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颗粒绿茶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8426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绿茶的加工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加工颗粒绿茶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杀青、揉捻、揉切和干燥的处理步骤,在杀青后至干燥前的过程中,还包括膨化处理的步骤:(1)膨化:将含水率为10~40%的原料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60~150℃,压强为0.1~0.38MPa,保持时间1~20min;(2)释压: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2~0.08MPa,控制温度为90~120℃,保持时间5~120min。与以往普通的颗粒绿茶加工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低温下的冷冲泡,产品冷泡时的感官和理化品质指标能达到更好水平。加工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物;首次实现颗粒绿茶低温下的冷冲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到。
技术介绍
颗粒绿茶是利用中低档鲜叶原料直接加工的一种大宗绿茶产品,规格为12-40目 的颗粒状绿茶,是袋泡茶、茶叶深加工的主要原料。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就开展了 对颗粒绿茶的开发研究,其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已基本稳定,颗粒绿茶已成为当时大宗绿 茶中的一个重要产品种类。按绿茶基本加工工艺,一般均为鲜叶经杀青、揉捻、揉切、干燥 后,进行精制整理得到成品。加工颗粒绿茶,所用原料鲜叶一般为春末、夏和秋季的茶树鲜 叶。但长期以来颗粒绿茶的加工技术仍然停留在20多年前的水平,缺乏进一步研究,产品 品质特征仍以传统大宗绿茶的要求为主,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已无法满足目前国内外市场 的要求。传统颗粒绿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l)茶叶内含物浸出率有待提高。颗粒绿 茶主要作为袋泡茶的原料,以袋泡茶为终端产品形式进入国内外市场,高浸出率有助于提 高袋泡茶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作为优良的茶叶天然产物提取原料。(2)不适应冷饮的消费 习惯。国外饮用茶叶普遍习惯采用冷饮甚至加冰饮用的方式,要求茶叶产品具有低温冷冲 泡的特性。目前国内按传统方法加工的颗粒绿茶仅符合高温热冲泡,不具备冷泡特性。(3) 产品质量低急待提高。长期以来国内茶叶企业多采用茶叶加工产生的副茶(碎、片、末)作 为袋泡茶原料,其低劣的色、香、味品质给消费者造成袋泡茶即是低质量、低档次的印象,具 有优良品质的新产品极度缺乏,已严重制约着颗粒绿茶的出口和国内消费的发展。 因此对传统颗粒绿茶加工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和改善产品的品质特征,采用新 技术研制具有冷泡特性的新型颗粒绿茶新产品,是"大宗绿茶优质化"发展的要求,符合国 内外消费市场、消费习惯以及茶叶深加工的需要,将促进绿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 新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多种物理处理技术加工颗粒绿茶的 新方法,包括杀青、揉捻、揉切和干燥的处理步骤,在杀青后至干燥前的过程中,还包括膨化 处理的步骤 (1)膨化将含水率为10 40%的原料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60 150°C, 压强为0. 1 0. 38MPa,保持时间1 20min ; (2)释压前一步骤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O. 02 0. 08MPa, 控制温度为90 120。C,保持时间5 120min。 作为一种改进,在原料叶杀青、揉捻、揉切和干燥至少一个工序中,还进行冷冻处 理冷冻处理温度为_4°C _20°C ;处理时间为2 12hr。 作为一种改进,在对原料叶揉切处理后,还进行超声波处理超声波频率为15 40KHz ;处理功率为50 2000w ;处理时间为4 100min。3 作为一种改进,在对原料叶揉切处理后,还进行微波处理微波频率为2000 3000MHz ;处理功率为2. 5 10. 0kw ;处理时间为2 12min。 作为一种改进,在对原料叶膨化处理后,还进行微波处理微波频率为2000 3000MHz ;处理功率为2. 5 10. 0kw ;处理时间为2 12min。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干燥的处理步骤是冷冻干燥处理。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以往普通的颗粒绿茶加工方法相比,能实现低温(10°C _15°C )下的冷冲泡,产品冷泡时的感官和理化品质指标能达到更好水平。加工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物;首次实现颗粒绿茶低温下的冷冲泡。专利技术具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特点,在绿茶加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领域填补空白。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自龙井43茶树的鲜叶,经摊放、滚筒杀青、揉捻和揉切得到半成品颗粒绿茶碎料,其含水率为40%。绿茶碎料采用频率为28KHz、功率为2000w超声波处理4min ;处理碎料置于冷柜中于-2(TC处理2hr,再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为7. 5kw微波处理3min ;然后取5公斤置于膨化机的膨化罐(筒)中,膨化罐(筒)中压强为0. 20MPa、膨化罐(筒)温度上升到ll(TC,保持时间为10min ;处理完毕,瞬间释放压强至0. 08MPa,保持温度为115°C,保持时间120min ;处理后的茶叶在制品再用频率为2000MHz、功率为10. 0kw的微波处理6min ;最后进入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6%的成品。 所得新型颗粒绿茶成品外形圆紧、色泽绿润;按传统绿茶审评方法进行热泡和冷泡方式审评内质,颗粒绿茶采用沸水热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分别为84、85和85 ;采用冷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分别为88、84和85。热泡茶汤按国标法经理化分析测得水浸出物达到389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0. 3mg/g,茶多酚浸出率为176mg/g。 实施例2 采自龙井43茶树的鲜叶,经摊放、滚筒杀青、揉捻和揉切得到半成品颗粒绿茶碎料,其含水率为10%。绿茶碎料采用频率为15KHz、功率为50w超声波处理100min ;再用频率为2000MHz、功率为2. 5kw微波处理12min ;处理碎料置于冷柜中于-4t:处理12hr,然后取7公斤置于膨化罐(筒)中,膨化罐(筒)中压强为0. 10MPa、膨化罐(筒)温度上升到60°C ,保持时间为20min ;处理完毕,瞬间释放压强至0. 02MPa,保持温度为90°C ,保持时间80min ;处理后的茶叶在制品再用频率为2450腿z、功率为8. 5kw微波处理8min ;最后进入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5%的成品。 所得新型颗粒绿茶成品外形紧圆、色泽嫩绿光润;按传统绿茶审评方法进行热泡和冷泡方式审评内质,颗粒绿茶采用沸水热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分别为87、86和85 ;采用冷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分别为89、87和87。热泡茶汤按国标法经理化分析测得水浸出物达到367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3. 7mg/g,茶多酚浸出率为166mg/g。 实施例3 采自龙井43茶树的鲜叶,置于冷柜中于-l(TC处理6hr,然后再经摊放、滚筒杀青、揉捻和揉切得到半成品颗粒绿茶碎料,其含水率为25%。绿茶碎料采用频率为40KHz、功率为1000w超声波处理45min ;再用频率为3000MHz、功率为9. 0kw微波处理2min ;然后取7公 斤置于膨化罐(筒)中,膨化罐(筒)中压强为0. ;3SMPa、膨化罐(筒)温度上升到1S(TC, 保持时间为lmin ;处理完毕,瞬间释放压强至O. 03MPa,保持温度为IO(TC,保持时间50min ; 处理后的茶叶在制品再用频率为2150MHz、功率为5. 5kw微波处理10min ;最后进入冷冻干 燥至含水量为5%的成品。 所得新型颗粒绿茶成品外形紧圆、色泽嫩绿光润;按传统绿茶审评方法进行热泡 和冷泡方式审评内质,颗粒绿茶采用沸水热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分别为88、83 和86 ;采用冷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分别为88、88和89。热泡茶汤按国标法经理 化分析测得水浸出物达到375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1. 5mg/g,茶多酚浸出率为168mg/ g。 实施例4 采自龙井43茶树的鲜叶,经摊放、滚筒杀青、揉捻和揉切得到半成品颗粒绿茶碎 料,其含水率为35%。绿茶碎料采用频率为20KHz、功率为400w超声波处理4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颗粒绿茶的新方法,包括杀青、揉捻、揉切和干燥的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杀青后至干燥前的过程中,还包括膨化处理的步骤:(1)膨化:将含水率为10~40%的原料叶置于膨化机中,控制温度为60~150℃,压强为0.1~0.38MPa,保持时间1~20min;(2)释压:前一步骤处理完毕后,打开释压系统,瞬间释放压强至0.02~0.08MPa,控制温度为90~120℃,保持时间5~120mi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阳陈小强金寿珍周为成浩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