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工业中的液晶显示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液晶盒的可 溶性脂肪族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技术。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PI)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与液晶的亲和性以及机械强度等,成为 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液晶取向膜材料。但是同时,由于聚酰亚胺的不熔不溶性,给加工过程 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传统的制备聚酰亚胺的方法为两步法,先形成聚酰胺酸中间体,再 在高温下酰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这种方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聚酰胺酸溶液在存储的 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不容易保存;第二是酰亚胺化温度太高,会在生产中对微电子产品的 电子元器件产生损害,限制的聚酰亚胺的使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研究者的研究 都聚焦于合成一种新的聚酰亚胺,使其在不降低其原有优异性能的基础上具有可容易加工 的特性,从而实现低温固化,保护基板上的电气元件,例如可溶性的聚酰亚胺。增加聚酰亚 胺可溶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打乱聚酰亚胺分子链的有序性,使聚酰亚胺结构变得 “松散”,减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例如引入大侧基、脂肪族结构以及非对称结构;另一种就 是引入和溶剂有亲和性的基团,如氟、硅或磷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其特征在于组分主要由具有下述结构的可溶性脂肪族聚酰亚胺和有机溶剂构成,可溶性脂肪族聚酰亚胺的重量含量为10~20%,其余为有机溶剂,所述可溶性脂肪族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为: *** 其中,D1是有6~1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酐除去四个羧基酸酐的部分,D2是二胺除去二胺基的二价部分,B是单苯或联苯或脂环,R是4~18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映寒,谌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