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79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4:00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高压换热器,包括壳体与芯体主体,芯体主体密封安装于壳体内,芯体主体上端部设有从壳体顶部开孔内伸出的接口压板,在接口压板上设有竖向进气通孔和竖向出气通孔;壳体上远离其顶部开孔的一端两侧设置有向上伸出并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接口管,分别为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芯体主体为整体钎焊结构,包括左气室、右气室、连接左右两气室的两列管翅单元;左气室和右气室均采用多层板实心组合结构,在左气室内和右气室内均设有冷媒流道,使通过接口压板上的进气通孔进入到左气室内的冷媒在左气室和右气室之间先后在两列管翅单元内经过一次往返后,通过接口压板上的出气通孔输出。本耐高压换热器承压能力强、且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耐高压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换热器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2、换热器作为热管理系统中必不可缺少的零部件,越来越受传统结构限制,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当产品承压较大时,传统换热器结构强度不足,极易被胀裂分离,导致产品泄漏。传统的换热器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换热器的发展需求,急需一款能够耐高压、结构简单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及耐高压换热器。

2、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芯体主体,所述芯体主体密封安装于壳体内,所述芯体主体上端部设置有从壳体顶部开孔内伸出的接口压板,在接口压板上设置有竖向进气通孔和竖向出气通孔;壳体上远离其顶部开孔的一端两侧设置有向上伸出并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接口管,分别为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4、所述芯体主体为整体钎焊结构,包括左气室、右气室、连接左右两气室的两列管翅单元及所述接口压板;所述左气室和右气室均采用多层板实心组合结构,在左气室内和右气室内均设置有冷媒流道,使通过接口压板上的进气通孔进入到左气室内的冷媒在左气室和右气室之间先后在两列管翅单元内经过一次往返后,通过接口压板上的出气通孔输出。

5、进一步: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下壳体为板座式结构,所述上壳体为壳罩式结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与设置在下壳体上端的一圈插槽形成插装连接,并通过胶粘接固定;所述壳体上的开口设置在上壳体的顶部,其形状为方形开孔。

6、进一步的:所述左气室包括左主片、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左气室盖板、上堵板和下堵板;所述左主片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均以面接触的方式由内至外依次插装于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上堵板安装在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内并与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接口压板设置于上堵板的上方;所述下堵板安装在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内并与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的下端面接触;

7、在左主片上设置有前后两列通过竖向分隔带分割开的扁管插孔,该两列扁管插孔分别与两列管翅单元的扁管左端插装配合;所述左加强板和左流道板结构相同,在左加强板上和左流道板上均设置有上下排布的横向流道,左加强板上和左流道板上的上下排布的横向流道分为上流道区、中流道区和下流道区,所述中流道区为前后连通的流道区,所述上流道区和下流道区在对应于左主片上的竖向分隔带的位置均设置有竖向分隔带,将上流道区和下流道区分隔为进气侧流道区和出气侧流道区;在上堵板上对应于接口板上的竖向进气通孔和出气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气过孔和出气过孔,在左气室盖板的内侧对应于上堵板上的进气过孔和出气过孔的位置分布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由与左气室盖板的内侧面连通的上进气通道段和下进气通道段及连接上下进气通道段的连通孔段构成,所述上进气通道段和下进气通道段分别与上流道区的进气侧流道区及下流道区的进气侧流道区对应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由与左气室盖板的内侧面连通的上出气通道段和下出气通道段及连接上下出气通道段的连通孔段构成,所述上出气通道段和下出气通道段分别与上流道区的出气侧流道区及下流道区的出气侧流道区对应连通。

8、更进一步的:所述右气室包括右主片、至少一层右加强板、右流道板、右气室盖板;所述右主片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均以面接触的方式由内至外依次插装于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围成的空间内;

9、在右主片上设置有前后两列通过竖向分隔带分割开的扁管插孔,右主片上的两列扁管插孔分别与两列管翅单元的扁管右端插装配合;每层所述右加强板上均设置有上下排布的横向流道,右加强板上的横向流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竖向分隔带,该竖向分隔带的一侧为进气侧流道区,另一侧为出气侧流道区,右加强板上的进气侧流道区与左加强板上的进气侧流道区对正,右加强板上的出气侧流道区与左加强板上的出气侧流道区对正。所述右流道板上设置有均布排列的竖向流道,右流道板上竖向流道的面积覆盖两列管翅单元的右端的流通面积。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流道挡板,流道挡板插在两列管翅单元之间,流道挡板的上端与设置在上壳体内顶上的插槽形成插装配合,流道挡板的下端与设置在下壳体内的插槽形成插装配合,流道挡板的右端与右主片的内侧面设置竖向分隔带的部位接触,流道挡板的左端与左主片的内侧面设置竖向分隔带的部位接触,在流道挡板的左端中部设置供冷却液通过的缺口。

11、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2、1、本技术换热器的芯体主体采用一体钎焊结构,且两端气室采用多层板实心结构,达到了较高的强度高,能够承受3~40mpa压力,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耐压要求。

13、2、本技术换热器将芯体主体置于封闭的壳体内,在壳体的内腔中位于芯体的外部流通冷却液,冷却液与芯体的管翅单元的充分接触,具有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14、3、本技术芯体可设置成多层流道结构,可根据加强板、流道板结构调整,提升了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芯体主体,所述芯体主体密封安装于壳体内,所述芯体主体上端部设置有从壳体顶部开孔内伸出的接口压板,在接口压板上设置有竖向进气通孔和竖向出气通孔;壳体上远离其顶部开孔的一端两侧设置有向上伸出并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接口管,分别为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下壳体为板座式结构,所述上壳体为壳罩式结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与设置在下壳体上端的一圈插槽形成插装连接,并通过胶粘接固定;所述壳体上的开口设置在上壳体的顶部,其形状为方形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室包括左主片、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左气室盖板、上堵板和下堵板;所述左主片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均以面接触的方式由内至外依次插装于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上堵板安装在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内并与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接口压板设置于上堵板的上方;所述下堵板安装在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内并与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的下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气室包括右主片、至少一层右加强板、右流道板、右气室盖板;所述右主片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均以面接触的方式由内至外依次插装于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围成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挡板,流道挡板插在两列管翅单元之间,流道挡板的上端与设置在上壳体内顶上的插槽形成插装配合,流道挡板的下端与设置在下壳体内的插槽形成插装配合,流道挡板的右端与右主片的内侧面设置竖向分隔带的部位接触,流道挡板的左端与左主片的内侧面设置竖向分隔带的部位接触,在流道挡板的左端中部设置供冷却液通过的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芯体主体,所述芯体主体密封安装于壳体内,所述芯体主体上端部设置有从壳体顶部开孔内伸出的接口压板,在接口压板上设置有竖向进气通孔和竖向出气通孔;壳体上远离其顶部开孔的一端两侧设置有向上伸出并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接口管,分别为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下壳体为板座式结构,所述上壳体为壳罩式结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与设置在下壳体上端的一圈插槽形成插装连接,并通过胶粘接固定;所述壳体上的开口设置在上壳体的顶部,其形状为方形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室包括左主片、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左气室盖板、上堵板和下堵板;所述左主片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左加强板、左流道板及左气室盖板均以面接触的方式由内至外依次插装于左主片的两端外翻边围成的空间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瑶史以奇陆新林刘亚于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