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间的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77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体间的减振装置,特别涉及避免从经受振动的初级物体(12)向对振动敏感的次级物体(10)传递振动的装置。次级物体(10)被减振体(18)非刚性地支承,该减振体具有等于或本质上等于次级物体质量的质量,减振体又由非刚性地被初级物体(12)所支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体间的减振装置,特别涉及用以避免从经受振动的初级物体向对振动敏感的次级物体传递振动的装置。例如,在声盘和视盘放送装置中,该装置具有从旋转的信息携带盘上读取信息的光学读取装置;在模拟记录自动放送装置中,相应的激光读取装置、触针读取装置、齿轮驱动和转盘的有关零件的性能都对周围环境的振动极为敏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经过改进的装置,用以避免不希望有的振动传递到对振动敏感的物体,即隔离或衰减这种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一方面,对于在专利
一节中提及的所述类型的装置,这一减振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将对振动敏感的次级物体非刚性地支承在减振体上,减振体本身又非刚性地支承在初级物体上,减振体具有与次级物体质量相等或本质上相等的质量。实践表明,将非刚性支承的减振体放置在两物体之间,一侧是需要避免振动的被支承物体,另一侧是振动的物体,其中减振体的质量与被支承物体的质量相等或本质上相等,这样,可保证有效地阻止向被支承物体传递振动。通过这样安排减振体的质量与被支承物体的质量,减振体与被支承体将彼此呈动态反相关系,这样,隔振体下面的振动被隔振体衰减,于是,被支承物体不致受下面的振动体的影响。这种减振原理也可用于相反的情况,其中,被支承物体为振动体,例如是压缩机、洗衣机或类似的设备,而其底基层,例如支承或地板,则是需要避免振动的。对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附图所示之数个实施例给予更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装置原理之一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图1a-1g为放在减振体与被支承物体之间的不同类型的弹性装置;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在CD播放机的齿轮驱动装置与激光读取装置中应用的原理图;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整个振动敏感装置封装在机壳内并支承在机壳内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上;图4示出了一模拟记录自动放送装置,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一方面用于转盘,另一方面用于触针读取装置,该触针读取装置被支承在拾音器臂上;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一减振装置的原理图,该减振装置用于扩音器;和图7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减振装置的另外一些应用实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减振装置一实施例的一般例子。图中10是指一物体,该物体对于振动敏感,并希望保持完全摆脱振动,这种振动可能发生在支承物体10的基底层12。14和16是物体10上用符号表示的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之间不允许发生振动。为了避免基底层12发生的振动传递到物体10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建议将物体非刚性地支承在减振体18上,该减振体具有与物体10的质量相等或本质上相等的质量,减振体也非刚性地支承在基底层12上。通过适当地选择和平衡物体10与减振体18之间的弹性元件20和减振体18与基底层12之间的弹性元件22,可以有效地避免振动从基底层12传递到振动敏感物体10上。用这种方法,振动体18处于与基底层振动呈动态反相关系的状态下工作,从而使振动隔离或衰减。图1a-图1g示出了减振体18与物体10之间不同形式弹性元件的原理图,其中,图1a-图1c示出了螺旋弹簧式弹性元件20和22,与该弹性元件配套的有减振装置,分别如图1b和1c中的21a和21b所示。图1d中的弹性元件20、22由实心水漏形橡胶体构成,而图1e和图1f中的弹性元件是由空心的或圈形橡胶元件构成。图1g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要求减振的物体10通过弹性元件20悬挂在减振体18上,该弹性元件是形状为椭圆形的橡胶圈。减振体18也是通过类似的椭圆形橡胶圈悬挂在悬挂架12a上。自然,弹性元件22承受大约两倍于弹性元件20负荷的负荷,必须具有更大的尺寸,以便提供物体10和减振体18所需的相应弹簧特性。这一减振原理可以在许多领域付诸实施。下面参考几个可行的适当应用实例。图2示出了CD唱机24,其中,唱机的激光读取臂26和齿轮驱动装置28两者都是分别通过减振体34、36上的相应弹性元件30、32非刚性地支承的,各减振体分别具有与激光读取臂26的质量和齿轮驱动装置28的质量相等的质量,该减振体也是分别通过弹性元件38和40支承在CD唱机24的机体或底盘上。弹性元件30、32和38、40适当地包括弹性橡胶元件,其形状和适应性使被支承装置26、28分别与相应减振体34、36具有相同的弹簧特性。借助于这一结构上的解决方案,CD唱机的振动敏感体26、28可以在正常范围和正常幅度内完全隔离从唱机下面产生的振动。依此实施例类推,本专利技术自然也可适用于CD-ROM放送机。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整个HiFi装置42,例如一CD唱机是非刚性地支承在用作减振体的底垫44上,该底垫具有与装置42相等的质量,底垫本身也是非刚性地支承在机箱46内,该机箱环绕整个装置42。图4示出了模拟记录自动放送装置48,其中,本专利技术已经用于三个不同的部位。在此,记录自动放送装置48的转盘50由减振体圆盘52非刚性地支承,该减振体圆盘可与转盘50一起旋转,减振体的质量等于或本质上等于转盘和放在转盘上的密纹唱片的总质量。减振体圆盘52也是非刚性地被驱动圆盘54所支承,驱动圆盘可能产生振动。触针读取装置55以及拾音器臂55a的轴承支承55b也可以用类似方式实现隔振支承。图5和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扩音器的情况,其中图5示出了一大型多路扩音器56,该扩音器非刚性地支承在减振体58上,该减振体具有与扩音器56相等或本质上相等的质量,也是被非刚性地支承着。图6示出了分离的高音喇叭、中音喇叭和低音喇叭60、62和64,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些喇叭都是非刚性地分别支承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相应的减振体66、68和70上。图7示出了仪器72,该仪器配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减振体74,和绘图板上部76,该绘图板配有类似的减振装置,这是用一种减振板78弹性地支承。此外,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适用于一种激光测量仪器80,该仪器借助一非刚性支承的中间减振体84,非刚性地支承在支架82上,该中间减振体具有与测量仪器80质量相等或本质上相等的质量。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这样的情况,其中,希望避免被支承物体的振动传递到其下面的支承或地板上。图9示出了一个例子,其中产生振动的压缩机86通过弹性元件非刚性地支承在减振体88上,其中减振体88具有等于或本质上等于压缩机86质量的质量,减振体本身又通过弹性元件94非刚性地支承在底板或支承件92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质上可以实用于其他许多领域。权利要求1.物体间的减振装置,特别是避免从经受振动的初级物体向对振动敏感的次级物体传递振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振动敏感物体(10;26;28;42;50;55;56;60;62;64;72;80)非刚性地由减振体(18;34;36;44;52;58;66;68;70;78;84)支承,该减振体具有与次级物体(12)质量相等或本质上相等的质量,所述减振体也非刚性地支承在初级物体(1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物体和减振体是用弹性装置(20,22;30,32)非刚性地支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物体是用于对载体信息作光学播放设备(24)中的部件(26;28),例如CD,CD-ROM或视盘播放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部件是元件(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物体间的减振装置,特别是避免从经受振动的初级物体向对振动敏感的次级物体传递振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振动敏感物体(10;26;28;42;50;55;56;60;62;64;72;80)非刚性地由减振体(18;34;36;44;52;58;66;68;70;78;84)支承,该减振体具有与次级物体(12)质量相等或本质上相等的质量,所述减振体也非刚性地支承在初级物体(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格伦德安德森
申请(专利权)人:伯格伦德安德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O[挪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