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07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铰链装置,用于设置在可折叠集装箱上,所述可折叠集装箱包括有门端板和侧板,所述门端板和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竖梁和角柱,所述竖梁和角柱上分别开有第一、二孔,所述门铰链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角柱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部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其包括有一滑槽,连接在所述竖梁的内侧,和一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其中所述滑槽上还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挡块上设有U形卡槽;以及紧固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一孔和第二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门铰链装置的可折叠集装箱。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可折叠集装箱在折叠和组装过程中,门端板的快速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该门铰链装置的可折叠集装箱。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货物运输中,经常会用到集装箱,一般的传统集装箱都采用固定式结构, 并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格化空间,以装载巨大的货物量。当集装箱内部的货物被卸出,集装箱 不被使用时,常存放在集装箱运场或一般空间,一方面集装箱巨大的体积造成存储空间上 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在存放集装箱时需要利用吊具将集装箱堆叠在一起,以达到空间上 的最大利用率,然而由于每个单独的集装箱已经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将多个集装箱叠放 后的高度是相当可观的,这样就使得多个集装箱在叠放时非常麻烦,并且具有潜在的危险 性。同时,空集装箱在转运、移动时,受到集装箱固体体积的限制,其以特定的运送方式,如 集装箱联接车等方式运送的效率较低,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送一定数量的空集装箱,从而 造成了运输成本较高。为了节省空箱运输以及仓储的空间和成本,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集装箱, 如中国专利200420084231. 7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货柜结构,其中主要包括有一具有一底框 架、一顶框架、复数个支撑立柱的货柜架及设置于货柜架体上的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一 前端板、一后端板,其中前端、后端板为可向货柜内部倾倒,侧板由一上侧板及已下侧板构 成,上侧板的一上端枢轴地连接到该顶板的一侧边,该下侧板的一下端枢轴地连接到该底 板的一侧边,该上侧板的一下端枢轴地连接到该下侧板的一上端,这样的结构使得货柜在 折叠的时候其侧板可以向内弯折,从而达到折叠的目的。然而,由于集装箱货柜的前端及后端的门板分别经门铰链安装于门框两侧,门铰 链通常由铰链板、一对门铰耳和铰链销组成,铰链板焊接在门板上,一对门铰耳焊接在门框 上,装配时,一对门铰耳位于铰链板的上方和下方,铰链板和门铰耳上对应设有销孔,铰链 销穿插在销孔中。上述传统的门铰链虽然具有铰接功能,但在使用中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当 集装箱在进行折叠操作时,门板的拆装则显得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门铰链装置,从而实现可折叠集装箱在折 叠和组装过程中门端板的快速拆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铰链装置,用于设置在可折叠集装箱上,所 述可折叠集装箱包括有门端板、以及与所述门端板相连的两个侧板,其中所述门端板的两 侧设有竖梁,所述侧板的两侧设有角柱,所述竖梁和角柱上分别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 门铰链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角柱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部 的另一端部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其包括有一滑槽,连接在所述竖梁的内侧,和一 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其中所述滑槽上还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挡块上设有 一开口朝下的U形卡槽;以及紧固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一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开有一销轴孔,所述销轴孔与第二孔通过 销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有一内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内侧上;和 一外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外侧上,其中,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与所述滑槽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内加强板和外加强板上分别开有第三、第四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套接在所述螺栓上,用于锁紧所 述锁栓。进一步地,当所述门铰链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第一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以及U形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大于所述U形卡槽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第四通孔、第一孔和 第三通孔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门铰链装置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螺栓随所述螺母转动的止转结 构。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螺栓的头部的一侧第一止转部、以及对 应于该第一止转部固定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止转部。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结构包括所述螺栓的穿过该第一通孔的那部分螺杆的非圆 形形状的外周面;以及与该外周面相匹配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非圆形形状的内周面。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门铰链装置的可折叠集装箱, 该可折叠集装箱可通过门铰链装置实现门端板的快速拆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所述可折叠集装箱包括有门 端板、以及与所述门端板相连的两个侧板,其中所述门端板的两侧设有竖梁,所述侧板的两 侧设有角柱,所述竖梁和角柱上分别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可折叠集装箱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铰链装置,其中所述门铰链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其 一个端部与所述角柱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部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 连接部,其包括有一滑槽,连接在所述竖梁的内侧,和一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滑槽上还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挡块上设有一开口朝下的U形卡槽;以及紧固 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一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 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开有一销轴孔,所述销轴孔与第二孔通过 销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有一内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内侧上;和 一外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外侧上,其中,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与所述滑槽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内加强板和外加强板上分别开有第三、第四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套接在所述螺栓上,用于锁紧所 述锁栓。5进一步地,当所述门铰链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第一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以及U形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大于所述U形卡槽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第四通孔、第一孔和 第三通孔的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铰链装置,当可折叠集装箱需要折叠时,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以 减小其对滑动挡块的预紧力,使得滑动挡块在被施加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后向上滑动,U 形卡槽也随之上移,由于带有螺母的螺栓失去U形卡槽对其的卡紧作用力,使得带有螺母 的螺栓能够依次从滑槽、内加强板,竖梁、外加强板以及第一连接部上各自开有的通孔中拔 出,从而解除作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锁紧力。使得竖梁和角柱相分离,从而 实现可折叠集装箱的门端板的快速拆卸。当可折叠集装箱需要组装时,将带有螺母的螺栓分别穿过第一连接部、外加强板、 竖梁以及内加强板,对滑动挡块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滑动挡块向上滑动,U形卡槽 也随之上移,使得带有螺母的螺栓能够穿过滑槽,再次调整螺母的位置,松开滑动挡块使其 向下滑动,使U形卡槽下滑并且卡接到螺母的内侧,最后增加螺母的预紧力,使得第一连接 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在一起,竖梁和角柱同时相接合,从而实现可折叠集装箱的门端板的 快速安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门铰链装置的折叠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安装在本专利技术折叠集装箱的竖梁和角柱间的门铰链装置;图3为图2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门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特征, 去掉了螺母部分;图5为图2中的A-A处剖面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门铰链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铰链装置,用于设置在可折叠集装箱上,所述可折叠集装箱包括有门端板、以及与所述门端板相连的两个侧板,其中所述门端板的两侧设有竖梁,所述侧板的两侧设有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和角柱上分别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门铰链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角柱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部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其包括有一滑槽,连接在所述竖梁的内侧,和一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其中所述滑槽上还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挡块上设有一开口朝下的U形卡槽;以及紧固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一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达胡浩棋李浩邱和乐
申请(专利权)人:新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