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790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包括:超广角拍摄镜头,其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前后左右位置,记录智能汽车周围环境状况;超声波雷达,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发送过来超声波时的时间差来测算智能汽车与周围目标物之间距离,超声波雷达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汽车
,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新四化以及芯片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正在成为未来的趋势,其中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

自动泊车的发展和应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挑战

根据
IHS Markit
公司研究预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将在
2030
年达到
681
亿美元

而国内智能座舱市场则增长迅速,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0
亿人民币

在未来,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将是最具商业价值的发展方向

[0003]伴随着智能汽车搭载率的快速提升以及逐步走向更高阶的水准,单一场景下使用的智能驾驶功能已经很难满足复杂场景的需求,各大车企
、Tier1
对于多场景自动驾驶方案越发渴望

[0004]然而,现阶段的“舱泊一体”方案中,虽然汽车能够开启所谓自动调整座位,但该调整座位是需要用户手动按钮按钮进行调整,虽然改变传统手动机械调整,但目前调整方式还不够智能,无法根据不同用户实现自动
(
无需按动按钮
)
调整

另外,随着汽车停车位紧张,每个停车位刚好够一辆汽车停放,然而在汽车在倒车时周围存在障碍物,有时会撞到障碍区或其他车辆,倒车中无法避免碰撞

因此设计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能够解决调整座位是需要用户手动按钮按钮进行调整,目前调整方式还不够智能,无法根据不同用户实现自动
(
无需按动按钮
)
调整,另外,在汽车在倒车时周围存在障碍物,有时会撞到障碍区或其他车辆,倒车中无法避免碰撞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包括:
[0007]超广角拍摄镜头,其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前后左右位置,记录智能汽车周围环境状况;
[0008]超声波雷达,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发送过来超声波时的时间差来测算智能汽车与周围目标物之间距离,超声波雷达采用
40kHz
的探头;
[0009]毫米波雷达,用于分辨识别体积小的目标,能够同时识别多个目标,抗干扰能力强;
[0010]温度传感器,对智能汽车车外的环境温度检测,获取准确的温度数据,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
[0011]热红外成像传感器,其数量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智能汽车内的每个座椅周围,并且,在每个座椅内安装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与热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协同配合,用于检测
智能汽车座椅上是否有有人;
[0012]检测反馈模块,用于接收智能汽车座椅上是否有乘客的信息反馈;
[0013]算法程序设定模块,用于对汽车停车进行程序判定;
[0014]算法程序设定模块判定具体流程为:
[0015]S1、
汽车进入停车场,超声波雷达探测是否有停车位,在探测到有停车位置,通过报警装置提醒驾驶员;
[0016]S2、
调取汽车外形尺寸,汽车宽度数值为
W
,车门打开角度为
45
°
,车门长度为
L
,车门边缘与车身之间长度计算公式
C

L*cos45
°
,车辆两侧开门时汽车占据宽度数值计算公式为
X2

W+2C
,车辆一侧开门时汽车占据宽度数值计算公式为
X1

W+C

[0017]S3、
利用超声波雷达检测停车时左右两侧是否有车辆,具体分为停车区域两侧有车辆,停车区域一侧有车辆;
[0018]S31、
在停车区域两侧有车辆时,超声波雷达检测停车位两车之间距离为
D2

[0019]S32、
在停车区域一侧有车辆时,超声波雷达检测停车位两车之间距离为
D1

[0020]S4、
通过重力传感器和红外成像传感器判断汽车内乘客情况,具体为:
[0021]S41、
汽车内一侧有乘客,当
D1>X1
时,判断车辆能够停入停车区域并顺利下车,当
D1
<
X1
,判断车辆无法停入停车位,通过报警模块提醒用户;
[0022]S42、
全车有乘客,当
D2>X2
时,判断车辆能够停入停车区域并顺利下车,当
D2
<
X2
,判断车辆无法停入停车位,通过报警模块提醒用户;
[0023]报警装置,在雷达检测智能汽车距离目标物接近时,发出“嘀嘀”声音,提醒驾驶人员;
[0024]舱控数据处理模块,对传输过来的数据集中处理;
[0025]控制模块,用于操作控制的逻辑功能模块,控制智能汽车的启动与运行;
[0026]自动调整模块,对于智能汽车距离前方或后方障碍物距离为
2cm
时,能够控制智能汽车自动向相反方向调整,避免泊车时汽车剐蹭;
[0027]CAN
网络,用于在不同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下传输数据;
[0028]360
全景环视模块,超广角拍摄镜头获取图形信息,经过算法进行画面拼接和修正,形成一幅车辆周围状况的全景鸟瞰图,显示在座舱的中控屏幕上供驾驶人员了解场景信息;
[0029]驾驶座位调整模块,驾驶人员调整座位时可记录当前驾驶姿态,在后续汽车驾驶座椅调整时,能够根据不同驾驶人员自动调整位置,具有记忆功能

[0030]更进一步的,所述超广角拍摄镜头具体为鱼眼摄像头,能够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所述鱼眼摄像头的数量为四个,焦距为
16mm。
[0031]更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汽车的前后车身安装超声波雷达
(UPA)
,用于测量汽车前后障碍物距离,所述智能汽车的左右安装超声波雷达
(APA)
,用于测量侧方障碍物距离,所述超声波雷达和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测距公式为:
[0032][0033]其中,
C0
为零度时的声波速度
332m/s

T
为温度

[0034]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整模块具体包括数据存储模块

数据定值模块,反馈模块
以及低速行车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广角拍摄镜头,其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前后左右位置,记录智能汽车周围环境状况;超声波雷达,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发送过来超声波时的时间差来测算智能汽车与周围目标物之间距离,超声波雷达采用
40kHz
的探头;毫米波雷达,用于分辨识别体积小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对智能汽车车外的环境温度检测,获取准确的温度数据,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报警装置,在雷达检测智能汽车距离目标物接近时,发出“嘀嘀”声音;舱控数据处理模块,对传输过来的数据集中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操作控制的逻辑功能模块,控制智能汽车的启动与运行;自动调整模块,对于智能汽车距离前后方障碍物距离为
2cm
时,能够控制智能汽车自动向相反方向调整,避免泊车时汽车剐蹭;
CAN
网络,用于在不同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下传输数据;
360
全景环视模块,超广角拍摄镜头获取图形信息,经过算法进行画面拼接和修正,形成一幅车辆周围状况的全景鸟瞰图,显示在座舱的中控屏幕上;热红外成像传感器,其数量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智能汽车内的每个座椅周围,并且,在每个座椅内安装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与热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协同配合,用于检测智能汽车座椅上是否有有人;检测反馈模块,用于接收智能汽车座椅上是否有乘客的信息反馈;算法程序设定模块,用于对汽车停车进行程序判定;驾驶座位调整模块,驾驶人员调整座位时可记录当前驾驶姿态,在后续汽车驾驶座椅调整时,能够根据不同驾驶人员自动调整位置,具有记忆功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的舱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程序设定模块判定具体流程为:
S1、
汽车进入停车场,超声波雷达探测是否有停车位,在探测到有停车位置,通过报警装置提醒驾驶员;
S2、
调取汽车外形尺寸,汽车宽度数值为
W
,车门打开角度为
45
°
,车门长度为
L
,车门边缘与车身之间长度计算公式
C

L*cos45
°
,车辆两侧开门时汽车占据宽度数值计算公式为
X2

W+2C
,车辆一侧开门时汽车占据宽度数值计算公式为
X1

W+C

S3、
利用超声波雷达检测停车时左右两侧是否有车辆,具体分为停车区域两侧有车辆,停车区域一侧有车辆;
S31、
在停车区域两侧有车辆时,超声波雷达检测停车位两车之间距离为
D2

S32、
在停车区域一侧有车辆时,超声波雷达检测停车位两车之间距离为
D1

S4、
通过重力传感器和红外成像传感器判断汽车内乘客情况,具体为:
S41、
汽车内一侧有乘客,当
D1>X1
时,判断车辆能够停入停车区域并顺利下车,当
D1
<
X1
,判断车辆无法停入停车位,通过报警模块提醒用户;
S42、
全车有乘客,当
D2>X2
时,判断车辆能够停入停车区域并顺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路李彪鲍森李瑞丰马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车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