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桑叶颗粒绿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548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4:01
一种桑叶颗粒绿茶加工方法,将制备的桑叶绿茶粉碎后,加入适量的食用胶,通过颗粒机成型。该方法制备的桑叶颗粒绿茶产品浸泡后不易散,而且由于没有粉末状物,汤色更加清亮,可以有效解决桑叶绿茶叶片大小不整齐、形状不佳、汤色易浑浊等感官品质问题。同时可以将传统桑叶绿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及粉沫全部加以利用,提高桑叶绿茶的得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将制备的桑叶绿茶粉碎后,加入适量的食用胶,通过颗粒机成型。该方法制备的桑叶颗粒绿茶产品浸泡后不易散,而且由于没有粉末状物,汤色更加清亮,可以有效解决桑叶绿茶叶片大小不整齐、形状不佳、汤色易浑浊等感官品质问题。同时可以将传统桑叶绿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及粉沫全部加以利用,提高桑叶绿茶的得率,降低生产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箕星之精神也,蝉食之称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桑叶又名:“神仙草”。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证明,桑叶是仅有的几种含有1-脱氧野霉素(DNJ)的植物,其含量高达100mg/100g。DNJ是一种α -糖苷酶的抑制剂,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桑叶中还含有丰富的Y氨基丁酸和黄酮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等保健作用。目前我国已有数十家桑叶茶生产企业,桑叶茶销售量呈高速增长趋势。由于桑叶叶片面积大,浸泡后形状不佳,而且由于桑叶茶在揉捻、杀青及干燥等生产过程极易破碎,产品得率低;桑叶茶产品中残存的粉末状物较多,使桑叶茶汤色容易浑浊。因此,桑叶茶的产品形式对感官品质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市场已有桑叶袋泡茶、颗粒状红茶、条形叶片茶等产品。但袋泡茶产品显得档次低;颗粒状红茶、条形叶片茶存在浸泡后形状不佳,汤色容易浑浊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该方法将桑叶绿茶粉碎后,加入适量的食用胶,通过颗粒机成型,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桑叶茶产品形状不佳,茶汤容易浑浊、产品得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依次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1)选择成熟无病虫害桑叶,按常规方法摊青、杀青、烘干后去除叶柄,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得桑叶茶粉;(2)加入桑叶茶粉质量f1.5%的食用胶,混合均匀得桑叶茶粉食用胶混合物; (3)将桑叶茶粉食用胶混合物按质量比1:05-1.2的比例加水,迅速搅拌,并用颗粒机成型,颗粒粒径1-3毫米; (4)将成型的颗粒放入烘箱内于60-100°C烘干,过筛去除破碎颗粒及粉状物,即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桑叶颗粒绿茶。步骤(1)杀青温度为250-350°C,烘干温度90-120°C。步骤(2)、(3)所述食用胶是指黄原胶、卡拉胶或二者任意比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桑叶颗粒绿茶产品浸泡后不易散,而且由于没有粉末状物,汤色更加清亮。可以有效解决桑叶绿茶叶片大小不整齐、形状不佳、汤色易浑浊等感官品质问题。(2)传统桑叶绿茶生产过程中,经过揉捻、烘干工序后会产生大量碎片及粉沫,在成品绿茶中需要筛去,因此桑叶绿茶的成品得率较低。本专利技术可以将这部分物质全部加以利用,提高桑叶绿茶的得率,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 选择成熟无病虫害桑叶30kg,经过摊青、250°C杀青5分钟、120°C烘干至叶柄能折断后,用揉茶机揉捻3分钟去除叶柄,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得到桑叶茶粉4.2kg。将桑叶茶粉4.2kg放入不锈钢容器中,加入黄原胶0.063 kg,搅拌均匀,再加水3.6kg,搅拌5?10分钟后,用小型饲料颗粒机成型成颗粒状,颗粒粒径广3毫米,将成型的颗粒放入烘箱内于60?100°C烘干,过筛去除破碎颗粒及粉状物,即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桑叶颗粒绿茶约4.0kg0实施例2 选择成熟无病虫害桑叶300kg,经过摊青、280°C杀青5分钟、90°C烘干至叶柄能折断后,用揉茶机揉捻3分钟去除叶柄,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得到桑叶茶粉42kg。将桑叶茶粉42kg放入不锈钢容器中,加入黄原胶0.42 kg,搅拌均匀,再加入自来水42kg,搅拌5?10分钟后,用小型饲料颗粒机成型成颗粒状,颗粒粒径广3毫米,将成型的颗粒放入烘箱内于60?100°C烘干,过筛去除破碎颗粒及粉状物,即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桑叶颗粒绿茶约41kg。实施例3 选择成熟无病虫害桑叶150kg,经过摊青、350°C杀青5分钟、100°C烘干至叶柄能折断后,用揉茶机揉捻3分钟去除叶柄,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得到桑叶茶粉21kg。将桑叶茶粉21kg放入不锈钢容器中,加入黄原胶和卡拉胶各0.13kg,搅拌均匀,再加入自来水10.5kg,搅拌5?10分钟后,用小型饲料颗粒机成型成颗粒状,颗粒粒径f 3毫米,将成型的颗粒放入烘箱内于60?100°C烘干,过筛去除破碎颗粒及粉状物,即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桑叶颗粒绿茶约21kg。【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依次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1)选择成熟无病虫害桑叶,按常规方法摊青、杀青、烘干后去除叶柄,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得桑叶茶粉; (2)加入桑叶茶粉质量f1.5%的食用胶,混合均匀得桑叶茶粉食用胶混合物; (3)将桑叶茶粉食用胶混合物按质量比1:05?1.2的比例加水,迅速搅拌,并用颗粒机成型,颗粒粒径广3毫米; (4)将成型的颗粒放入烘箱内于60?100°C烘干,过筛去除破碎颗粒及粉状物,即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桑叶颗粒绿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桑叶颗粒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杀青温度为250?350°C,烘干温度90?120°C,步骤(2)、(3)所述食用胶是指黄原胶、卡拉胶或ニ者任意比混合物。【文档编号】A23F3/34GK103431116SQ201310394087【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专利技术者】黄先智, 金见青, 沈以红, 童华荣 申请人:西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叶颗粒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通过下列步骤实现:(1)选择成熟无病虫害桑叶,按常规方法摊青、杀青、烘干后去除叶柄,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得桑叶茶粉;(2)加入桑叶茶粉质量1~1.5%的食用胶,混合均匀得桑叶茶粉食用胶混合物;(3)将桑叶茶粉食用胶混合物按质量比1:05~1.2的比例加水,迅速搅拌,并用颗粒机成型,颗粒粒径1~3毫米;?(4)将成型的颗粒放入烘箱内于60~100℃烘干,过筛去除破碎颗粒及粉状物,即得到形状、大小一致的桑叶颗粒绿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先智金见青沈以红童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