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颈上盖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231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组件件数的增大而降低制造成本的车颈上盖板构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颈箱(5)包括:前壁部(6),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上壁部(7),从前壁部(6)的上端(6a)向后方延伸;下壁部(8),从前壁部(6)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侧壁部(10),设置于由前壁部(6)、上壁部(7)及下壁部(8)包围而成的车宽方向端部。侧壁部(10)与前壁部(6)、上壁部(7)及下壁部(8)一体地成形。(7)及下壁部(8)一体地成形。(7)及下壁部(8)一体地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颈上盖板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颈上盖板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延伸设置于车辆的前部的车颈箱(cowl box)包括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壁部、从前壁部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的上壁部、以及将上端部及上壁部的前端部连续形成的外角部。在外角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与前壁部及上壁部连续且包括开口部的侧壁部。在开口部配置具有可挠性的垫圈。垫圈通过将开口部的整个周缘密封来确保空调机器的防水性。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

1963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在这种现有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使用以与车颈箱分开的构件所形成的具有可挠性的垫圈,将开口部的整个周缘密封。
[0008]因此,存在因需要垫圈而组件件数相应地增大等问题,而尚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组件件数的增大而降低制造成本的车颈上盖板构造。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1]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技术的车颈上盖板构造包括:前壁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上壁部,从前壁部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下壁部,从前壁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侧壁部,设置于由前壁部、上壁部及下壁部包围而成的车宽方向端部。侧壁部与前壁部、上壁部及下壁部一体地成形。
[0012][技术的效果][0013]根据本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组件件数的增大而降低制造成本的车颈上盖板构造。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设置于车体的动力单元室及车窗玻璃间的车颈上盖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2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的侧壁部及其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侧面图。
[0016]图3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的侧壁部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2中沿着III

III线的位置处的剖面图。
[0017]图4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的侧壁部的形状进行说明,为图3中IV部的放大剖面图。
[0018]图5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的侧壁部的形状进行说明,为沿着图2中V

V线的位置处的剖面图。
[0019]图6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的侧壁部的形状进行说明,为图5中VI部的放大剖面图。
[0020]图7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对侧壁部输入荷重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21]图8是对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因荷重输入导致侧壁部断裂而沿着车宽方向重叠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22][符号的说明][0023]6:前壁部
[0024]6a:上端
[0025]6b:下端
[0026]7:上壁部
[0027]8:下壁部
[0028]10:侧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3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颈上盖板构造中,在车辆1的前部2设置有动力单元室3。在动力单元室3的后方设置有乘坐人员室,前面被可透视的前挡风玻璃4覆盖。
[0031]在动力单元室3与前挡风玻璃4之间,沿着车宽方向跨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延伸设置有中空的车颈箱5。
[0032]车颈箱5包括:前壁部6,沿着动力单元室3侧的车宽方向延伸;上壁部7,从前壁部6的上端6a向后方延伸;以及下壁部8,从前壁部6的下端6b向后方延伸。
[0033]并且,车颈箱5在由前壁部6、上壁部7及下壁部8包围而成的车宽方向左、右各端部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侧壁部10、10。各侧壁部10以相对于前壁部6、上壁部7及下壁部8的各左、右端部成为一体的方式成形。
[0034]如图2所示,侧壁部10以在侧视下大致成为菱形的多边形形状的方式形成。
[0035]侧壁部10沿着车宽方向包括彼此的位置不同的多个区域A、B、C。
[0036]其中,侧壁部10的区域A在侧视下大致以直角三角形形状形成。而且,侧壁部10的区域B在侧视下大致以直角三角形形状形成。进而,侧壁部10的区域C在侧视下大致以等腰三角形形状形成。
[0037]区域A、区域B、区域C经由第一阶差部11或第二阶差部12而连续。
[0038]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阶差部11将侧壁部10的位于车辆上下方向的对角13、对角14连结而配置。并且,区域A、区域B的各后边侧经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以直线状延伸设置的第一阶差部11而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与区域C的前边侧连续。
[0039]而且,第二阶差部12在水平方向上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区域A的下边侧与区域B的上边侧经由第二阶差部12而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连续。
[0040]进而,第二阶差部12的后端连接于第一阶差部11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由此,第二阶差部12延伸设置于将侧壁部10的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对角间连结的直线中位于前方约一半的位置且使区域A与区域B连续的部分。
[0041]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区域A及区域B在沿着第一阶差部11的后边侧的上下方向中间使彼此的角部上下对接。各角部大致形成为直角。由此,区域A及区域B分别形成为隔着第二阶差部12而上下对称的直角三角形形状。
[0042]如图3所示,侧壁部10以沿着车宽方向彼此的位置不同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区域A、B、C。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10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外侧使区域A、区域B、区域C依序隔开规定的尺寸而使彼此的位置不同。
[0043]如图3所示,第一阶差部11及第二阶差部12分别设置有蛇腹状的断裂部30、断裂部40。
[0044]图4是将第一阶差部11及下侧周缘线22间的区域B周边放大而成者。各断裂部30、断裂部40设置有多个切缺至少一部分而使之薄于区域A等的厚度方向尺寸的薄壁部31、薄壁部31。而且,各断裂部30、断裂部40设置有至少一个一般部32,所述一般部32形成于薄壁部31、薄壁部31间,具有与区域A等的厚度方向尺寸大致相同的厚度方向尺寸。
[0045]而且,如图5所示,下侧周缘线22设置有蛇腹状的断裂部50。
[0046]图6是将第一阶差部11及下侧周缘线22间的区域C周边放大而成者。断裂部50设置有多个使至少一部分薄于区域C等的一般部32的薄壁部31、薄壁部31。而且,断裂部50设置有至少一个形成于薄壁部31、薄壁部31间的一般部32。进而,图6所示的第一阶差部11的断裂部30、断裂部40与图5的第一阶差部11同样地在薄壁部31、薄壁部31间设置有一般部32。
[0047]各断裂部30、断裂部40交替形成相对脆弱的薄壁部31与比薄壁部31不易弯曲的一般部32。并且,与一般部32的两侧连续的薄壁部31、薄壁部31交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颈上盖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壁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上壁部,从所述前壁部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下壁部,从所述前壁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侧壁部,设置于由所述前壁部、所述上壁部及所述下壁部包围而成的车宽方向端部,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前壁部、所述上壁部及所述下壁部一体地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颈上盖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里孝太高畑贤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