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59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探针装置,其适于与一测试端子以及位于测试端子周围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接触。此探针装置包括一信号探针与多个接地件。信号探针具有一测试端,且此测试端适于与测试端子接触。接地件位于测试端周围,且每一接地件是可伸缩。当测试端接触测试端子时,接地件至少其中之二是接触至少一接地端子。此探针装置能提高测试准确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伸缩的接地件的探针装置。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习知的一种探针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而图2是现有习知的探针装置的 立体示意图,其中图2省略了现有习知的探针装置的保护外壳。请参阅1与图2所示,现有 习知的探针装置100为一射频(radio frequency, RF)同轴探针装置,其包括一保护外壳 110、一套筒120、一信号探针130以及一弹簧140。保护外壳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12 与一第二端114,其中第一端112具有一开口 113,而第二端114具有一入线孔115。套筒 120配置于保护外壳110内,且部分套筒120从保护外壳110的开口 113凸出于保护外壳 110外。此套筒120为接地套筒。此外,弹簧140抵靠于套筒120的一端122与保护外壳 110的第二端114之间。信号探针130是从保护外壳110的第二端114的入线孔115穿入 保护外壳Iio内,并穿入弹簧140内与套筒120内,且信号探针130的一测试端131延伸至 保护外壳110外。另外,探针装置100包括一固定柱132以及一绝缘层136。信号探针130 是配置于固定柱132内,且部分探针134暴露于固定柱132外,以形成上述的测试端131。 绝缘层136是配置于信号探针130与固定柱132之间。图3是现有习知的的探针装置用于测试电路板的射频信号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 与图3所示,现有习知的探针装置100是用于测量一模块的射频信号,此模块具有一电路板 50,且电路板50的一表面51设有射频信号测试端子52以及围绕此射频信号测试接子52 的一接地端子54。测试射频信号的方法是将信号探针130的测试端131对准射频信号测 试端子52,并将套筒120的接触端124对准接地端子54。接着,下压探针装置100,使套筒 120的接触端124抵靠接地端子54,如此套筒120会挤压弹簧140并稍微缩入保护外壳110 内,而信号探针130的测试端131则会抵靠射频信号测试端子52,以测量电路板50的射频 信号。承上述,在测量射频信号时,套筒120的接触端124需整个与接地端子52接触,以 避免接地参考信号失真而导致测量出的射频信号产生严重的误差。因此,探针装置100需 沿垂直电路板50的表面51的方向Dl下压,以使套筒120的接触端124能整个与接地端子 52接触。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探针装置100无法沿方向Dl下压或接地端子52不平坦 时,则套筒120的接触端124仅有部分与接地端子52接触。如此,将使接地参考信号失真, 并导致测量出的射频信号产生严重的误差。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探针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探针装置,实属当前重 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探针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探 针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高测试准确度,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 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探针装置,其适于与一测试端子以及位于测试端子周 围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接触。此探针装置包括一信号探针与多个接地件。信号探针具有一测 试端,且此测试端适于与测试端子接触。接地件位于测试端周围,且每一接地件可伸缩。当 测试端接触测试端子时,接地件至少其中之二接触至少一接地端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一保护外壳,其具有相对的 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具有一开口,而第二端具有一入线孔。信号探针从第二端的 入线孔穿入保护外壳内,且信号探针的测试端从开口延伸至保护外壳外。接地件位于保护 外壳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地件包括一基部与一接地部。基部配 置于保护外壳内,接地部连接基部的一限位端,并从开口延伸至保护外壳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多个弹性件,抵靠于每一接 地件的基部与保护外壳的第二端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地件的基部被弹性件至少其中的一抵罪。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地件的基部与接地部形成一弧片。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接地件的接地部分别为一弧片。基部包括互 相套设的多个套筒,且每一套筒围绕信号探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互相套设的多个弹性件,且 弹性件分别抵靠套筒。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包括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与一第三 套筒,其中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一套筒内,套设于该第二套筒内。第一套筒的一限位端设有一 第一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适于抵靠保护外壳的第一端。第二套筒的一限位端设有一第二 限位部,且第二限位部适于抵靠保护外壳的第一端。第三套筒的一限位端设有一第三限位 部,且该第三限位部适于抵靠该保护外壳的第一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一套筒,其配置于保护外壳 内,且位于信号探针周围。接地件固定于套筒,且每一接地件包括可伸缩的一接地探针,接 地探针的一接触端从开口延伸至保护外壳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地件更包括一针套,其固定于套筒,而 接地探针配置于针套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地件更包括一弹性件,其抵靠于接地 探针与针套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针套固定于套筒的一外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第二 面与保护外壳的第二端相对,而针套固定于套筒的第一面。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一弹性件,套筒具有相对的 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第二面与保护外壳的第二端相对,而弹性件抵靠于套筒的第二面与 保护外壳的第二端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一固定柱,其位于信号探针 与接地件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探针装置更包括一绝缘层,其位于固定柱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接地件固定于固定柱。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探针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本 技术的探针装置具有可伸缩的多个接地件,所以能确保这些接地件能与接地端子接 触,以提供准确的接地参考信号。因此,本技术的探针装置能提高测试准确度。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探针装置,能提高测试准确度。本技术在技术上有 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习知的一种探针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现有习知的的探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现有习知的探针装置用于测试电路板的射频信号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探针装置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与一测试端子以及位于该测试端子周围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接触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探针装置包括:一信号探针,具有一适于与该测试端子接触的测试端;以及多个接地件,位于该测试端周围,且每一接地件可伸缩,当该测试端接触该测试端子时,所述接地件至少其中之二接触该至少一接地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兴高合助
申请(专利权)人: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