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隔流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22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隔流板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空调蒸发器的隔板构造和扁管构造。它包括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和用于阻挡冷媒流的隔流板,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之间装置容冷媒通过的扁平换热管,其中,隔流板构造由第一隔流板和第二隔流板构成,第一隔流板设有液态冷媒补充孔,第二隔流板设有气态冷媒排出孔。本案巧妙设置隔流板构造有效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本案的扁管构造巧妙设置的三角形通道构造,实现了各个通道的最宽边恰恰坐落在扁平换热管的侧壁上,可安排更多的通道,获得更高效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领域,涉及制冷空调蒸发器的隔板构造和扁管构造。
技术介绍
已知的平行流蒸发器大多由前后两排扁管、管座和隔板组成,想方设法提高蒸发 器的换热效率是业界的不断追求,为此,技术人员不断努力。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520025484. 1 —种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其中 数个夹置散热内翅带的中间积层板组并排组装,两端各装一夹置散热内翅带的端流积层板 组装配为芯体,芯体并排设置上、下端部流道,各积层板组具有连通端部流道容工质上下流 动的空间流道;端部流道设置限制工质流向、区隔工质流动区部的隔流板;一进口连接管 和一出口连接管设置在某一端部流道中部;所述芯体上设置两个端部侧流道,连通该端的 端部流道。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610054458. 0涉及一种车用空调蒸发器。它主要由蒸 发器单元构成;其中所述蒸发器单元包括进液管、上集流管、下集流管、翅片、多孔管、出液 管;这些部件形成的流道内设置有隔板或/和分流板。本专利技术的每个蒸发器单元可以单独 加工制作,然后再通过流体通道将原本独立的蒸发器单元连接起来,在总体上形成多蒸发 器单元组合为一个蒸发器。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820050318. 0 —种空调用平行流蒸发器,其包括第一 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多条相互平行排布的扁管,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设在每一 条扁管的两端,全部扁管的制冷剂入口均连接在第一集流管上,并直接与输入管连通;全部 扁管的制冷剂出口均连接在第二集流管上,并直接与输出管连通,制冷剂在全部扁管内直 线流动。其中第一集流管上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输入管,它改变了蒸发器内制冷剂的 流程路径,避免其呈S形流动所引起的阻力损失,在蒸发器中,由于首先从输入管进入的制 冷剂为低温液态,被逐渐蒸发成相对高温的汽体,而制冷剂在液态时的阻力远远小于汽态 时的阻力。 隔流板构造一般是用于阻隔冷媒流向,形成不同的换热区部,如中国专利 200520025484. l所述。已知的蒸发器一般是制冷剂先流经后排扁管形成的换热区部与下游 空气进行换热后,再流经前排扁管形成的换热区部与上游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图5-6所示, 冷媒进入后排扁管进行换热后流到前排扁管时,前排扁管内干度增大,流到前排扁管的冷 媒气态量增大。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冷媒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气态量逐渐增大,致 使各换热区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蒸发器的换热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隔流 板构造和扁管构造的平行流蒸发器。 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和用于阻挡冷媒流的隔流板,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 液管之间装置容冷媒通过的扁平换热管,其中,隔流板构造具有第一隔流板和第二隔流板, 第一隔流板上设有容预设量的液态冷媒流过的液态冷媒补充孔,第二隔流板上设有容预设 量的气态冷媒流过的气态冷媒排出孔。 本案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第一集液管的集液管下部和集液管上部形成安装第 一隔流板和第二隔流板的基座。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所述的第一集液管具有能形成第一排集液管和第二 排集液管的集液管下部和集液管上部;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第一隔流板装置在第一排集液管内;第二隔流板装置 在第二排集液管内。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所述气态冷媒排出孔设 置在第二隔流板中心线以上的位置。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所述液态冷媒补充孔的面积设置为第一隔流板板面 面积的1/20 1/50 ;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气态冷媒排出孔的面积设置为第二隔流板板面面积 的1/20 1/50。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第一排集液管与预设数量的扁平换热管结合形成第 一换热区部与第二换热区部;第二排集液管与预设数量的扁平换热管结合形成第三换热区 部与第四换热区部;第一隔流板设置在第一换热区部与第二换热区部之间,第二隔流板设 置在第三换热区部与第四换热区部之间;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区部的长度略小于第二换热区部的长 度;所述第四换热区部的长度略小于第三换热区部的长度。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所述扁平换热管内设置多个容制冷剂流通的通道;相 邻通道之间设置隔板;每两个相邻的隔板形成一个三角形通道的等腰区部;该两个相邻的 隔板结合扁平换热管的侧壁形成三角形通道;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两个相邻的三角形通道成彼此对称、形成平行四边形 的构造配置。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所述扁平换热管的三角形通道的隔板与侧壁之间的 三角形通道底角设置为50-55或55-60度。 前述的平行流蒸发器,其中,除最前通道和最末通道外,各通道的任意横断面均为 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本专利技术解决隔流板构造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 的一种用于平行流蒸发器的隔流板构造,其中设有液态冷媒补充孔的第一隔流板装置在 集液管的进液管内,即第一排集液管内,设有气态冷媒排出孔的第二隔流板装置在集液管 的出液管内,即第二排集液管内。 本案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液态冷媒补充孔是容预设量的液态冷媒流过的通孔,气 态冷媒排出孔是容预设量的气态冷媒流过的通孔;4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所述气态冷媒排出孔设置在第二隔流板中心线以上的 位置;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所述液态冷媒补充孔的面积设置为第一隔流板板面面 积的1/20 1/50 ;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气态冷媒排出孔的面积设置为第二隔流板板面面积的 1/20 1/50。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第一隔流板的液态冷媒补充孔与第二隔流板的气态冷 媒排出孔孔径相同;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第一隔流板的液态冷媒补充孔与第二隔流板的气态冷 媒排出孔配置的位置相同; 前述的隔流板构造,其中第一隔流板和第二隔流板构造相同。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 本案隔流板构造巧妙配置具有液态冷媒补充孔的第一隔流板的和具有气态冷媒排出孔的第二隔流板,使第三、第四换热区部的液态冷媒得到有效补充,同时使换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冷媒通过气态冷媒排出孔及时排出,从而可有效解决因各换热区部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影响蒸发器换热效率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本案的合理设置,能适配多种蒸发器,有利于产业应用和推广;本案蒸发器的扁管构造巧妙设置了三角形通道构造,实现了各个通道的最宽边恰恰坐落在扁平换热管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以此构造大大提高了扁管中通道配置的合理性,可安排更多的通道,获得更高效的传热效率;通道底角的角度设置和三角形通道的各连接弧的精心配制,可有效避免通道涡流的现象,使换热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平行流蒸发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案平行流蒸发器内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案平行流蒸发器隔流板构造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案扁管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4)和用于阻挡冷媒流的隔流板,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之间装置容冷媒通过的扁平换热管,其特征在于,隔流板构造由第一隔流板(2a)和第二隔流板(2b)构成,第一隔流板(2a)设有液态冷媒补充孔,第二隔流板(2b)设有气态冷媒排出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魏庆奇门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