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48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包括有压射活塞杆以及与压射活塞杆活动配合的导向铜套,导向铜套设置有拉杆封,其中,导向铜套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固定导向铜套的前法兰,前法兰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固定导向铜套的油缸前法兰,前法兰的内环壁依次设置有防尘环和环形引油槽,环形引油槽通过引油通孔与油箱连通。采用该结构装置可以实现对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处渗漏的油液进行引导,使得未经污染的油液从内部再流回油箱循环使用,从而避免了压铸机压射系统的压射活塞杆向前运动时导向铜套渗漏油的问题,最终达到消除火灾隐患,减少油液对压铸生产车间的污染,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该结构装置便于加工、装配简便,且可靠性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铸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 漏油的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压射活塞杆是压铸机压射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压铸产品时所需的压力、速度等都 要通过压射活塞杆作直线运动来传递。目前,绝大多数的生产压铸机的厂家都是以铜合金作为压射活塞杆直线运动的导 向零件,该铜合金的导向零件称为导向铜套,压射活塞杆与导向铜套活动配合。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机普遍存在压射活塞杆向前运动时会从导向铜套由里向外渗 漏出油液的现象。虽然通过在导向铜套上安装密封件,以用来保证压射活塞杆的杆腔的 液压油无泄漏地流回油箱,但是,由于零件加工装配存在累积误差,以及零件自重产生的影 响,压射活塞杆运动的直线度和同轴度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绝对精准,而且压射活塞杆又 以很高的速度向前运动(最高可达lOm/s及以上),粘附在压射活塞杆上的油膜会随压射活 塞杆带出,并越过导向铜套设置的拉杆封。所以,当压射活塞杆向前运动时会从导向铜套由 里向外渗漏出油液。这将对压铸车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时也会造成油液的极大浪 费;另外,若生产压铸机的厂家使用的是矿物油(非防火油),渗漏的高温油液还会导致引 起火灾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压射活塞杆向前运动时导向铜套渗漏油所引起的环 境污染、能源浪费的问题,而且便于加工、装配简便、可靠性强的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 渗漏油的结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压射活 塞杆向前运动时导向铜套渗漏油所引起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的问题,而且便于加工、装配 简便、可靠性强的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包括有压射活塞杆以及与 所述压射活塞杆活动配合的导向铜套,所述导向铜套设置有拉杆封,其中,所述导向铜套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的前法兰,所述前法兰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的油缸前法兰, 所述前法兰的内环壁依次设置有防尘环和环形引油槽,所述环形引油槽通过弓I油通孔与油箱连通。优选的,上述前法兰设置有第一引油通孔,所述油缸前法兰设置有第二引油通孔,与所述 油缸前法兰的下部固定连接的快排阀体设置有第三引油通孔,所述第一引油通孔、所述第二引油通孔与所述第三引油通孔之间相互贯通。更优选的,上述第一引油通孔与所述第二引油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引油通孔与所述第三引油 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的,上述压射活塞杆的杆腔中的油液通过设置的排液管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排液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快排阀体,所述排液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引油导管,所述引油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引油通孔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更进一步的,上述引油导管的下侧与所述排液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上的,上述环形引油槽设置于所述防尘环和所述拉杆封之间。本技术包括有压射活塞杆以及与压射活塞杆活动配合的导向铜套,导向铜套 设置有拉杆封,其中,导向铜套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固定导向铜套的前法兰,前法兰的后端设 置有径向固定导向铜套的油缸前法兰,前法兰的内环壁依次设置有防尘环和环形引油槽, 环形引油槽通过引油通孔与油箱连通。采用该结构装置可以实现对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处 渗漏的油液进行引导,使得未经污染的油液从内部再流回油箱循环使用,从而避免了压铸 机压射系统的压射活塞杆向前运动时导向铜套渗漏油的问题,最终达到消除火灾隐患,减 少油液对压铸生产车间的污染,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该结构装置便于加工和装配简便, 易实现,且可靠性强。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 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的剖面结 构示意图。图1中包括1—前法兰、2——导向铜套、3——压射活塞杆、4——油缸前法兰、51——第一引油通孔、52——第二引油通孔、53——第三引油通孔、6--决排阀体、7——排液管、8——引油导管、9一一油箱、10——环形引油槽、11——拉杆封、12——防尘环、13——密封 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有压射活塞杆3以及与所述压射活塞杆3活动配合的导向铜套2,所述导 向铜套2安装有活塞杆专用的拉杆封11,其中,所述导向铜套2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 导向铜套2的前法兰1,所述前法兰1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2的油缸前法 兰4,所述前法兰1的内环壁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防尘环12和环形引油槽10,所述环形引油槽10通过引油通孔与油箱9连通。防尘环12可以阻挡杂质进入到液压系统,并起到将 压射活塞杆3带出(即越过导向铜套2设置的拉杆封11)的油液刮进环形引油槽10内。具体的,上述前法兰1设置有第一引油通孔51,所述油缸前法兰4设置有第二引油 通孔52,与所述油缸前法兰4的下部固定连接的快排阀体6设置有第三引油通孔53,所述 第一引油通孔51、所述第二引油通孔52与所述第三引油通孔53之间相互贯通。该第一引 油通孔51、第二引油通孔52与第三引油通孔53的孔径可以根据具体结构而定。可以在加 工零件时加工好上述弓I油通孔。更具体的,上述第一引油通孔51与所述第二引油通孔52之间、所述第二引油通孔 52与所述第三引油通孔5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3。引油通孔在贯穿各零件结合面处安装密 封件13,以防止油液泄漏,更能保证流回的油液无泄漏。进一步的,上述压射活塞杆3的杆腔中的油液通过设置的排液管7与所述油箱9 连通,所述排液管7固定设置于所述快排阀体6,所述排液管7的内侧壁设置有引油导管8, 所述引油导管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引油通孔53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油箱9连通。压射活 塞杆3前进推动活塞杆腔的油液通过油缸前法兰4、快排阀体6及排液管7快速流回油箱 9。引油导管8以螺纹配合的方式与排液管7连接,将引油导管8的下端再焊接在排液管7 的内壁上,从而可以保证引油导管8在大流量的回油冲击下不会松脱。更进一步的,上述引油导管8的下侧与所述排液管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上的,上述环形引油槽10设置于所述防尘环12和所述拉杆封11之间。本技术在工作时,压射活塞杆3向前进方向(如图1中标示的箭头方向)运 动时,被压射活塞杆3带出的(即越过导向铜套2设置的拉杆封11)的油液在防尘环12的 作用下被刮进环形引油槽10,并流入第一引油通孔51,再经过油缸前法兰4设置的第二引 油通孔52、快排阀体6设置的第三引油通孔53、排液管7设置的引油导管8,最后流回油箱 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结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 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包括有压射活塞杆以及与所述压射活塞杆活动配合的导向铜套,所述导向铜套设置有拉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铜套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的前法兰,所述前法兰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的油缸前法兰,所述前法兰的内环壁依次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压射活塞杆导向铜套渗漏油的结构装置,包括有压射活塞杆以及与所述压射活塞杆活动配合的导向铜套,所述导向铜套设置有拉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铜套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的前法兰,所述前法兰的后端设置有径向固定所述导向铜套的油缸前法兰,所述前法兰的内环壁依次设置有防尘环和环形引油槽,所述环形引油槽通过引油通孔与油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亿东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