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误踩油门限制器,由相互连通的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和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组成;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包括油缸座(10)、油缸体(5)、油缸体端盖(3)和活塞端盖(1)等,在油缸座(10)内分别设有均与油缸体(5)内腔相连通的回油管组件和进油管组件;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包括阀体(50),阀体(50)内设有可调阀组件、压力通道(49)、压力室(34)和回油通道(36)等,阀体(50)上分别设有阀压力导向孔(42)和阀回油导向孔(39),回油管组件与阀回油导向孔(39)相连通,进油管组件与阀压力导向孔(42)相连通。该误踩油门限制器结构简单,自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限制器,特别是一种误踩油门限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自闭阀有以下几种爆管自闭阀、停气自闭阔、燃气自闭陶、无压 自闭阀、脱落自闭阀、冲水延时自闭阀、船用潜水自闭阀、油汽输送管道超压自闭保护装 置等。上述自闭阀均无法实现液压的超压限流和超压自闭及减压后的自动复位功能。用以控制自闭阀的现有自复位油缸均存在着如下问题当油缸上的外力被解除后,在 不卸去油缸腔内的内部液压力时,均无法达到真正自动复位的目的。另外,目前的自复位 油缸均是回縮的复位,复位后的活塞体处在待升状态,无法用于某些特殊场合。在特定情 况下,活塞体回缩时所产生的腔内液体在排出时无法用于对回縮力及速度进行量程和控 制。随着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道路的交通事故也随之上升。交通事故有时主要是由驾驶员 的驾驶失误导致,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将油门错当刹车踩是一种常见的误操作现象。 "油门当刹车",导致其他交通参与者无辜伤亡。如何在误踩的情况下,控制油门误踩是 非常关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闭效果好的误踩油门限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误踩油门限制器,由相互连通的导向式自复 位油缸和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组成;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包括油缸座、油缸体、油缸体端盖和活塞端盖,在油缸体内设有与 油缸体活动相连的活塞体,活塞体与活塞端盖相连,在油缸体内还设有活塞复位弹簧,在 油缸座内设有空腔,在空腔内设置带有通孔的带孔弹簧座,空腔依靠通孔与油缸体内腔相 连通;在空腔内还设有相互配套的导向阀芯和带有通孔的带孔导向阀座,带孔弹簧座位于 导向阀芯的上方;活塞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端盖和带孔弹簧座相连,导向阀弹簧的 两端分别与带孔弹簧座和导向阀芯相连;在油缸座内还分别设有均与空腔相连通的回油管 组件和进油管组件;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可调阀组件,在阀体内还设有压力通道、 压力室和回油通道,所述压力通道、压力室、可调阀组件和回油通道依次相连通;阀体上 分别设有阀压力导向孔和阀回油导向孔,阀压力导向孔与压力通道相连通,阀回油导向孔 与回油通道相连通;限流阀栓通道贯穿压力通道后与压力室相连通,限流阀栓通道内设有 用于调节压力通道截面流量的限流阀组件;回油管组件与阔回油导向孔相连通,进油管组件与阀压力导向孔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改进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内的回油管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油缸座内的回油槽和油缸回油导向 孔,空腔、导向阀芯和带孔导向阀座所形成的间隙、回油槽和油缸回油导向孔依次相连通; 油缸回油导向孔与阀回油导向孔相连通;导向式自复位油缸还包括储油箱;储油箱的内腔与回油槽相连通;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内的进油管组件包括油缸压力导向孔和压力油槽,油缸压力导向 孔、压力油槽、带孔导向阀座内的通孔和空腔依次相连通;油缸压力导向孔与阀压力导向 孔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进一步改进活塞体为中空的管状体,活塞复位弹簧位于活塞体的内腔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进一步改进活塞体与油缸体端盖之间设置密封件;油缸座上设有安装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进一步改进活塞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导向阀弹簧的 弹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进一步改进阀体内还设有自闭阀栓通道,自闭阀栓 通道贯穿压力通道和回油通道,自闭阀栓通道内设有用于调节回油通道截面流量的自闭阀 组件;自闭阀栓通道位于阀压力导向孔和限流阀栓通道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进一步改进可调阀组件包括内设通道的阀座和与通道相配套的调节阀针,阀座与阀体固定相连, 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压力室和回油通道相连通;调节阀针通过调节螺母和锁紧螺帽与阀体上 下活动相连;限流阀组件包括相连的限流阀栓和限流阀弹簧,在限流阀栓通道内左右滑动的限流阀 栓用于改变压力通道截面流量;自闭阀组件包括相连的超压自闭阀栓和自闭阔弹簧,在自闭阀栓通道内左右滑动的超压自闭阀栓用于改变回油通道截面流量。在阀体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开关,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开关与压力通道相连通。 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由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和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这2大相互连通的部件组成;导向式自复位油缸,油缸腔内的液体排出和吸入的通道是有导向的。当活塞体受外力 后进入油缸体内、导致油缸体内的液体排出时,导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即导向阀芯和带孔 导向阀座之间呈闭合状态),液体只能通过带孔导向阀座上的通孔流向压力油槽,因此能 达到对活塞端盖传来的压縮力、速度进行量程和控制的目的。当解除活塞端盖上的压縮力 后,在活塞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导向阀自动开启(即导向阀芯和带孔导向阀座之间保持一 定的间隙),大量的液体从回油槽通过此导向阀后被吸到空腔,然后通过带孔弹簧座上的 通孔填充到油缸体的内腔中,从而使活塞体迅速复位(向上运动)到顶出位置,复位后又 能将导向阀自动关闭。该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能真正实现自动复 位、能用于对回縮力及速度进行量程和控制。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限流阀组件和自闭阀组件互动,能相互作用;本专利技术采取的 是横断面栓闭的设计,克服了液压阀中常见的当内外压力接近时因阀芯震动而发出的嗡嗡 声,提高了整个阀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限流式超压自闭阀当外部力解除后, 不需要借助其他动作或力去对关闭的阀进行操作,就能自动解除关闭状态,阀栓能回到起 始状态。限流式超压自闭阀,实际使用时,去除封头后安装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从而 将压力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安装在油门踏板的前下方,由于正常情况下踩油门的力和下 踩速度远远小于在紧急情况下踩刹车时所用的力和速度。当误将油门当刹车时,会导致流 量的非正常增加,从而超过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中所允许的最大流量,液压限流式超压 自闭阀关闭,此时,即使再用力也踩不动油门了。实际使用时,安装在液压限流式超压自 闭阀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作用后,使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开闭车辆 的刹车和电源系统以控制车辆的运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向式自复位油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的剖面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在限流阀组件局部关闭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在限流阀组件全关闭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误踩油门限制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 图6结合给出了一种误踩油门限制器,由相互连通的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和液压限 流式超压自闭阀组成。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包括油缸座IO、油缸体5、油缸体端盖3和活塞端盖1。在油缸体5的顶部固定设置油缸体端盖3,在油缸体5的底部固定设置油缸座10,在油 缸体5内设有与油缸体5活动相连的活塞体6,该活塞体6穿过油缸体端盖3后与活塞端盖1 固定相连。在活塞体6与油缸体端盖3之间设置密封件2,从而确保油缸体5内的液压油不会 外泄。该活塞体6为一个中空的管状体,活塞复位弹簧7位于活塞体6的内腔中。储油箱4 为一个中空的管状体,油缸体5套装在储油箱4的内腔41中,储油箱4的顶端与油缸体端盖3 密封地固定相连,储油箱8的底端与油缸座10密封地固定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误踩油门限制器,其特征是:由相互连通的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和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组成; 所述导向式自复位油缸包括油缸座(10)、油缸体(5)、油缸体端盖(3)和活塞端盖(1),在油缸体(5)内设有与油缸体(5)活动相连的活塞体(6),活塞体(6)与活塞端盖(1)相连,在油缸体(5)内还设有活塞复位弹簧(7),在油缸座(10)内设有空腔(101),在所述空腔(101)内设置带有通孔(91)的带孔弹簧座(9),所述空腔(101)依靠通孔(91)与油缸体(5)内腔相连通;在所述空腔(101)内还设有相互配套的导向阀芯(13)和带有通孔(121)的带孔导向阀座(12),所述带孔弹簧座(9)位于导向阀芯(13)的上方;活塞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端盖(1)和带孔弹簧座(9)相连,导向阀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带孔弹簧座(9)和导向阀芯(13)相连;在油缸座(10)内还分别设有均与空腔(101)相连通的回油管组件和进油管组件; 所述液压限流式超压自闭阀包括阀体(50),所述阀体(50)内设有可调阀组件,在阀体(50)内还设有压力通道(49)、压力室(34)和回油通道(36),所述压力通道(49)、压力室(34)、可调阀组件和回油通道(36)依次相连通;阀体(50)上分别设有阀压力导向孔(42)和阀回油导向孔(39),阀压力导向孔(42)与压力通道(49)相连通,阀回油导向孔(39)与回油通道(36)相连通;限流阀栓通道(53)贯穿压力通道(49)后与压力室(34)相连通,所述限流阀栓通道(53)内设有用于调节压力通道(49)截面流量的限流阀组件; 所述回油管组件与阀回油导向孔(39)相连通,所述进油管组件与阀压力导向孔(4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来友,
申请(专利权)人:李来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