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36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囊装置,包括气囊、能够调节至少一个气孔的开口率的调节装置、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调节装置的束带和用于钩住所述束带另一端的固定装置。在充气气囊需要施加小作用力的情况下,在另一端由固定装置固定的状态下,所述调节装置在展开早期阶段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然后在另一端由固定装置保持固定的状态下,直到展开最终阶段处于半打开状态。在充气气囊需要施加大作用力的情况下,在另一端从所述固定装置释放的状态下,所述调节装置从展开开始阶段到展开最终阶段处于完全闭合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具有可调节气嚢的内部压力的内部压力调节装置的气嚢。
技术介绍
通常,例如汽车等车辆设置有气嚢装置,来保护乘客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免 受撞击。关于气嚢装置,具有各种类型,例如除了一种用于保护坐在司机座位上或 前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气嚢之外,还有一种用于保护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气 嚢,以及一种用于保护乘客不受侧部碰撞或翻滚中的撞击的气嚢。虽然气嚢形 状等可根据安装位置改变,但是大多数气嚢具有用于在车辆碰撞时由充气机产 生的高压气体使带状气嚢充气并且展开的结构,以通过由气嚢吸收碰撞撞击保 护乘客不受碰撞撞击。由于传统的气嚢装置通过由充气机产生的高压气体在眨眼间使气嚢充气, 然后以预定方向展开气嚢,因此在展开早期阶段,气嚢可接触靠近气嚢装置等 就座的乘客。因此,已经提出用于车辆的气嚢装置,其可通过在展开早期阶段预先检测 其中乘客等靠近气嚢装置就座的状态调节其气嚢的充气压力或在早期展开阶 段由一个充气机产生高压气体,然后由另一个充气机将气嚢展开到预定形状来 降低撞击。已经提出了另一种气嚢装置,其在充气早期阶段限制内部压力的增加,然后在乘客由其气嚢约束之后将内部压力升高到足够的高压(例如,专利文件1: 曰本特开专利申请No. 2005-14863 )。在气嚢装置中,调节装置接近气嚢的气孔设置,其在气嚢的展开早期阶段 允许气体从气孔喷出。气孔由调节装置根据气嚢的展开情况关闭,以在从展开早期阶段到展开后 序阶段的转变之后中断气体从气孔喷出。4由于在气嚢的展开早期阶段气嚢中的一些气体从气孔喷出,因此可减小在 展开早期阶段的撞击。由于在从展开早期阶段到展开后序阶段转变后,气孔由调节装置根据气嚢 的展开情况关闭,然后气嚢的内部压力快速升高,因此当乘客已经由气嚢约束 时,由于气嚢的内部压力已经充分升高,因此乘客可被牢固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展开初始阶段通过初步检测靠近气嚢装置就座的乘客等的状态调 节气嚢充气压力的气嚢装置中,由于该装置必须通过电磁打开/闭合装置调节 气嚢的气孔的打开面积或者必须提供用于检测乘客等的检测装置,所以所述装 置可能复杂和高成本。另一方面,在专利文件l中所示的气嚢装置中,虽然由于气孔打开,撞击 可在气嚢早期展开阶段减小,但是由于气体损耗的增加,必须需要大容量的充 气机。因此,气嚢装置可能变大、变重和高成本。另外,当例如行李等物体放在乘客的座椅上但没有使用安全带紧固,或大 物体靠近气嚢装置放置时,展开早期阶段的约束性能可能同样变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嚢装置,其可根据待保护物体的状态, 例如是否物体使用安全带被固定,来调节气嚢的内部压力。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气嚢装置,其包括气嚢,所述气嚢在车辆碰撞事故时由从充气机喷出的高压气体朝向乘客充气和展开;内部压力调节装置,设 置在所述气嚢上,并且能够根据气嚢的展开状态以多级方式调节至少一个气孔 的开口率;束带,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和固定装置,用于钩 住所述束带的另一端,并且能够释放所述束带的另一端。在充气气嚢需要施加 小作用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束带的另一端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的状态下,所述 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在气嚢的展开早期阶段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然后,在束带的另一端由所述固定装置保持固定的状态下,内部压力调节装置直到气嚢的展开 最终阶段处于半打开状态。在充气气嚢需要施加大作用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束 带的另一端从所述固定装置释放的状态下,内部压力调节装置从气嚢的展开开 始到展开最终阶段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根据所述气嚢装置,甚至当物体(例如座椅上固定安全带的乘客或固定在座椅上的行李)在气嚢的展开早期阶段与所述气嚢接触时,所述气嚢的内部压 力可通过由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中的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在气嚢内喷射高压气体 来减小(充分保持而不过度增加)。因此,待保护的物体可由气嚢充分限制。另外,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因为在气嚢展开开始之后,由于完全闭合状态 气嚢的内部压力可急剧升高,所以可以是坐在座椅上没有固定安全带的乘客或 没有固定在座椅上的行李的物体可由气嚢牢固地约束。由于物体没有被紧固或 固定,因此与物体被紧固或固定的情况相比较,物体可更早地接触气嚢。但是, 与物体被紧固或固定来牢固地约束物体的情况相比较,气嚢的内部压力可快速 升高。而且,即使在所述物体靠近气嚢装置的安装位置设置,气嚢装置也可提 供安全约束性能,以保护所述物体。例如,具体地,充气气嚢需要施加小作用力的情况是乘客固定安全带的情 况,并且充气气嚢需要施加大作用力的情况是乘客未固定安全带的情况。优选所述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包括盖,其从所述气嚢向外突出并且具有底部;外部气孔,设置在所述盖的底部上;和阀门片,连接到所述底部的内表面 上,并且包括与所述外部气孔偏移的内部气孔。这里,所述束带的一端连接到 所述阀门片。根据该结构,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可构造成根据所述气嚢的展开状态通过折 叠气嚢使外部气孔与内部气孔对准、以多级改变其开口率。因此,与具有复杂 阀调节结构的传统的气嚢装置相比较,所述气嚢装置可简单地制造,并且降低 其制造成本。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在安全带固定的情况下保持 所述束带的另一端固定,并且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在安全带未固定的情况下释放 所述束带的另一端。根据该结构,可以获得伴随所述气嚢装置的非常快的运转速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盖设置在充气的气嚢的前侧表面(所述前侧表面与面 向乘客的后侧表面相对),并且所述固定装置被固定在车体上。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的剖视图(其气囊在车厢中被充气);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气嚢的基布的展开视图;2009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的内部压力调节装置的放大立体 视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压力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5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的充气机及其附近区域的 立体视图6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的折叠的内部压力调节装 置的外部的立体视图7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的折叠的内部压力调节装 置内部的立体视图8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气囊展开过程的示意图9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气嚢展开过程的另一个示 意图10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气嚢展开过程的又一个示 意图11是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嚢装置中气嚢的展开过程中气嚢内 部压力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前部乘客座椅的气嚢装置。图1和2中所示的气嚢1用于前乘客座椅(未显示)的气嚢装置,其安装 在乘客座椅前面的仪表盘5中。气嚢1具有由多层(例如两层)气密基布la 制成的袋状。基布la通过剪切尼龙涂层布制成。气嚢1通过将基布la沿其周 缘使用线10 4皮此缝合形成。构成气嚢1的两层基布la的每一层具有如图2中所示的近似梯形形状部 分。梯形形状部分具有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前侧的前边缘lb和从前边缘lb 的两端的每一端向后(朝向乘客)延伸的一对側边lc。梯形形状部分随着其 向后的延伸而变得更宽。侧边lc的每一个后端分别与弯曲的侧端边缘ld连接。两层基布la的每一层还具有近似半圆形状部分,其从梯形形状部分的后 中心一体延伸。上述侧端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其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由从充气机喷出的高压气体充气并且朝向乘客展开; 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气囊上,并且能够根据所述气囊的展开状态以多级方式调节至少一个气孔的开口率; 束带,其一端连接到 所述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和 固定装置,用于钩住所述束带的另一端,并且能够释放所述束带的另一端; 其中,在充气气囊需要施加小作用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束带的另一端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内部压力调节装置在所述气囊的展开早期阶段处 于完全打开状态,然后,在所述束带的另一端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内部压力调节装置直到所述气囊的展开最终阶段处于半打开状态,并且, 在充气气囊需要施加大作用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束带的另一端从所述固定装置释放的状态下,所述内部压力调 节装置从所述气囊的展开开始阶段到展开最终阶段处于完全闭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野雅人横山亚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