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98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具体包括主体绵;边部绵,通过粘合胶黏合于所述主体绵的一侧;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隔离纸,覆盖于所述胶体的下方,且隔离纸的上设有一延伸至所述边部绵处胶体外的凸出部;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颜色不一致,且所述主体绵的压陷硬度小于所述边部绵压陷硬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能保证双面胶与轮胎的贴合性能,又能保证贴合过程的生产效率。又能保证贴合过程的生产效率。又能保证贴合过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


[0001]本技术属于吸音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

技术介绍

[0002]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低,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各大轮胎厂商都推出了吸音绵轮胎产品。
[0003]目前采用双面胶式吸音绵敷贴的轮胎,其特点在于吸音绵由绵、双面胶和隔离纸贴合在一起而组成一种绵复合体,见图1。在手动贴绵过程中,首先要把隔离纸与双面胶进行分离,分离后再进行敷贴。在分离过程中,由于隔离纸和双面胶贴合紧实且裁切整齐,因此不易分离。通常采用紧捏绵复合体的边角,使边角产生大的形变,并对此边角进行多次紧捏,然后用手指甲对此区域的的双面胶和隔离纸进行分离。此方法的缺点在于边角处的双面胶经多次紧捏后,不仅会发生部分双面胶粘合在一起的现象,而且还会发生手指/指甲接触双面胶的现象,降低后续敷贴时双面胶与轮胎的贴合性能;同时此方法还存在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既能保证双面胶与轮胎的贴合性能,又能保证贴合过程的生产效率。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包括:
[0007]主体绵;
[0008]边部绵,通过粘合胶黏合于所述主体绵的一侧;
[0009]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
[0010]隔离纸,覆盖于所述胶体的下方,且隔离纸的上设有一延伸至所述边部绵处胶体外的凸出部;
[0011]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颜色不一致,且所述主体绵的压陷硬度小于所述边部绵压陷硬度。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颜色色差不小于2

E。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体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
[0014]所述第一胶体或所述第二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之间;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的厚度相一致,且所述第二胶体的撕裂强度大于所述第一胶体的撕裂强度。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之间;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的材质相一致,且所述第二胶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胶体的厚
度。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之间啮合卡嵌相接。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绵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边部绵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块二者卡嵌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块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形成的横截面呈十字形结构状。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绵、所述边部绵、所述胶体和所述隔离纸的宽度相一致,并为轮胎名义断面宽度的60%

80%。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呈矩形或三角形或圆弧形。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相接端面呈倾斜状结构设置,所述相接端面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40
°‑
50
°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1、通过采用主体绵和边部绵的结构形式和色差,便于让操作者快速分辨,并通过凸出部快速将隔离纸撕下,同时主体绵的压陷硬度小于边部绵压陷硬度,从而有效减少边部绵的变形,提高双面胶与轮胎的粘合性能。
[0026]2、通过优化胶体的结构形式及设置,从而保证主体绵和边部绵之间的黏合强度,以避免吸音绵轮胎行驶过程中,因接头间距小造成应力集中产生的绵胶断裂现象。
[0027]3、通过改进主体绵和边部绵之间的连接形式,提升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接头部位的抗撕裂/抗拉伸性能。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9]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双面胶式吸音绵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主体绵和边部绵相接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说明:主体绵1、边部绵2、第一胶体3、第二胶体4、隔离纸5、第一凹槽6、第一凸块7、第二凹槽8、第二凸块9、粘合胶10、凸出部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0037]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8]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包括:主体绵1、边部绵2、胶体和隔离纸5;边部绵2通过粘合胶10黏合于所述主体绵1的一侧,其中,主体绵1沿Y轴的长度优选为0.2m

1.2m,边部绵2沿Y轴的长度优选为0.1m

0.2m;粘合胶10的厚度优选为0.3mm

0.6mm,撕裂强度优选为4N/cm

8N/cm;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1和所述边部绵2的下方;隔离纸5覆盖于所述胶体的下方,且隔离纸5的上设有一延伸至所述边部绵2处胶体外的凸出部11,凸出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绵;边部绵,通过粘合胶黏合于所述主体绵的一侧;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隔离纸,覆盖于所述胶体的下方,且隔离纸的上设有一延伸至所述边部绵处胶体外的凸出部;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颜色不一致,且所述主体绵的压陷硬度小于所述边部绵压陷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颜色色差不小于2

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所述第一胶体或所述第二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之间;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的厚度相一致,且所述第二胶体的撕裂强度大于所述第一胶体的撕裂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用双面胶式吸音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设于所述主体绵和所述边部绵的下方之间;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的材质相一致,且所述第二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王君徐伟卢艳伟刘俊杰张军华苏明张琳赵笑燕许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