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双离合变速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6810 阅读:18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双离合变速器(1)的方法,所述双离合变速器具有至少两个摩擦连接的换档元件(K1、K2)。其中每个变速器部件可分别通过一个换档元件(K1或K2)被接入动力流中或者从动力流断开。此外,通过所述变速器部件可得到双离合变速器(1)的不同传动比。在双离合变速器(1)中分别通过各变速器部件之间的切换实现的传动比转换以基本上无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实现。分别在一个变速器部件的范围内、而不是在各变速器部件之间切换来实现的传动比转换只能以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实现。在针对能够牵引力无间断地执行的传动比转换提出换档要求时,根据当前通过双离合变速器(1)所传导的负载,执行或者阻止双离合变速器(1)中的所要求的牵引力无间断的传动比转换。在针对能够牵引力间断地执行的传动比转换提出换档要求时,根据当前通过双离合变速器(1)所传导的负载,执行或者阻止双离合变速器(1)中的所要求的牵引力间断的传动比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10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操作双离合变速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实践中已知的车辆常常是通过自动换档的变速装置实现的,其中 所述变速装置主要表现出两个不同的特点。 一方面,在变速装置中, 每级传动比对应于一个动力切换元件。另一方面,已知的变速装置原 则上由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单个变速器組成,其中每个单个变速器至 少对应于一个动力切换元件,并且这些动力切换元件分别具有一排形 状相配的用于接通和切断不同传动比的换档元件。上述变速装置已知通常作为所谓的双离合变速器,其中在各自空 载的变速器分支档位中接入了形状相配的接通换档元件。该形状相配 的换档元件的档位的改变借助于外部能源,例如液压的、机电的、电 磁的或者气动的传动机构来实现,其中形状相配的换档元件还能够作 为所谓的同步结构而实现。为了使变速装置能够以尽可能小的结构空间需求来实现,变速器地:置在变速i外壳中。'一变速器档位的这种-特定:殳置往往受系统限制 而导致在两种传动比或者两个变速器档位之间的传动比转换只能以 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实现,因而不能以动力切换方式来实现。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即通过双离合变速器的同一个变速器部件得到两个相关的 传动比,并且在传动比转换时该变速器部件的一个形状相配的换档元 件被打开,而同一变速器部件的另一个形状相配的换档元件被关闭。 DE 102007049271.7中已知的是一种这样的双离合变速器,其中 在可通过第一变速器部件得到的一个低传动比或者说用于前进的第五档传动比与可通过第二变速器部件得到的一个高传动比或者说用 于前进的第七挡传动比之间可以执行牵引力无间断的换档或动力切 换,作为牵引力无间断的动力切换,在这种牵引力无间断的动力切换 情况下,在两个摩擦连接的换档元件之间只发生一次离合器交叠。与 此相反,在所述高传动比和一个中间的传动比或者说第六挡传动比之 间的传动比转换只能作为牵引力间断的换档实现,因为通过同 一变速 器部件得到两个传动比,但这可能不是运动型驾驶者所希望的,特别 是处于动力输出发动机的中间负载和高负栽区域内的两个传动比。为了在节省结构空间的双离合变速器中避免牵引力间断的换档, 所需要的在已知的双离合变速器中只能以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切换的 传动比之间进行的传动比转换作为牵引力无间断的两次换档来实现, 其首先从在一个变速器部件中所设定的输出传动比牵引力无间断地 切换到在另 一个变速器部件中所表现的支承档位,随后从该支承档位 开始牵引力无间断地切换到所选取的目标传动比,其中这样的两次换 档的特征是需要两次连续的离合器交叠,与常规的动力切换相比,它 具有复杂的换档过程,并且换档时间持续较长,这在不期望的情况下 影响了双离合变速器的自发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节省结构空间地实 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方法,借助于该方法,尽可能在无牵引力的情况 下实现不能动力切换的传动比之间的传动比转换。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特征的方法来解决。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操作具有至少两个摩擦连接的换档元件的 双离合变速器的方法的第一可选变体中,其中每个变速器部件可分别通过一个换档元件被接入到动力流中或者从动力流断开,并且通过该 变速器部件能够得到双离合变速器的不同传动比,并且其中在双离合变速器中分别通过各变速器部件之间的切换实现的传动比改变以基 本上无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实现,而分别在一个变速器部件的范围内、而不是在各变速器部件之间切换来实现的传动比转换只能以牵引力 间断的方式实现,在针对能够牵引力无间断地执行的传动比转换提出 换档要求时,根据当前通过双离合变速器所传导的负载,执行或者阻 止双离合变速器中的所要求的牵引力无间断的传动比转换。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第二可选变体中,在针对能够牵引力间断地 执行的传动比转换提出换档要求时,根据当前通过双离合变速器所传 导的负载,执行或者阻止双离合变速器中的所要求的牵引力间断的传 动比转换。借助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两个上述可选变体,以简单和低成本的 方式和方法提供了一种换档点控制,通过它能够尽可能地在无牵引力 的情况下实现双离合变速器的不能动力切换的传动比之间的传动比 转换,因为各自所要求的传动比转换根据分别通过双离合变速器所传 导的负载被执行或者被阻止。原理上,上述"通过双离合变速器所传导的负载"的概念被理解为 由动力输出发动机所产生的发动机力矩,在汽车工作时,它经由双离 合变速器在车辆的车辆驱动链路的动力输出方向上传导。其中覆盖可由动力输出发动机生成的最大发动机力矩的0到100%的动力输出发动机的整个负载区域被分成一个低的、 一个中间的和一个高的负载区 域。下方的或者低的负载区域以车辆驱动链路的空载工作状态作为 下限,以发动机力矩的第一阈值作为上限。第二个或者中间的负载区 域由发动机力矩的第 一 阈值和发动机力矩的第二阈值所限定,它同时 作为第三个或者高负栽区域的下限。高负载区域覆盖了从所述第二阈 值到最大发动机力矩的范围。发动机力矩的上述两个阈值分别根据当前在双离合变速器中设 定的传动比来确定。其中它可能与各自的应用情况有关,即发动机力 矩的这两个阈值在加档和减档时彼此一致,或者分别以不同的水平应 用于加档和减档,和/或根据车辆驱动链路的不同部件组的不同工作状 态参数来确定。附带地或者作为替代,还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发动机力矩的阈值 根据车辆驱动链路的各个当前的工作点而预先给定,或者由相应的预先确定的特征曲线中读出(该特征曲线最好也能根据工作状态而变 化),并且在操作双离合变速器时被调用。 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有利的改进由权利要求和参照附图描述原 理的实施例给出。附图中图1作为双离合变速器设计的变速装置的齿轮示意图2 按照图1的变速装置的连线图;以及图3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示例性变体的简化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示出双离合变速器1的齿轮示意图,它由两个摩擦连接的 换档元件Kl和K2以及七个形状相配的换档元件A到F和K构成。 此外,图2示出一个表格式的连线图,其中在列首中列出换档元件A 到F, K、 K1和K2,并在行首中列出用于向前行驶的七个传动比"l" 到"7"以及用于倒退行驶的两个传动比"R1"和"R2"。该连线图中分别 用一个点来填充的行分别表示双离合变速器l的用于给出传动比而传 导功率的换档元件。该连线图中的空白区域分别表示一个换档元件没 有参与给出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比的过程。两个摩擦连接的换档元件Kl和K2的输入侧通过变速器输入轴 2相连接,这个变速器输入轴与车辆的车辆驱动链路的动力输出发动 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其中在变速器输入轴2和两个换档元件Kl、 K2之间设置一个已知的扭矩振动减震器3。在第一中间轴4上设置三个活动齿轮5至7,它们可分别通过换 档元件A、 B和C抗扭地与第一中间轴4相连接。第一活动齿轮5与 一个和第一摩擦连接的换档元件Kl的输出侧抗扭地相连的固定齿轮 8相啮合。活动齿轮6和活动齿轮7分别与和第二摩擦连接的换档元 件K2的输出侧抗扭地相连的固定齿轮9和IO相啮合。此外,双离合变速器1具有第二中间轴11,在其上可转动地安7装有另外三个活动齿轮12、 13和14。这些活动齿轮12、 13和1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操作双离合变速器(1)的方法,所述双离合变速器具有至少两个摩擦连接的换档元件(K1、K2),其中每个变速器部件可分别通过一个换档元件(K1或K2)被接入动力流中或者从动力流断开,通过所述变速器部件可得到双离合变速器(1)的不同传动比(“1”到“7”,“R1”、“R2”),并且其中在双离合变速器(1)中分别通过各变速器部件之间的切换实现的传动比转换以基本上无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实现,而分别在一个变速器部件的范围内、而不是在各变速器部件之间切换来实现的传动比转换只能以牵引力间断的方式实现,其特征在于,在针对能够牵引力无间断地执行的传动比转换提出换档要求时,根据当前通过双离合变速器(1)所传导的负载,执行或者阻止双离合变速器(1)中的所要求的牵引力无间断的传动比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瓦夫齐希M格茨R德赖霍尔茨
申请(专利权)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