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88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印刷线路板,具有第一至第N配线层,还包括:位于第一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类连接焊盘,用于电连接半导体封装件;位于第N-1层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类连接焊盘,与半导体封装件的信号引脚电连接;位于第N层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三类连接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电源引脚电连接;贯穿第一配线层至第N-1配线层的与第二类连接焊盘的位置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盲孔;贯穿第一配线层至第N配线层的与第三类连接焊盘的位置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印刷线路板使耦合电容设置在第三类连接焊盘中间,减小了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电源引脚与耦合电容之间的距离,提高去耦电容的去耦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兼容设计和高速信号完整性分析
,特别涉及一 种。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上升和下降时 间越来越短,于是在芯片逻辑切换时容易产生电源电压降和地弹问题,特别 是大量门电路同时开关的时候,这种问题就更为严重。为了避免或者减轻所 述问题,通常是在半导体芯片的电、地引脚之间设置去耦电容,为了取得最 佳的去耦效果,要求半导体芯片的电、地引脚与去耦电容间的连线距离越短 越好。对于目前高细微程度、高接脚数的半导体封装而言,球型栅极阵列(ball grid array, BGA)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方式,所述封装方式在印刷线路板的背面 按阵列方式制作出球形凸点用以代替引脚,两种典型的含有BGA封装结构的 电路板的结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附图l中,印刷线路板的封装表面ll上包 含有多个电接点IO,所述的电接点10在封装表面11的周边成环形安排,所述 的电接点10包括半导体芯片的所有引脚,包括接地引脚、电源引脚以及其它 的信号引脚。附图2中,印刷线路板的封装表面22上包含有多个电接点20,所 述的电接点20在封装表面22的周边以及中心都成环形安排,所述的电接点20 包括半导体芯片的所有引脚,包括接地引脚、电源引脚以及其它的信号引脚。 对于含有所述的BGA封装结构的印刷线路板设计,由于电接点20紧密排布, 间距比较小,所以去耦电容只能设置在所述BGA封装结构的四周,使BGA封 装结构中的作为电、地引脚的电接点与去耦电容间的连线距离加大,使得去 耦电容的去耦效果大为降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内部结构参考附图3所示,附图中的lll、 112、 113......ll(N-l)、 IIN表示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第N配线层,N为正整数,通孔303贯穿第1至第N配线层,通孔303的孔壁上镀 有一层金属例如铜来作为连接各层的焊盘(图中未表示),用于印刷线路板 层与层之间的信号连接,202表示连接焊盘,位于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和 第N配线层,用于封装半导体芯片以及其它器件,所述印刷线路板的每一个导 电层都还有通孔焊盘,用于印刷线路板同一层内部的信号线连接。所述印刷 线路板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印刷线路板的第1配线层至第N配线层层形成通孔 101,所述通孔与第一配线层以及第N配线层的连接焊盘——对应,所述连接 焊盘作为印刷线路板上半导体器件的接地引脚、电源引脚以及其它的信号引 脚。所述的制作方法形成的印刷线路板的BGA封装件的结构如附图l以及附图 2所示,导致去耦电容只能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芯片封装表面的四周,半导体芯 片的电源引脚、接地引脚与去耦电容间的连线距离加大。申请号为00819211.1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给出了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 100,参考附图4所示,包括印刷电路板IOI,其中该印刷线路板101包括至 少一个接触焊垫,该至少一个接触焊垫形成球栅阵列(BGA)足迹102,以及BGA 封装件IIO,所述BGA封装件具有至少一个接点,电连接至所述接触焊垫,以 及电容器封装件103插置于该印刷线路板101和该BGA封装件110之间,107为 印刷电路板101上连接的半导体芯片。所述专利中,由于所述电容器封装件103 插置在印刷线路板101和该BGA封装件110之间,因此,对于电容器封装件的 厚度有较大的限制,仅仅适用较薄的电容器封装件,而且,对封装工艺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可以提高去耦电容的去耦效果。6一种印刷线路板,具有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以及第N配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类连接悍盘,用于 电连接半导体封装件;位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二配线层、第三配线层......或者第N-l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类连接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信号引脚电连接;位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N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三类连接焊盘,用 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或者电源引脚电连接;贯穿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至第二配线层、第三配线层......或者第N-l配线层的至少一个盲孔,所述盲孔位置与第二类连接焊盘的位置一一 对应,盲孔内具有导电材料;贯穿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至第N配线层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 通孔的位置与第三类连接焊盘的位置一一对应,通孔内具有导电材料,其中N 为正整数。优选的,所述第二类连接焊盘位于印刷线路板的第N-l配线层上,所述 盲孔贯穿第一配线层至第N-l配线层。所述第三类连接焊盘与所述第一类连接焊盘通过盲孔内的导电材料电连 接,所述第二类连接焊盘与所述第一类连接焊盘通过通孔内的导电材料电连 接。其中,所述印刷线路板基板上的第一类连接焊盘形成球型栅极阵列足迹。 其中,所述半导体封装件为J求型栅极阵列封装件。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第N配线层材料为金属铜。所述导电材料为铜,通过电镀工艺形成在所述盲孔或者通孔内壁。 一种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具有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7第N-l配线层的印刷线路板,其中,所述的第一配线层上具有第一类连接焊盘,用于连接半导体封装件,所述的第N-l配线层上具有第二类连^t妄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信号引脚电连接; —在所述印刷线路板上形成贯穿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至第N-l配线层的至少一个盲孔,所述盲孔的位置与第二类连接焊盘第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盲孔内形成导电材料;形成具有第N配线层的印刷线路板,所述第N配线层上具有第三类连接 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或者电源引脚电连接;在所述印刷线路板上形成贯穿第一配线层至第N配线层的至少一个通 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第三类连接焊盘的位置——对应,其中N为正整数;在通孔内形成导电材料。所述第三类连接焊盘与所述连接焊盘通过盲孔内的导电材料电连4妄,所 述第二类连接焊盘与所述连接焊盘通过通孔内的导电材料电连接。 其中,所述印刷线路板基板上的连接焊盘形成球型栅极阵列足迹。 其中,所述半导体封装件为球型栅极阵列封装件。 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第N配线层材料为金属铜。所述导电材料为铜,通过电镀工艺形成在所述盲孔或者通孔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施例所述的印刷线路板,在第一配线层上具有第一类连接焊盘,所 述第一类连接焊盘形成球形栅极阵列足迹,用于与球形栅极阵列封装件的引脚相连,还具有位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二配线层、第三配线层......或者第N-l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类连接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信号引 脚电连接,还具有位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N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三类 连接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或者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结构的印8刷线路板,将与半导体封装件的信号引脚电连接的第二类连接焊盘设置在印 刷线路板的第二配线层、第三配线层......或者第N-l配线层上,在印刷线路板的第N配线层上,只有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以及电源引脚电连接的 第三类连接焊盘,这就可以使耦合电容设置在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电源 引脚电连接的第三类连接焊盘中间,最大程度的减小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 电源引脚与耦合电容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线路板,具有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以及第N配线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类连接焊盘,用于电连接半导体封装件; 位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二配线层、第三配线层……或者第N- 1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类连接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信号引脚电连接; 位于所述的印刷线路板的第N配线层上的至少一个第三类连接焊盘,用于与半导体封装件的接地或者电源引脚电连接; 贯穿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至第二配线层、第三 配线层……或者第N-1配线层的至少一个盲孔,所述盲孔位置与第二类连接焊盘的位置一一对应,盲孔内具有导电材料; 贯穿所述印刷线路板的第一配线层至第N配线层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第三类连接焊盘的位置一一对应,通孔内具有导电材料, 其中N为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福祯金利峰李滔刘耀吕春阳王彦辉赵鸿昌郑浩周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