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是连接发光二极管灯组提供降温作用,其主要包括有一隔热罩及一具有风扇的气流产生器,该隔热罩是一内有对流空间的中空罩体,其上、下端具有与对流空间相连通的排气口、进气口,该隔热罩前侧面具有自外贯通至内部对流空间的组装空间,供发光二极管灯组伸入其中,该气流产生器组设于隔热罩进气口的下方处,使其出风端朝向隔热罩,进风端另设有集尘件,用以将外界滤清后的冷空气送入隔热罩内,令发光二极管灯组传导至隔热罩的热气排出,用以降低该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温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以发光二极管为发光元件的灯组上,用以散除该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产生的热的散热装置设计。
技术介绍
随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的不断精进,使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功率提高,使该发光二极管从一般指示灯或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应用,进而扩展到应用于如手电筒或汽机车等车辆上的车灯或指示灯等灯组上。前述发光二极管灯组如应用于汽机车等车辆的照明或其它照明用途时,由于该汽机车的照明亮度及照明视野要求较一般习用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灯或显示面板等物品更高,故其大多使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由于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功率越高,相对地,该发光二极管附带产生的热量越高,故当该发光二极管灯组应用于如车辆照明用途时,其发光二极管自体温度易上升过高,加以该车辆或灯组本身并无有效的散热机制,造成该发光二极管易因温度过高而相对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使该发光二极管应用于车辆照明等用途有待加以克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使其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灯组上,用以有效散除其发光二极管发光时附带产生的热。本专利技术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是设于发光二极管灯组后侧,用以导引气流对该灯组提供降温功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隔热罩及一气流产生器,该隔热罩是一内有对流空间的中空罩体,其上、下端分别形成与对流空间相连通的排气口、进气口,该隔热罩前侧面具有自外贯通至内部对流空间的组装空间,提供发光二极管灯组伸入其中,该气流产生器主要具有一风扇,该风扇并组设于隔热罩进气口的下方处,其出风端朝向隔热罩,并于进风端设置集尘件。如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该风扇上方出风端接设一可挠性导气管连接隔热罩进气口。如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该气流产生器尚包括有一组设于风扇下方进风端的气流导引座;前述的气流导引座主要具有一由上向下方前侧弯弧延伸的中空管座,该管座上端的第一开口端固接于风扇下方进风端,下端前侧为第二开口端;前述的管座中可于邻近第二开口端底端处增设排尘孔。如上所述的集尘件可为数片装设于管座中自第二开口端朝第一开口端方向弯弧延伸的导引弧片所构成,用以在管座内部区隔出数道弯弧状的气流信道,作为集尘之用,或者,该集尘件亦可为装设于管座第二开口端前方的滤网,用以阻隔外界的灰尘及砂土。如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该可挠性导气管为内壁面呈凹凸不平状的蛇状管。如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该隔热罩上端的排气口具有一朝上延伸向后弯曲的排气管,排气管末端的排气口朝向后方。本专利技术依据前述技术方案的设计,将可达成的功效是该散热装置主要是利用该隔热罩及具有风扇的气流产生器的组合设计,使其应用于如车辆照明或其它用途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处,可使其发光二极管发光时附带产生的热可藉由该散热装置有效地予以降温,进而避免该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因自体温度过度而降低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次一功效,是利用该散热装置加装于风扇下方进风端的气流导引座,且该气流导引座具有前置式开口以利于冷空气进入,减轻风扇运转的负荷。此外,本专利技术另于风扇的进风端设集尘件,该集尘件可为设于气流导引座内的弯弧状气流信道或为滤网等设计,用以提供气流导流以及阻挡尘土进入的功用;另一方面,该散热装置亦可利用隔热罩上端排气口处设一朝上延伸向后弯曲的排气管,使排气管末端的排气口朝向后方,用以避免外界的砂尘及水滴直接落入隔热罩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实施例结合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隔热罩与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气流产生器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实施例结合发光二极管灯组组设于车灯灯座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散热装置10、隔热罩11、对流空间12、排气口13、进气口14、组装空间 15、排气管20、气流产生器21、风扇22、可挠性导气管 23、气流导引座231、管座 232、第一开口端233、第二开口端 234、排尘孔24、集尘件241、导引弧片 242、气流通道 243、滤网30、发光二极管灯组 31、发光二极管模组32、发光二极管 33、散热器331、散热鳍片40、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1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一隔热罩10及一气流产生器20,其中该隔热罩10是一内有对流空间11的中空罩体,其上、下端分别设有与对流空间11相连通的排气口12及进气口13,且该隔热罩10前侧面具有自外贯通至内部对流空间11的组装空间14,用以提供发光二极管灯组30伸入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该发光二极管灯组30是由数个发光二极管模组31集合而成,且该发光二极管模组31各具有一组包含有散热鳍片331的散热器33,该数发光二极管模组31一同组设于该组装空间14中,其散热鳍片331可伸至对流空间11中。该气流产生器20主要具有一可受控通电产生气流的风扇21,该风扇21以具有防尘及防水功用的风扇为最佳,又该风扇21上方的出风端可直接或如图1所示藉由一可挠性导气管22间接连接于隔热罩10下端的进气口13处,用以藉由风扇21将冷空气输送至隔热罩10的对流空间11中对发光二极管灯组30施以散热降温的作用,并使吸热后的热空气经由隔热罩10上方排气口12排放于外。前述中,该气流产生器20尚包括有一组设于风扇21下方进风端的气流导引座23,用以提供导引空气的作用,该气流导引座23的最佳实施例,主要具有一由上向下方前侧方向弯弧延伸的中空管座231,该管座231上端具有一固接于风扇21下方进风端的第一开口端232,下端前侧为第二开口端233为进风口,藉以利用第二开口端233位于前侧位置,以利外界空气进入。前述的气流导引座23中另设有集尘件24,该集尘件24可为数片间隔设置于管座231内由第二开口端233朝第一开口端232方向弯弧延伸的导引弧片241所构成,用以在管座231内部区隔出数道弯弧状的气流通道242,藉此弯弧状气体通道242的设计,用以在外界空气通过该弯弧状气体通道242时,利用空气与砂土间的重量差异性,在相同作用力的作用上造成回转半径不等的原理,使被吸入的空气可以顺利通过气体通道242,而被吸入的砂土则会碰撞到该导引弧片241而自然落下,达到挡泥集尘的功用,又该管座231可于邻近第二开口端233的底端处增设排尘孔234,提供砂尘排出之用;前述的集尘件24亦可为设置于气流导引座23第二开口端233处的滤网243;用以滤除吸入空气中的砂土,或者,该集尘件24亦可为前述设于气流导引座23管座231中的数片导引弧片241与滤网243的组合。前述中,该可挠性导气管22可为内壁面呈凹凸不平状的蛇状管,使其具有局部阻挡经由风扇21输送空气至隔热罩10中的细小砂尘功用,又前述的隔热罩10上端的排气口12可套接或一体成形一段朝上延伸向后弯曲的排气管15,排气管15末端的排气口12朝向后方,用以避免外界的砂尘及水滴直接落入隔热罩10内。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1于组装使用时,以应用于车辆上具有发光二极管灯组的车灯为例,如图4所示,该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组的散热装置,是一可连接发光二极管灯组提供降温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隔热罩及一气流产生器,该隔热罩是一内有对流空间的中空罩体,其上、下端分别形成与对流空间相连通的排气口、进气口,该隔热罩前侧面具有自外贯通至内部对流空间的组装空间,提供发光二极管灯组伸入其中,该气流产生器主要具有一风扇,该风扇组设于隔热罩进气口的下方,其出风端朝向隔热罩,进风端装设一集尘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进,林水木,
申请(专利权)人:盟立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