓度,自由饮用,统计各组每天的饮用量。在接种后 第1 5d,感染组每组剖检5只,取腹腔液镜检计速殖子量。接种后IOd结束实验。结果见表2和表3。从表2可知,磺胺氯吡嗪钠3个剂量组的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 间优于阿奇霉素(P < 0. 05),阿奇霉素3个剂量组的平均存活时间略优于感染不用药组。 尽管阿奇霉素3个剂量组的存活率均不高,但其死亡时间明显推迟,在感染后第7d,感染不 用药组己全部死亡,而阿奇霉素3个剂量组的死亡率为40% 60%。用药期间,各感染组 的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不感染不用药组。感染后10d,各感染组存活鼠的平均体 重均明显低于感染后第5d,且显著低于不感染不用药组。表2磺胺氯吡嗪钠和阿奇霉素抗弓形虫效果 注*为被同笼小鼠咬死。同列中数值上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 < 005)。表3显示,感染后1 5d每组剖检5只,其镜检腹腔液的平均速殖子数,磺胺氯吡 嗪钠3个剂量组与阿奇霉素组3个剂量组和感染不用药组相比,用药后第4d和第5d均减少 99%以上;而阿奇霉素3个剂量组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在用药后第4d减少80% 82%, 用药后第5d减少71% 93%。表3腹腔液速殖子量(X IOVmL)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磺胺氯吡嗪钠具有很好的抗弓形虫效果,其平均存活天数和 腹腔速殖子减少率均优于阿奇霉素。磺胺氯吡嗪钠是一种抗球虫药,主要用于防治畜禽球 虫病,目前在国内广泛生产与使用,但未见该药有抗弓形虫病效果的相关报道。本专利技术首次 发现磺胺氯吡嗪钠具有非常显著的抗弓形虫效果,可用作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实施例2不同磺胺药物疗效比较实验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的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干 扰弓形虫的叶酸代射,使弓形虫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正常状态下,弓形虫利用对氨基苯 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的参与下,合成四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对 氨基苯甲酸相似,能和对氨基苯甲酸互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形成以致 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弓形虫的生长与繁殖。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的复配剂 是抗弓形虫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磺胺氯吡嗪及其衍生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兵,王权,曾艳波,朱顺海,韩红玉,陈永军,董辉,姜连连,蒋蔚,赵其平,程军,马卫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