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80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是于一第一散热模组与一第二散热模组之间夹设有一散热风扇,且第一散热模组与第二散热模组之间连接有一连接管。因此,散热风扇吹入或吸入的空气可同时对第一散热模组与第二散热模组进行散热,且散热风扇吹入或吸入的空气亦不会受到第一散热模组的第一连续弯管与第二散热模组的第二连续弯管的排列方式的阻挡,亦即散热风扇的风阻可有效减少,进而可提升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液冷式的散热装置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于一般电子产品中,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必须有效排出,以使电子产品可正常运作。以电脑为例,其主要发热源为其中央处理器(CPU),并且于中央处理器外部会装置有一散热装置,此散热装置一般包括有一散热模组与一散热风扇,并于散热模组内流动有冷却水,利用热管原理将中央处理器的热量带出后,再由散热风扇进行空气的吹入或吸入。请参阅图1为公知液冷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其显示有并排排列的一第一散热模组91与一第二散热模组92,并于第一散热模组91外部设有一散热风扇93,然而,当散热风扇93进行空气的吹入或吸入时,其空气流量进入第二散热模组92后便会变小,造成散热效果不佳。此外,于第一散热模组91上会组设有一第一连续弯管911,于第二散热模组92上会组设有一第二连续弯管921,当第一连续弯管911与第二连续弯管921彼此交错排列时,散热风扇93所吹入或吸入的空气会因第一连续弯管911与第二连续弯管921的阻挡而造成风阻增加,如此对整体散热效果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由本技术的实施可提升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散热模组,包括有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及一第一连续弯管,该等第一散热鳍片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特定距离,该第一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等散热鳍片内,该第一连续弯管并包括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一第二散热模组,与该第一散热模组并排排列,且该第二散热模组包括有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及一第二连续弯管,该等第二散热鳍片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预定距离,该第二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第二散热鳍片内,该第二连续弯管并包括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一连接管,连接该第一连续弯管的该第一出口与该第二连续弯管的该第二入口;以及一散热风扇,夹设于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之间,且该散热风扇包括有一入风区、及一出风区,该入风区对应朝向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的其中之一,该出风区对应朝向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的另一。其中该等第一散热鳍片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复数个纵向通孔,且该第一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等纵向通孔内。其中该等第二散热鳍片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复数个纵向贯孔,且该第二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等纵向贯孔内。其中还包括有一流体由该第一入口流入,并经由该第一连续弯管、该连接管、与该第二连续弯管而由该第二出口流出。其中该流体为水、醇类等。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液冷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及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其中显示有一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且其包括有一第一散热模组1、一第二散热模组2、一连接管3、以及一散热风扇4。上述的第一散热模组1包括有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11、以及一第一连续弯管12,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11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特定距离d,且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11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复数个纵向通孔111,而第一连续弯管12则是纵向排列并插置于复数个散热鳍片11的复数个纵向通孔111内,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续弯管12呈S形状弯折并包括有一第一入口121、以及一第一出口122。此外,第二散热模组2与上述第一散热模组1并排排列,且第二散热模组2包括有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21、以及一第二连续弯管22,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21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预定距离D,且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21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复数个纵向贯孔211,而第二连续弯管22则是纵向排列并插置于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21的复数个纵向贯孔211内,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续弯管22亦呈S形状弯折并包括有一第二入口221、以及一第二出口222。另外,连接管3连接上述第一散热模组1的第一连续弯管12的第一出口122、与第二散热模组2的第二连续弯管22的第二入口221,且散热风扇4夹设于上述第一散热模组1与第二散热模组2之间,同时,散热风扇4包括有一入风区41、以及一出风区42,且散热风扇4的入风区41对应朝向第一散热模组1,散热风扇4的出风区42对应朝向第二散热模组2。于进行冷却时,将一为水的流体5由第一连续弯管12的第一入口121流入,并再经由第一连续弯管12、连接管3、与第二连续弯管22而由第二连续弯管22的第二出口222流出,流体5会流经第一散热模组1与第二散热模组2,且于此同时,散热风扇4会进行空气的吹入与吸入,散热风扇4对于空气的吸入是针对第一散热模组1进行,散热风扇4对于空气的吹入是针对第二散热模组2进行,因此,发热源的热量由热管原理而由流体5带至第一散热模组1的第一连续弯管12、与第二散热模组2的第二连续弯管22后,之后再由散热风扇4进行空气的吹入与吸入而进行散热。因此,利用上述结构,散热风扇4夹设于第一散热模组1与第二散热模组2之间,故散热风扇4吹入或吸入的空气可同时对第一散热模组1的第一连续弯管12与第二散热模组2的第二连续弯管22进行散热,同时,散热风扇4吹入或吸入的空气并不会受到第一连续弯管12与第二连续弯管22的排列方式的阻挡,亦即散热风扇4的风阻可有效减少,进而可提升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散热模组,包括有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及一第一连续弯管,该第一散热鳍片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特定距离,该第一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散热鳍片内,该第一连续弯管并包括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一第二散热模组,与该第一散热模组并排排列,且该第二散热模组包括有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及一第二连续弯管,该第二散热鳍片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预定距离,该第二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第二散热鳍片内,该第二连续弯管并包括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一连接管,连接该第一连续弯管的该第一出口与该第二连续弯管的该第二入口;以及一散热风扇,夹设于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之间,且该散热风扇包括有一入风区、及一出风区,该入风区对应朝向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的其中之一,该出风区对应朝向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的另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复数个纵向通孔,且该第一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等纵向通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散热鳍片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复数个纵向贯孔,且第二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等纵向贯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有一流体由该第一入口流入,并经由第一连续弯管、连接管、与第二连续弯管由第二出口流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为水。专利摘要本技术的液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散热模组,包括有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及一第一连续弯管,该第一散热鳍片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特定距离,该第一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散热鳍片内,该第一连续弯管并包括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    一第二散热模组,与该第一散热模组并排排列,且该第二散热模组包括有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及一第二连续弯管,该第二散热鳍片彼此横向平行排列并彼此间隔一预定距离,该第二连续弯管纵向排列并插置于该第二散热鳍片内,该第二连续弯管并包括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    一连接管,连接该第一连续弯管的该第一出口与该第二连续弯管的该第二入口;以及    一散热风扇,夹设于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之间,且该散热风扇包括有一入风区、及一出风区,该入风区对应朝向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的其中之一,该出风区对应朝向该第一散热模组与该第二散热模组的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峰黄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福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