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崇贤专利>正文

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176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改良设计,由复数个散热鳍片堆叠形成一块状散热座,以供热管与底座组成一散热器,其中各散热鳍片开设复数个双阶级孔,利用双阶级孔的相互嵌插形成第一次紧配结合,并构成一无间隙的贯穿通孔,且贯穿通孔的孔径公差小于热管的外径,故热管可紧配通过贯穿通孔,使散热鳍片与热管产生第二次的紧配结合,因此增进相邻散热鳍片的结合紧密度与整体结构强度,确保在搬运或安装过程中不易碰撞受损,亦能加强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的紧实接触,提供最佳的导热、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改良设计, 尤指该散热鳍片利用双阶级孔的相互嵌插,并配合热管的紧配通过, 进而获得两次紧配的稳固结合。
技术介绍
习知以热管组合的散热器,其构成包括复数个热管、复数个散热 鳍片及一铝质或铜质的底座,散热鳍片通常采铝质或铜质材料,热管是一两端封闭的弯曲金属管,内部并填装工作液;至于复数个散热鳍 片,则是利用相邻间隔而堆叠形成一块状散热座,用以与热管、底座 贯穿结合。上述习知的热管,其管身的直径略呈头大尾小,并具有士O. 05腿 的公差,因此热管的管身实际上不是精确的真圓形状,其真圓度不足 。由于习知热管的管径尺寸都会有微幅的公差变化,导致散热鳍片与 热管的紧配结合皆无法紧密确实,不良率偏高,且不良品很不容易被 筛选挑出,此外,若遇热管的管径偏小不足时,其与散热鳍片组配后 的结构强度当然会显得极不稳定,容易发生松动,于搬运或安装过程 中容易碰撞损坏,或习知者亦有利用锡焊以补强其结构,但其作法不 仅加工麻烦,成本增加,更将造成环境污染,仍非理想的解决方法。 如图7所示,习知散热鳍片10的开孔,均呈单阶级孔的形态,亦 即在开孔的周壁延伸单一的阶级部101,使相邻的散热鳍片IO可利用 前、后的单一阶级部101相互抵持而形成间隔排列,再由热管20紧迫 贯通开孔以组成,由于热管20的真圓度不足,且管径具有土0.05隨的公差,因此散热鳍片10与热管20并很难达到完全的紧配结合,其不仅接触性不佳,整体结构亦不够紧实,容易发生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 的组合改良设计,其可增进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结合紧密度,并提高整 体结构强度,故在搬运或安装过程中不虞碰撞受损,且能加强散热鳍 片与热管之间的紧实接触,具有最佳的导热、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改良,其由复数个形状可呈 相同或不同的散热鳍片以相邻间隔堆叠而形成一块状的散热座,该散 热座配合复数个热管及一底座组成为一散热器,所述复数个散热鳍片 开设复数个位置呈相互对应且供热管紧配贯穿的双阶级孔,该双阶级 孔具有一外阶级部及一内阶级部,各相邻散热鳍片是沿前、后双阶级 孔相互嵌插,且前、后外阶级部与内阶级部的套置形成第一次紧配结 合,并构成一无间隙的贯穿通孔,于热管紧配通过贯穿通孔时,散热 鳍片与热管即产生第二次的紧配结合。该双阶级孔内阶级部的内径公差小于外阶级部的外径。 该双阶级孔外阶级部的内径公差小于热管的外径。 所述散热座下端部的形状与底座的上端面形成匹配嵌合。 该热管紧配嵌入底座,并由一导热薄片贴覆结合于底座的底面, 且紧配包覆于热管。该热管之管体的延伸臂或是弯曲部位与底座形成紧配结合构造。 本技术之优点在于通过在散热鳍片上开设双阶级孔,以供与 热管形成两次的紧配结合,为利用双阶级孔的相互嵌插形成第一次的 紧配结合,并构成一孔径适当小于热管外径的贯穿通孔,于热管紧配 通过时,可对双阶级孔的外阶级部与内阶级部再度紧迫撑持,使散热鳍片与热管产生第二次的紧配结合,以增进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结合紧 密度,并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故在搬运或安装过程中不虞碰撞受损, 且能加强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的紧实接触,具有最佳的导热、散热效 果。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之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之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之组合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之组合断面图。图5为本技术为第四图中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散热鳍片与热管紧配组合的示意图。图7为习知散热鳍片与热管局部组合之;^文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 散热座lla、 llb、散热鳍片2、 热管3、 底座4、 导热薄片 13、双阶级孔131、 外阶级部132、 内阶级部A、 外阶级部的外径B、 外阶级部131的内径C、 内阶级部的内径D、 热管的外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为r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 改良」设计,其由复数个形状可呈相同或不同的散热鳍片lla或llb 以相邻间隔堆叠而形成一块状的散热座l,用以配合复数个热管2及一 底座3组成为一散热器(如图2、图3)。如上述的复数个热管2是习知构件,其为两端封闭的弯曲金属管 ,管体内部并填装工作液,管体形状亦可不拘(如U形或L形),而热 管2的选定部位(如管体的延伸臂或是弯曲部位)并与底座3结合,又 所述的底座3,其为一铜质或铝质的金属座体,其形态不拘,是与热 管2呈紧配结合,且该底座3的下端面亦可视需要而贴覆结合一如铜片 材质的导热薄片4 (如采铆合、嵌合或压合组成均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是针对散热鳍片1与热管2的组合再 施改良,所述复数个散热鳍片lla或llb,均开设复数个位置呈相互对 应的双阶级孔13,用以提供热管2紧配贯穿(如图2至图4所示),所 述双阶级孔13均具有一外阶级部131及一内阶级部132 (如图5),亦 即每一个双阶级孔13均具有双阶级环的特征,使各相邻散热鳍片lla 或llb可藉由前、后双阶级孔13的相互嵌插,利用前、后外阶级部131 与内阶级部132的套置而形成第一次紧配结合,并形成一无间隙的贯 穿通孔,故于热管2紧配通过贯穿通孔时,散热鳍片1与热管2将产生 第二次的紧配结合。如图6所示,上述双阶级孔13,该内阶级部132的内径C的公差小 于外阶级部131的外径A,故前、后的双阶级孔13可相互嵌插,以利用 外阶级部131与内阶级部132的公差迫紧形成第一次紧配结合;又,所 述外阶级部131的内径B的公差小于热管2的外径D,因此使热管2可紧 配通过,并对双阶级孔13的外阶级部131与内阶级部132再度紧迫撑持 ,以完成散热鳍片lla或llb与热管2的第二次紧配结合,令前一双阶级孔13的外阶级部131受到热管2的撑张而对后一双阶级孔13的内阶 级部132产生压迫,令散热鳍片lla或llb与热管2的结合更加紧密,能 增进整体结构强度,在搬运或安装过程中不虞碰撞受损,且散热鳍片 11a或llb与热管2是呈紧实接触,故热管2的管身可以与双阶级孔113 所构成的贯穿通孔保持最佳的贴置接触,故能提供最理想的导热、散 热效果。依实施例显示,所述以复数个散热鳍片lla或llb相邻组成的散热 座体l,其下端部的形状是可供与底座3的上端面形成匹配嵌合;所述 的热管2,可设有压平部,于热管2紧配嵌入底座3后,令压平部可与 底座3的底面呈切齐对应,并利用一导热性佳的导热薄片4贴覆结合于 底座3的底面,以将热管2紧配包覆(如图3),并利用导热薄片4的两 面分别接触热管2的压平部与电子芯片的发热部位(该电子芯片可为 CPU或GPU等),于热膨胀时,令导热薄片4与热管2可呈现极紧密的接 触贴合,使导热薄片4完全贴触于电子芯片的散热部位,能将热温迅 速传导至热管2,让热管2发挥更佳的散热功能,达到快速导热、散热 之目的。本技术重点设计是专指于散热座l的散热鳍片lla或llb上开 设位置对应的双阶级孔13,用以将前、后紧配套合,而有关热管2与 底座3的构成形态,则并无特别限制的必要,因此,上述实施例,仅 是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改良,其由复数个形状可呈相同或不同的散热鳍片以相邻间隔堆叠而形成一块状的散热座,该散热座配合复数个热管及一底座组成为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散热鳍片开设复数个位置呈相互对应且供热管紧配贯穿的双阶级孔,该双阶级孔具有一外阶级部及一内阶级部,各相邻散热鳍片是沿前、后双阶级孔相互嵌插,且前、后外阶级部与内阶级部的套置形成第一次紧配结合,并构成一无间隙的贯穿通孔,于热管紧配通过贯穿通孔时,散热鳍片与热管即产生第二次的紧配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贤
申请(专利权)人:黄崇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