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法生产的丙烯酰胺与杂质的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883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法生产的丙烯酰胺与杂质的分离方法。技术方案为: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通过料液进口进入卸料螺旋的内腔,卸料螺旋的内腔通过料液出口与空腔相通,空腔位于转鼓与卸料螺旋之间;电机带动卸料螺旋旋转,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料液出口处甩出,杂质甩到转鼓的内壁上堆积,卸料螺旋的外壁上安装有刮刀,随卸料螺旋旋转的刮刀将转鼓的内壁上堆积的杂质聚拢汇集刮向重相出口处排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胺轻液从轻相出口处排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生产丙烯酰胺可以解决利用膜分离中膜不耐压、易脏堵、易损耗、费用高等缺陷,同时可以防止大部分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酰胺与杂质的分离方法。特别是微生物法生产的丙 烯酰胺与杂质的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丙烯酰胺有多种生产方法。微生物法生成丙烯酰胺是目前工业化生产丙 烯酰胺的最好的方法,利用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采用膜分离技术 分离丙烯酰胺和菌体为主的杂质,但由于膜材料是不耐压的,分离菌体和丙 烯酰胺时易脏堵,从而降低了膜的通量,增加了分离时间。同时也容易破碎, 从而无法保证丙烯酰胺产品的质量。另外,在对菌体的后期处理中,膜技术 也无法将菌体有效地分离,导致大部分微生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增加了环保 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其 中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通过料液进口进入卸料螺旋的内腔,卸料螺旋 的内腔通过料液出口与空腔相通,空腔位于转鼓与卸料螺旋之间;电机带动 卸料螺旋旋转,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料液出口处甩出,杂质甩到转鼓 的内壁上堆积,卸料螺旋的外壁上安装有刮刀,随卸料螺旋旋转的刮刀将转 鼓的内壁上堆积的杂质聚拢汇集刮向重相出口处排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 胺轻液从轻相出口处排出。分离因素为2500-5000。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生产丙烯酰胺可以解决利用膜分离中膜不耐压、易脏 堵、易损耗、费用高等缺陷,同时可以防止大部分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省略了膜过滤步骤,简化了生产设备和工艺,降低 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管束式离心,可将菌体有效地分离,降 低了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有关对比效果如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column></row><table>溶液中的残留量以重量计<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料液进口l,刮刀2,电机3,料液出口4,转鼓5,卸料螺 旋6,溢流板7,轻相出口8,重相出口9。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其中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通过料液进口 1进入卸料螺旋6的内腔,卸料螺旋6的内 腔通过料液出口6与空腔相通,空腔位于转鼓5与卸料螺旋6之间;电机5 带动卸料螺旋6旋转,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料液出口4处甩出,杂质 甩到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卸料螺旋6的外壁上安装有刮刀2,随卸料螺旋 6旋转的刮刀2将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的杂质聚拢汇集刮向重相出口 9处排 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胺轻液从轻相出口8处排出。其中混有的杂质是以类似大肠杆菌状的菌丝的固体状态为主的杂质,混 有的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一般浓度在20-35%,剩余为水和10%以下的菌丝体 杂质。随卸料螺旋6旋转的刮刀2将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的菌丝杂质聚拢汇 集刮向重相出口 9处排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胺轻液从轻相出口 8处排出。实施例2、,其中在轻相 出口 8前安装溢流板7。其余同实施例1。溢流板7的作用是可以让物料在 转鼓5中所分离的时间延长,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实施例3、,其中溢流板 7的半径为10毫米。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4、,其中溢流板 7的半径为70毫米。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5、,其中溢流板7的半径为30毫米。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6、,其中转鼓5 转速在3000rpm。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7、,其中转鼓5 转速在20000rpm。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8、,其中转鼓5 转速在6000rpm。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9、,其中分离因 素大于2500。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IO、,其中分离因 素为2500。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ll、,其中分离因 素为3000。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12、,其中分离因 素为5000。其余同实施例1。工作原理菌体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催化丙烯腈水合生成的丙烯酰胺水溶液,通过泵打入一个储槽中,混有的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设备料液进口l进入卸料螺旋6中,在高速运转下。料液从料液出口4甩出。通过菌体和 丙烯酰胺的粘度和比重差不同的特点,菌体直接甩到转鼓5壁上堆积。通过 卸料螺旋6上的刮刀2将菌体推到重相出口 9自动排出。丙烯酰胺溶液通过 溢流板7的阻挡在转鼓5中充分离心然后从轻相出口 8处排出。分离后的菌体可回收到反应釜中重新参与反应,或者可作无害化处理。 净化后的丙烯酰胺溶液可用于下一工序,或者作回收用。权利要求1、,其中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通过料液进口(1)进入卸料螺旋(6)的内腔,卸料螺旋(6)的内腔通过料液出口(4)与空腔相通,空腔位于转鼓(5)与卸料螺旋(6)之间;电机(3)带动卸料螺旋(6)旋转,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料液出口(4)处甩出,杂质甩到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卸料螺旋(6)的外壁上安装有刮刀(2),随卸料螺旋(6)旋转的刮刀(2)将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的杂质聚拢汇集刮向重相出口(9)处排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胺轻液从轻相出口(8)处排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其中在轻相出口 (8)前安装溢流板(7)。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其中溢流板(7)的半径为10-70毫米。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其中转鼓(5)转速在3000-20000rp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其中分离因素大于25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技术方案为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通过料液进口进入卸料螺旋的内腔,卸料螺旋的内腔通过料液出口与空腔相通,空腔位于转鼓与卸料螺旋之间;电机带动卸料螺旋旋转,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料液出口处甩出,杂质甩到转鼓的内壁上堆积,卸料螺旋的外壁上安装有刮刀,随卸料螺旋旋转的刮刀将转鼓的内壁上堆积的杂质聚拢汇集刮向重相出口处排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胺轻液从轻相出口处排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生产丙烯酰胺可以解决利用膜分离中膜不耐压、易脏堵、易损耗、费用高等缺陷,同时可以防止大部分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的目的。文档编号C07C233/09GK101613302SQ200910115740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专利技术者周智俊, 黎常宏 申请人:江西昌九农科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生物法生产的丙烯酰胺与杂质的分离方法,其中: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通过料液进口(1)进入卸料螺旋(6)的内腔,卸料螺旋(6)的内腔通过料液出口(4)与空腔相通,空腔位于转鼓(5)与卸料螺旋(6)之间;电机(3)带动卸料螺旋(6)旋转,混有杂质的丙烯酰胺溶液从料液出口(4)处甩出,杂质甩到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卸料螺旋(6)的外壁上安装有刮刀(2),随卸料螺旋(6)旋转的刮刀(2)将转鼓(5)的内壁上堆积的杂质聚拢汇集刮向重相出口(9)处排出;分离杂质后的丙烯酰胺轻液从轻相出口(8)处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常宏周智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九农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