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118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包括:悬架连杆、齿轮单元、控制扭力杆、扭力变化单元和控制器,所述悬架连杆连接到车轮并且配置为根据车轮的上下位移而转动;所述齿轮单元连接到车身和悬架连杆的转动中心部分,并且配置为从悬架连杆接收转动力;所述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连接到齿轮单元,所述控制扭力杆的第二端部连接到扭力变化单元;所述扭力变化单元施加驱动力以调节悬架连杆的高度并且维持调节后的高度;所述控制器连接到扭力变化单元并且调节悬架连杆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配置为通过根据车辆的负载状态控制独立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来控制车辆高度和侧倾行为。


技术介绍

1、通常,车辆、运输工具和运输装置中使用的每个悬架都配置有弹性弹簧器具和吸收阻尼器具,以维持地面到车辆的离地间隙、支撑车辆的重量,并且吸收从地面接收的冲击。

2、悬架的局限性在于:当重心位于相对较高的点的车辆(例如,大型客车或双层巴士)行驶时,仅依靠悬架的阻尼力的改变来降低例如由于突然转向而发生的突然侧倾运动所导致的车辆倾覆的事故风险。因此,需要一种通过降低车身来调节车辆高度的方法。

3、相反,当具有较低车辆高度的车辆行驶时,车身的底部或保险杠可能与道路上的减速带接触。因此,在具有较低车辆高度的车辆中设置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车辆高度调节装置通过驱动电机来调节车辆高度。然而,通常,在车辆高度调节装置调节车辆高度之后,继续向电机提供电力以防止反向驱动。由此,会增加车辆消耗的能量的量。因此,需要缓解目前的问题。

4、相关技术中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根据车辆乘员或行李的负载状态,在诸如整备重量(curb weight)和车辆总重(gross vehicle weight,gvw)的负载条件范围内调节车辆高度。也就是说,可调节的有效负载的改变是有限的。如今,有各种类型的车辆。专用车辆(在下文中称为“pbv”)就是其中之一。在pbv中商业箱(business box)(主体)沿前后方向附接至运输设备(装置可分离地附接到所述运输设备)的情况下,运输设备独立存在时与商业箱安装在运输设备中时必须得到支撑的有效负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根据车辆的更大范围的负载状态来控制车辆高度的技术。

5、当车辆行驶时,除了车身的上下颠簸之外,还会发生诸如侧倾、俯仰和横摆的颠簸。悬架需要灵活地吸收当前的颠簸,以提高转向的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车身从一侧向另一侧侧倾的现象被称为侧倾。侧倾的发生会导致车身的变形,以及降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为此,车辆的悬架包括防止车身侧倾的装置。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为防止车辆从一侧向另一侧侧倾并且维持车身的平衡状态而设置的稳定杆利用由于车辆的左/右车轮的碰撞与回弹冲程之间的相差(phasedifference)而发生的扭转来控制车辆的侧倾行为。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侧倾控制装置在控制由车辆的主动移动发生的侧倾行为方面具有局限性,这是因为稳定杆特征性地控制车辆的侧倾行为。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仅用具有固定刚度的稳定杆不能同时满足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7、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中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配置为通过根据车辆的负载状态控制各个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来控制车辆高度和侧倾行为。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配置为通过对控制扭力杆的相对扭转角度进行控制来控制侧倾。

3、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目的。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除上述目的之外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过权利要求或其组合中记载的限定来实现。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悬架连杆、固定扭力杆、控制扭力杆和扭力变化单元,所述悬架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到车轮,所述悬架连杆的第二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车身;所述固定扭力杆的第一端部固定到车身,所述固定扭力杆的第二端部与悬架连杆的第二端部齿轮啮合;所述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固定扭力杆的第二端部齿轮啮合;所述扭力变化单元可分离地连接到控制扭力杆的第二端部,并且配置为对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进行控制。

5、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扭力变化单元可以包括:控制电机、离合器单元和同步器,所述控制电机配置为调节控制扭力杆的扭转量;所述离合器单元配置为使控制扭力杆保持被扭曲;所述同步器配置为可分离地连接到控制扭力杆的第二端部。

6、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为连接到扭力变化单元的控制器。

7、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当从传感器单元接收到低于预设的下限值的信号时,控制器可以使同步器连接到控制扭力杆,并且可以控制扭力变化单元以调节车辆高度。

8、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当从传感器单元接收到高于预设的上限值的信号时,控制器可以使同步器连接到控制扭力杆,并且可以控制扭力变化单元以调节车辆高度。

9、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当从传感器单元接收到在预设的下限值与上限值之间变化的信号时,控制器可以使同步器与控制扭力杆断开连接。

10、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当从传感器单元接收到高于预设值的左车轮与右车轮的各自车辆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的信号时,控制器可以执行控制以便调节车辆高度。

11、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在调节车辆高度的步骤中,当同步器连接到控制扭力杆时,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以形成控制扭力杆的扭转角度。

12、在车辆高度控制系统中,在调节车辆高度的步骤中,当同步器没有连接到控制扭力杆时,为了进行连接控制器配置为通过同步器控制电机调节同步器的角度。此外,当确定出同步器连接到控制扭力杆时,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以产生控制扭力杆的扭转角度。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悬架连杆、固定扭力杆、控制扭力杆和扭力变化单元,所述悬架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到车轮,所述悬架连杆的第二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车身;所述固定扭力杆的第一端部固定到车身,所述固定扭力杆的第二端部与悬架连杆的第二端部齿轮啮合;所述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固定扭力杆的第二端部齿轮啮合;所述扭力变化单元可分离地连接到控制扭力杆的第二端部,并且配置为对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进行控制,其中,悬架连杆和控制扭力杆形成在竖直方向上。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以下效果可以通过构成元件、其组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基于应用的关系来实现,这将在下面描述。

15、可以通过根据车辆的负载状态调节各个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来控制车辆高度。从而,提供了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配置为当存在显著的负载差异时灵活地控制车辆高度。

16、此外,可以通过对控制扭力杆的相对扭转角度进行控制来控制车辆的侧倾。相应地,可以调节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而变化的车身的悬架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同时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效果。

17、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设备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在并入本文中的所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所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所述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扭力变化单元配置为使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扭力变化单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离合器单元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控制扭力变化单元,使得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根据车辆高度的改变而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每个车轮的车辆高度低于预设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控制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并且调节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对扭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在离合器单元的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的时候,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对同步器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同步器定位为紧固到控制扭力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每个车轮的车辆高度在预设的下限值与预设的上限值之间变化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保持先前维持的控制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每个车轮的车辆高度高于预设的上限值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通过同步器使离合器单元的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彼此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通过同步器使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彼此分离时,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对扭转角度为0。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扭力变化单元,使得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根据车辆的侧倾行为而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各自车辆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定的参考值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并且调节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对扭转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在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的时候,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同步器定位为紧固到控制扭力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各自车辆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预定的参考值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保持先前维持的控制状态。

16.一种控制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18.一种控制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各自车辆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定的参考值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并且调节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对扭转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各自车辆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预定的参考值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保持先前维持的控制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所述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扭力变化单元配置为使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扭力变化单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离合器单元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控制扭力变化单元,使得控制扭力杆的扭转刚度根据车辆高度的改变而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每个车轮的车辆高度低于预设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控制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并且调节控制扭力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对扭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在离合器单元的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通过同步器彼此紧固的时候,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对同步器控制电机进行控制,使得同步器定位为紧固到控制扭力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每个车轮的车辆高度在预设的下限值与预设的上限值之间变化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保持先前维持的控制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每个车轮的车辆高度高于预设的上限值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通过同步器使离合器单元的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力杆彼此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独立角模块的车辆高度控制系统,其中,当通过同步器使离合器单元输出轴和控制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铉黄祥羽金玟夋孙荣日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