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23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包括上盖轴承室、轴承、锭轴、电机、电机轴,其特点是:所述的电机轴与锭轴为分体结构,锭轴通过手动控制的离合器与电机轴离合,上盖轴承室下部固定一刹车环,离合器使锭轴与电机轴脱离状态,连接锭轴的离合器上部与刹车环接触制动。通过手动实现锭轴与电机轴离合,制动迅速可靠,使用操作方便,使接头纱线捻度均匀,保证倍捻机锭轴高速运行时的稳定可靠,延长电机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制造
,涉及倍捻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倍捻 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倍捻机电锭是倍捻机加捻的核心部件,其高速、稳速运行和断纱、接纱迅速离合及 制动性能直接影响到倍捻机的整机纺纱捻度质量。筒纱断纱接头过程为满足纱线接头段捻 度均勻要求,锭轴应能迅速离合及制动。通常电锭倍捻机接纱循环靠切换电机开关制动及离合,不但由于电锭制动及启动 时间过长而导致接头纱线捻度不均,而且电机经常启动耗能大,也不利于电机延长使用寿 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 装置,通过手动实现锭轴与电机轴离合,制动迅速可靠,使用操作方便,使接头纱线捻度均 勻,保证倍捻机锭轴高速运行时的稳定可靠,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 置,包括上盖轴承室、轴承、锭轴、电机、电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轴与锭轴为分体结 构,锭轴通过手动控制的离合器与电机轴离合,上盖轴承室下部固定一刹车环,离合器使锭 轴与电机轴脱离状态,连接锭轴的离合器上部与刹车环接触制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离合器包括上部移动离合器、下部固定离合器及 中间壳体组件;所述的上部移动离合器包括移动摩擦盘、钕铁硼永久磁铁环、紧固螺钉,钕 铁硼永久磁铁环用紧固螺钉固定在移动摩擦盘顶面上,移动摩擦盘中间为花键孔套筒,所 述的锭轴下部装配花键套,移动摩擦盘通过花键孔套筒活套在锭轴下部的花键套上;所述 的下部固定离合器包括下摩擦盘、小弹簧、轴承钢球、圆筒套管,小弹簧及轴承钢球置于圆 筒套管内,轴承钢球有一部分露出圆筒套管,下摩擦盘与电机轴连接,所述移动摩擦盘上开 有与所述轴承钢球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的中间壳体组件包括中间壳体及上部移动离合器移 动机构,上部移动离合器移动机构中,包括一设置在中间壳体下部上的转轴,转轴上安装一 凸轮和一手柄,在凸轮上方的中间壳体上开有一竖向滑槽,竖向滑槽中设置一导向移动滑 块,导向移动滑块上水平穿入一销轴,销轴一端上安装一抬起轴承,抬起轴承顶在下摩擦盘 底面上,有一小弹簧上端安装在中间壳体上,小弹簧下端顶在导向移动滑块顶面上,所述的 花键孔套筒外套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端顶在上盖轴承室底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盖轴承室上部的锭轴外套有一防缠罩。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花键套上部套有一压配挡圈。压配挡圈具 有轴向固定锭轴和高速回转体去重动平衡功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倍捻机的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采用锭轴与电机轴分开一体化设计,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既保证了离合、制动 迅速可靠、使用操作方便,又保证了倍捻机锭轴高速运行时的稳定可靠,为延长倍捻机电锭 寿命提供了保障。上盖轴承室与中间壳体分开有利于上盖轴承室组件独立装配,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局部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的上盖轴承室组件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中的下部固定离合器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中的上部移动离合器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5,本技术一种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上盖 轴承室组件1、中间壳体组件2、上部移动离合器组件3、下部固定离合器组件4、抬起组件5、 凸轮组件6、电机7,所述上盖轴承室组件1由轴承8、9、锭轴10、注油嘴11、上盖轴承室12、 压配档圈13、花键套14、防缠罩15、刹车环16、上密封圈24、上轴承25、中间分油器26、下 轴承27、下密封圈28、复位弹簧30组成。所述的中间壳体组件2由弹簧支撑块29、小弹簧 31、抬起轴承32、销轴33、挡圈34、转轴35、凸轮36、手柄37、中间壳体39、导向移动滑块40 组成。所述的下部固定离合器4由下摩擦盘17、圆通套管18、轴承钢球19、小弹簧20组成。 所述上部移动离合器3由移动摩擦盘21、钕铁硼永久磁铁22及紧钉螺钉23组成。上述的电机7的电机轴38与锭轴10为分体结构,锭轴10通过手动控制的离合器 与电机轴38离合,上盖轴承室12下部固定一刹车环16,离合器使锭轴10与电机轴38脱离 状态,连接锭轴10的离合器上部与刹车环16接触制动。具体结构为所述的离合器包括上部移动离合器3、下部固定离合器4及中间壳体 组件2 ;所述上部移动离合器3包括移动摩擦盘21、钕铁硼永久磁铁22及紧钉螺钉23,钕铁 硼永久磁铁环22用紧固螺钉23固定在移动摩擦盘21顶面上,移动摩擦盘21中间为花键 孔套筒,所述的锭轴10下部装配花键套14,移动摩擦盘21通过花键孔套筒活套花键套14 上。所述的下部固定离合器4包括下摩擦盘17、小弹簧20、轴承钢球19、圆筒套管18,小弹 簧20及轴承钢球19置于圆筒套管18内,轴承钢球19有一部分露出圆筒套管18,下摩擦盘 17与电机轴38连接,所述移动摩擦盘21上开有与所述轴承钢球19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的中间壳体组件2包括中间壳体39及上部移动离合器移动机构,上部移动离 合器移动机构中,包括一设置在中间壳体39下部上的转轴35,转轴35上安装一凸轮36和 一手柄37,在凸轮36上方的中间壳体39上开有一竖向滑槽,竖向滑槽中设置一导向移动滑 块40,导向移动滑块40上水平穿入一销轴33,销轴33 —端上安装一抬起轴承32,并通过挡 圈34固定,抬起轴承32顶在下摩擦盘17底面上,有一小弹簧31上端安装在中间壳体39 上,小弹簧31下端顶在导向移动滑块40顶面上,所述的花键孔套筒外套有一复位弹簧30, 复位弹簧30上端顶在上盖轴承室12底部。所述的上盖轴承室12上部的锭轴10外套有一防缠罩15。所述的花键套14上部套有一压配挡圈13。压配挡圈13具有轴向固定锭轴10和高速回转体去重动平衡功能。手动转动手柄37和凸轮36带动抬起轴承32驱动上部移动离合器3与下部固定 离合器4结合和分开。分开时,上部移动离合器3与刹车环16接触发生制动摩擦,锭轴10 迅速停止。凸轮36回位时,复位弹簧30驱使上部移动离合器3的移动摩擦盘21下移与下 部固定离合器4的下摩擦盘17接触,在钕铁硼永久磁铁22吸合下,靠摩擦力和轴承钢球19 与移动摩擦盘21定位孔的同时作用驱动锭轴10旋转。当然,上述 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 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包括上盖轴承室、轴承、锭轴、电机、电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轴与锭轴为分体结构,锭轴通过手动控制的离合器与电机轴离合,上盖轴承室下部固定一刹车环,离合器使锭轴与电机轴脱离状态,连接锭轴的离合器上部与刹车环接触制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包 括上部移动离合器、下部固定离合器及中间壳体组件;所述的上部移动离合器包括移动摩 擦盘、钕铁硼永久磁铁环、紧固螺钉,钕铁硼永久磁铁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倍捻机电锭离合及制动装置,包括上盖轴承室、轴承、锭轴、电机、电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轴与锭轴为分体结构,锭轴通过手动控制的离合器与电机轴离合,上盖轴承室下部固定一刹车环,离合器使锭轴与电机轴脱离状态,连接锭轴的离合器上部与刹车环接触制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献国张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