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崇贤专利>正文

散热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11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模组,尤指一种不需使用锡膏或任何黏接剂作为接合媒介的散热器模组结构设计,其构成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多数个热导管及一底座,主要使底座设有与热导管呈相互匹配的多数个对应槽,且各对应槽两侧均具有向上延伸的成型片,令热导管于对应嵌入底座对应槽后,可将两侧成型片加压弯折而直接贴置结合于热导管的管体,故底座与热导管的接合完全无需使用锡膏或黏接剂,并可有效提高底座与热导管的热传导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模组,其特别是指一种不需要使用锡膏或任何黏接剂作为底座与热导管媒介接合的散热器模组,故能有效提高底座与热导管的热传导效率。
技术介绍
传统利用热导管所组成的散热器模组,其主要是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多为铝质或铜质)、多数个热导管(是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内部装有工作液)及一底座(多采铜质,故也称铜底),所述散热鳍片呈堆叠排列,并与热导管形成穿置结合,且热导管与底座焊接结合;上述传统的散热器模组,热导管20与底座30是采用焊接结合(如图13),故必须再以锡膏或选定黏接剂作为焊接结合的媒介(如热导管20与底座30是不同材质,则须事先施以电镀镍处理),因此,整体组装制造较为复杂,不但增加其成本负担,不良率也高,且会降低底座30与热导管20的热传导效率。已知散热器模组,使用时也可在堆叠排列的散热鳍片周边结合一风扇锁框,以提供一散热风扇的锁固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模组,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多数个热导管及一底座所组成,特别是底座设有与热导管管体呈相互匹配的多数个对应槽,且各对应槽两侧均具有向上延伸的成型片,于热导管嵌入底座对应槽后,将两侧成型片加压弯折结合于热导管,因此令底座与热导管的接合完全不必使用锡膏或黏接剂,故能精简化散热器模组的组装,达到快速结合效果。且对应槽两侧成型片经加压弯折而直接贴置于热导管上,不需任何接合物质,有效改善并提升底座与热导管的热传导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模组,所述多数个散热鳍片可分为多数段区域(例如四段),再整合相邻而堆叠排列,其设于前端第一段的散热鳍片设有上贯穿孔及下端半弧槽(或半椭圆形缺口槽或扁凹状缺口槽等任何所需形状缺口槽),第二段散热鳍片同时设有上、下贯穿孔,第三段散热鳍片与第一段散热鳍片相同,而第四段散热鳍片则较短小,仅具有上贯穿孔,利用所述集中设于中间段的散热鳍片(具有上、下贯穿孔),使热导管上下管体同时贯穿后,可强迫热导管的上管体产生一巨大的向下压迫力量,令热导管的上管体可将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散热鳍片(不具有下贯穿孔)向下压迫,故能确保整组散热鳍片与底座均呈极为紧密的贴置接触,并使热源可经由底座、热导管至散热鳍片(或至一外设的散热风扇)一路直接传导,以获得最佳散热效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模组,所述热导管的管体可实施为圆管形、扁形管、椭圆形管等任何因需求所设计计的管形,而底座的对应槽则为对应的半圆槽、扁凹槽、半椭圆形槽等所施行的管形做搭配,使管体与底座可形成良好的密接包夹组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器模组,其组成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多数个热导管及一底座,该多数个散热鳍片可为相同或不相同的形状,并呈相邻堆叠的排列形态,且各散热鳍片在相互匹配位置开设上贯穿孔,而多数个热导管,均为两端呈封闭的管体,且管内部填装工作液;底座,为一实心金属座体,其端面设有可与上述热导管呈相互匹配的多数个对应槽,且各对应槽的两侧均具有向上延伸的成型片,两侧成型片于加压弯折后配合对应槽而与热导管形成密接包夹组合;由上述多数个散热鳍片、多数个热导管及底座,使多数个热导管对应嵌入底座的对应槽,进而将对应槽的两侧成型片施予加压弯折而直接贴置结合于热导管上,且热导管贯穿散热鳍片的上贯穿孔而组成所述的散热器模组。该多数个散热鳍片选定局部的散热鳍片开设有下贯穿孔,以供热导管贯穿结合。该多数个散热鳍片选定设有半弧槽或半椭圆形缺口槽或扁凹状缺口槽搭配对应槽。该底座对应槽的两侧成型片,其对接两端呈平口状接合。该底座对应槽的两侧成型片,其对接两端呈相对阶级状的接合。该底座对应槽的两侧成型片,其对接两端呈相对斜切状的接合。于多数个堆叠排列的散热鳍片周边设置一风扇锁框。该风扇锁框由两个对应的半框所构成,两半框分别具有下支撑脚,固定搭接于底座的两侧端。该多数个散热鳍片分为四段区域而相邻排列,其设于前端第一段的散热鳍片设有上贯穿孔及下端半弧槽,第二段散热鳍片同时设有上、下贯穿孔,第三段散热鳍片与第一段散热鳍片相同,第四段散热鳍片则较短小,仅具有上贯穿孔,利用热导管的上下管体同时贯穿第二段散热鳍片的上贯穿孔与下贯穿孔,以强迫热导管的上管体将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散热鳍片向下压迫而与底座形成紧密结实的贴置接触。底座的对应槽呈半圆槽或扁凹槽或半椭圆形槽,而热导管的管体呈对应的圆管或扁形管或椭圆形管。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器模组,因底座与热导管的接合不必经由焊接,故整体组合快速且完全无需使用锡膏或黏接剂等焊接媒介,能提高散热器模组的整体热传导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热导管与底座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热导管与底座的另一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热导管与底座的又一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加装一风扇锁框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6的组合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的组合侧面视图。图9为本技术使热导管管体设成扁形管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立体图。图10为图9的组合断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使热导管管体设成椭圆形管的又一实施例分解立体图。图12为图11的组合断面示意图。图13为已知热导管与已知底座的组装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模组,其组成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1、多数个热导管2及一底座3,其中多数个散热鳍片1,各散热鳍片1可为相同或不相同的形状,并呈相邻堆叠的排列形态,且各散热鳍片1在相互匹配位置开设上贯穿孔11,而部分的散热鳍片1则开设有下贯穿孔12或是具有半弧槽13;多数个热导管2,为已知构件,均为两端呈封闭的热导管,且管内部填装工作液;底座3,为一实心金属座体(如铜质),其端面设有可与上述热导管2呈相互匹配的多数个对应槽31(如半圆槽),且各对应槽31的两侧均具有向上延伸的成型片311,令两侧成型片311于加压弯折后恰可与对应槽31(如半圆槽)构成一直径与热导管2管径相等的圆孔; 由上述多数个散热鳍片1、多数个热导管2及底座3,使多数个热导管2对应嵌入底座3的半圆槽31,进而将半圆槽31的两侧成型片311施予加压弯折而直接贴置结合于热导管2上,且热导管2两端则分别贯穿多数个散热鳍片1的贯穿孔(如上贯穿孔11及下贯穿孔12),使散热鳍片1与底座3呈紧密的贴置接触,以令热源可经由贴设的底座3、热导管2至散热鳍片1(或外接一散热风扇)一路直接传导而达到散热目的,如此构成的散热器模组,因底座3与热导管2的接合不必经由焊接,故整体组合快速且完全无需使用锡膏或黏接剂等焊接媒介,能提高散热器模组的整体热传导效率。上述热导管2与底座3的结合,该对应槽31(如半圆槽)的两侧成型片311,其对接两端呈平口状接合(如图3)而可构成一与热导管2管径相等的圆孔,或如图4实施例所示,该对接两端可呈相对阶级状的接合,或也可如图5实施例所示,使对接两端可呈相对斜切状的接合。如图6、图7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模组,其也可在堆叠排列的散热鳍片1周边再设置一风扇锁框,以利可提供一散热风扇(未显示)的锁固定位,所述风扇锁框可由两个对应的半框41所构成,两半框41分别具有下支撑脚411而可固定搭接于底座3两侧端的搭接部32,以构成一具有四端锁孔412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模组,其组成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多数个热导管及一底座,该多数个散热鳍片可为相同或不相同的形状,并呈相邻堆叠的排列形态,且各散热鳍片在相互匹配位置开设上贯穿孔,而多数个热导管,均为两端呈封闭的管体,且管内部填装工作液;其特征在于:底座,为一实心金属座体,其端面设有可与上述热导管呈相互匹配的多数个对应槽,且各对应槽的两侧均具有向上延伸的成型片;多数个热导管对应嵌入底座的对应槽,对应槽两侧成型片于加压弯折后配合对应槽而与热导管形成密接包夹组合,且热导管贯 穿散热鳍片的上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贤
申请(专利权)人:黄崇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