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46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9
本文描述了作为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的化合物,制备此类化合物的方法,包含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药物,以及使用此类化合物治疗将会受益于促生长素抑制素活性调节的病况、疾病或病症的方法。疾病或病症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7月12日、申请号为201780056677.9、专利技术名称为“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及其用途”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对应PCT申请的申请日为2017年07月12日、申请号为PCT/US2017/041694)的分案申请。


[0002]本文描述了作为促生长素抑制素(somatostatin)调节剂的化合物,制备此类化合物的方法,包含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药物,以及使用此类化合物治疗将会受益于调节促生长素抑制素活性的病况、疾病或病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促生长素抑制素(somatostatin)是一种肽激素,其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相互作用以及抑制许多次级激素的释放来调节内分泌系统并影响神经传递和细胞增殖。已经鉴定了六种亚型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蛋白质(SSTR1、SSTR2a、SSTR2b、SSTR3、SSTR4、SSTR5),它们由五种不同的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基因编码。调节特定亚型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或其组合对于治疗将会受益于调节促生长素抑制素活性的病况、疾病或病症是有吸引力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文描述的化合物是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的化合物调节所述亚型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蛋白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的化合物调节所述亚型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蛋白质中的两种或更多种。被配制成长效注射剂的促生长素抑制素肽类似物,如奥曲肽和帕瑞肽,常规用来使激素水平正常化,以用于治疗分泌GH的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类癌肿瘤。遗憾的是,这些类似物仅在大约一半的患有GH腺瘤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有效,并且类癌肿瘤患者由于SST2A受体的内化和脱敏而经常变得对治疗产生抗性。此外,这些肽类药物非常昂贵,并且需要频繁前往医生诊室进行疼痛注射,这可能导致注射部位反应。本文描述的化合物是在结构上不同于肽类似物的分子。本文描述的化合物是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它是激素分泌的有效抑制剂。
[0005]在一个方面,本文描述了式(A)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对映异构体或前药:
其中:R
A
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2‑
C6烯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2‑
C6炔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环A,该环A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杂环,其中如果环A被取代,则环A被m个R
a
和n个R
b
取代;每个R
a
和R
b
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

CN、

OH、

OR
14


CO2R
15


CH2CO2R
15


C(=O)N(R
15
)2、

CH2C(=O)N(R
15
)2、

N(R
15
)2、

CH2N(R
15
)2、

CH(CF3)N(R
15
)2、

NR
15
C(=O)R
14


CH2NR
15
C(=O)R
14


SR
14


S(=O)R
14


SO2R
14


SO2N(R
15
)2或

C(=NOR
15
)R
15
;m为1或2;n为0、1或2;或者如果一个R
a
和一个R
b
在环A的相邻原子上,则相邻的R
a
和R
b
基团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5元或6元单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5元或6元单环杂环;R
B
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2‑
C6烯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2‑
C6炔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环B,该环B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杂环,其中如果环B被取代,则环B被p个R
c
和q个R
d
取代;每个R
c
和R
d
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

CN、

OH、

OR
14


C(=O)R
15


OC(=O)R
15


CO2R
15


CH2CO2R
15


C(=O)N(R
15
)2、

OC(=O)N(R
15
)2、

NR
15
C(=O)N(R
15
)2、

NR
15
C(=O)OR
14


NR
15
C(=O)NR
15
OR
14


C(=O)NR
15
OR
15


CH2C(=O)N(R
15
)2、

N(R
15
)2、

CH2N(R
15
)2、

CH(CF3)N(R
15
)2、

NR
15
C(=O)R
14


CH2NR
15
C(=O)R
14


SR
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式(A)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或单个对映异构体:其中:R
A
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环A,该环A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杂环,其中如果环A被取代,则环A被m个R
c
和n个R
d
取代;每个R
a
和R
b
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

CN、

OH、

OR
14


CO2R
15


CH2CO2R
15


C(=O)N(R
15
)2、

CH2C(=O)N(R
15
)2、

N(R
15
)2、

CH2N(R
15
)2、

CH(CF3)N(R
15
)2、

NR
15
C(=O)R
14


CH2NR
15
C(=O)R
14


SR
14


S(=O)R
14


SO2R
14


SO2N(R
15
)2或

C(=NOR
15
)R
15
;m为1或2;n为0、1或2;或者如果一个R
a
和一个R
b
在环A的相邻原子上,则相邻的R
a
和R
b
基团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5元或6元单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5元或6元单环杂环;R
B
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环B,该环B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双环杂环,其中如果环B被取代,则环B被p个R
c
和q个R
d
取代;每个R
c
和R
d
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

CN、

OH、

OR
14


C(=O)R
15


OC(=O)R
15


CO2R
15


CH2CO2R
15


C(=O)N(R
15
)2、

OC(=O)N(R
15
)2、

NR
15
C(=O)N(R
15
)2、

NR
15
C(=O)OR
14


NR
15
C(=O)NR
15
OR
14


C(=O)NR
15
OR
15


CH2C(=O)N(R
15
)2、

N(R
15
)2、

CH2N(R
15
)2、

CH(CF3)N(R
15
)2、

NR
15
C(=O)R
14


CH2NR
15
C(=O)R
14


SR
14


S(=O)R
14


SO2R
14


SO2N(R
15
)2、

C(=NOR
15
)R
15
、N(R
15
)SO2R
14


C(=O)NR
15
S(=O)2R
14


S(=O)2NR
15
C(=O)R
14


C(=NR
15
)N(R
15
)2、

NR
15
C(=NR
15
)N(R
15
)2、

NR
15
C(=CR
14
R
15
)N(R
15
)2、

C(=O)NR
15
C(=NR
15
)N(R
15
)2或

C(=O)NR
15
C(=CR
14
R
15
)N(R
15
)2;p为1或2;q为0、1或2;
或者如果一个R
c
和一个R
d
在环B的相邻原子上,则相邻的R
c
和R
d
基团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5元或6元单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5元或6元单环杂环;X为CR
f
或N;Y为CR
f
或N;Z为CR
f
或N;R
e
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

CN、

OH、

OR
14


CO2R
15


C(=O)N(R
15
)2、

N(R
15
)2、

NR
15
C(=O)R
14


SR
14


S(=O)R
14


SO2R
14


SO2N(R
15
)2;每个R
f
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

CN、

OH、

OR
14


CO2R
15


C(=O)N(R
15
)2、

N(R
15
)2、

NR
15
C(=O)R
14


SR
14


S(=O)R
14


SO2R
14


SO2N(R
15
)2;R1和R2独立地为氢、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3‑
C6环烷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
C6杂环烷基;或者R1和R2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C,该环C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含N的C2‑
C8杂环烷基;R3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

OH、

OR
14


SR
14


S(=O)R
14


S(=O)2R
14


N(R
15
)2、

CN、

C(=O)OR
15


C(=O)N(R
15
)2、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和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或者R3和R5一起形成键或C1‑
C2亚烷基;或者R2和R5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4

7元饱和含N杂环;R4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和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R7为氢、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或者R2和R7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含N的C2‑
C8杂环烷基;L1不存在或为

CR8R9‑
;L2为

CR
10
R
11

或不存在;L3为

(CR
12
R
13
)
t

或不存在;t为1或2;每个R8、R9、R
10
、R
11
、R
12
和R
13
独立地选自氢、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和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或者R5和R8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或者R5和R
13
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或者R7和R8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碳环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单环杂环;每个R
14
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未取
代的或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
C
10
杂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芳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每个R
15
独立地选自氢、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
C
10
杂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芳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者同一N原子上的两个R
15
与它们所附接的N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含N杂环;其中每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氟烷基、取代的杂烷基、取代的碳环和取代的杂环被一个或多个R
s
基团取代,该R
s
基团独立地选自卤素、C1‑
C6烷基、单环碳环、单环杂环、

CN、

OR
16


CO2R
16


C(=O)N(R
16
)2、

N(R
16
)2、

NR
16
C(=O)R
17


SR
16


S(=O)R
17


SO2R
17


SO2N(R
16
)2;每个R
16
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杂烷基、C3‑
C6环烷基、C2‑
C6杂环烷基、苯基、苄基、5元杂芳基和6元杂芳基;或者两个R
16
基团与它们所附接的N原子一起形成含N杂环;每个R
17
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C1‑
C6杂烷基、C3‑
C6环烷基、C2‑
C6杂环烷基、苯基、苄基、5元杂芳基和6元杂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或单个对映异构体,其中:R1和R2独立地为氢、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杂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
C6氟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3‑
C6环烷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
C6杂环烷基;或者R1和R2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含N的C2‑
C8杂环烷基;R4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

CH3;R7为氢、

CH3或

CH2CH3;或者R2和R7与它们所附接的居间原子一起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含N的C2‑
C8杂环烷基;每个R8、R9、R
10
、R
11
、R
12
和R
13
独立地选自氢和

CH3。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或单个对映异构体,其中:L1为不存在、

CH2‑


CHCH3‑


CH(CH2CH3)

;L2为

CH2‑
或不存在;L3为

CH2‑


CH2CH2‑
或不存在。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或单个对映异构体,其中:X为CR
f
;Y为CR
f
;且Z为CR
f
;或者X为N;Y为CR
f
;且Z为CR
f
;或者X为CR
f
;Y为N;且Z为CR
f
;或者X为CR
f
;Y为CR
f
;且Z为N;或者X为N;Y为N;且Z为CR
f
;或者X为CR
f
;Y为N;且Z为N;或者X为N;Y为N;且Z为N。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对
映异构体混合物或单个对映异构体,其中:R
e
为氢、卤素、C1‑
C4烷基、C1‑
C4氟烷基、

CN、

OH或

OR
14
;且每个R
f
独立地为氢、卤素、C1‑
C4烷基、C1‑
C4氟烷基、

CN、

OH或

OR
14
。6.一种化合物,其为:1

1: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5

二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2: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5

二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3:1

[6,7

二氯
‑3‑
(3,5

二甲基苯基)噌啉
‑4‑
基]哌啶
‑4‑
胺;1

4: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5:3

{4

[反式
‑4‑
氨基
‑3‑
氟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6:3

{4

[顺式
‑4‑
氨基
‑3‑
氟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7: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8:5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1

9:4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1

10:3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11: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12: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1

13: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14: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15: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6‑
(3


‑5‑
甲基苯基)噌啉
‑3‑
基]
‑5‑
氟苯甲酰胺;1

16:5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1

17: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18: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19: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氟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20: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21: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22: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1

23:6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4‑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1

24:4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6‑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1

25:3

[7


‑3‑
(3


‑5‑
甲基苯基)
‑4‑
{4

[(2

氟乙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26:3

{4

[反式
‑4‑
氨基
‑3‑
羟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27: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1

28:6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4‑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1

29: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6‑
氟苯酚;1

30: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1:3

[3

(3,5

二氯苯基)
‑4‑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2:3

[3

(3,5

二氯苯基)
‑4‑
{4

[(3,3,3

三氟丙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3:3

[3

(3,5

二氯苯基)
‑4‑
{4

[(2

氟乙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4: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5:3

[7


‑3‑
(3


‑5‑
甲基苯基)
‑4‑
{4

[(2

氟乙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6:3

[7


‑3‑
(3


‑5‑
甲基苯基)
‑4‑
{4

[(2

氟乙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1

37:3

[7


‑3‑
(3


‑5‑
甲基苯基)
‑4‑
{4

[(3,3,3

三氟丙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8:3

[7


‑3‑
(3


‑5‑
甲基苯基)
‑4‑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39:3

[7


‑3‑
(3


‑5‑
甲基苯基)
‑4‑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1

40:3

[3

(3


‑5‑
甲基苯基)
‑4‑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哌啶
‑1‑
基}噌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1

41:3

{4

[反式
‑4‑
氨基
‑3‑
氟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42:6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吡啶
‑2‑
甲酰胺;1

43:6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氯吡啶
‑2‑
甲酰胺;1

44: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7‑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吡啶
‑4‑
甲酰胺;
1

45: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6‑

‑3‑
甲基苯酚;1

46:3

{4

[(3S)
‑3‑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47:3

{4

[(3R)
‑3‑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48:3

{4

[顺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49: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50:3

[3

(3


‑5‑
甲基苯基)
‑4‑
{1,7

二氮杂螺壬烷
‑7‑
基}噌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1

51: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氯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52: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53: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54: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噌啉
‑6‑
基}
‑2‑
羟基苄腈;1

55:5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噌啉
‑6‑
基}
‑4‑
氨基吡啶
‑3‑
甲腈;1

56:5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4‑
氨基吡啶
‑3‑
甲腈;1

57: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噌啉
‑6‑
基}
‑3‑
氨基吡啶
‑4‑
甲腈;1

58: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噌啉
‑6‑
基}
‑3‑
氨基吡啶
‑4‑
甲腈;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或单个对映异构体。7.一种化合物,其为:2

1: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2: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3:3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3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苄腈;2

5: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苄腈;2

6: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苯酚;2

7:6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吡啶
‑2‑
甲酰胺;
2

8:4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2

9:5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2

10: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11:1

[3

(3,5

二氯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2: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13: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14:3

{4

[3

(氨基甲基)
‑3‑
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2

15:3

{4

[3

(氨基甲基)
‑3‑
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16: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17: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18:3

(4

{3

[(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19: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20: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21: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氟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22: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23: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24: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2

氟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25: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丙烷
‑2‑
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26:3

(4

{3

[(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氟苯甲酰胺;2

27: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28: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3

氟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29:3

(4

{3

[(环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30: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吡咯烷
‑1‑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31: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32:3

{4

[3

(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33: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34:3

(4

{3

[(环戊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35: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吗啉
‑4‑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36: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哌嗪
‑1‑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37: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氧杂环己烷
‑4‑
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38:2

(4

{3

[(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6‑

‑3‑
甲基苯酚;2

39: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1

甲氧基
‑2‑
甲基丙烷
‑2‑
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0: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2

羟基
‑2‑
甲基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1: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1

羟基丁烷
‑2‑
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2: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3: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2

羟基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4:3

[4

(3

{[乙基(2

羟基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45: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氧杂环戊烷
‑3‑
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6:3,6

二氟
‑2‑
[3

(3


‑5‑
甲基苯基)
‑4‑
{3

[(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苯酚;2

47:3

(4

{3

[(3,3

二氟吡咯烷
‑1‑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
2

48: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3R)
‑3‑
氟吡咯烷
‑1‑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49: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3S)
‑3‑
氟吡咯烷
‑1‑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50: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哌啶
‑1‑
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51: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2

羟基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52:2,6

二氟
‑4‑
[3

(3


‑5‑
甲基苯基)
‑4‑
{3

[(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苯酚;2

53: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3

羟基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甲氧基甲氧基)苄腈;2

54:5


‑3‑
[3

(3


‑5‑
甲基苯基)
‑4‑
(3

{[(3

羟基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55:4


‑6‑
[3

(3


‑5‑
甲基苯基)
‑4‑
{3

[(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
‑1‑
基}喹啉
‑6‑
基]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2

56:2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氰基苯氧基}乙酸;2

57:4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氰基苯氧基}丁酸;2

58:3

{4

[顺式
‑4‑
氨基
‑3‑
羟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甲氧基甲氧基)苄腈;2

59:3

{4

[(3R,4R)
‑4‑
氨基
‑3‑
氟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60:3

{4

[顺式
‑4‑
氨基
‑3‑
羟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61:3

{4

[(3S,4R)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62:3

{4

[(3R,4S)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甲氧基甲氧基)苄腈;2

63:3

{4

[顺式
‑4‑
氨基
‑3‑
羟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64:2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氰基苯氧基}乙基乙酸酯;2

65: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2

羟基乙氧基)苄腈;2

66:3

{4

[(3R,4S)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67: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1,3

二羟基丙

‑2‑
基)氧基]苯甲酰胺;2

68: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2

甲氧基乙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69: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氧杂环丁
‑3‑
基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70: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1E)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71: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3,3

二氟氮杂环丁
‑1‑
基)甲基]
‑5‑
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72: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2

甲氧基乙氧基)苄腈;2

73: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氧杂环丁
‑3‑
基氧基)苄腈;2

74:1

[3

(3,5

二氟苯基)
‑6‑
[5


‑4‑
(氧杂环丁
‑3‑
基氧基)吡啶
‑3‑
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75:5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氮杂环丁
‑1‑
基)吡啶
‑3‑
甲腈;2

76:5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氮杂环丁
‑1‑
基)吡啶
‑3‑
甲酰胺;2

77:2

氨基
‑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苄腈;2

78: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甲氧基甲氧基)苄腈;2

79: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乙氧基亚氨基)甲基]
‑5‑
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80:6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2

81: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酚;2

82:3

(4

{3

[(1S)
‑1‑
氨基丙基]氮杂环丁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5‑

‑2‑
羟基苄腈;2

83:N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苯基}氨基甲酸甲酯;2

84:3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甲氧基甲氧基)苄腈;2

85:6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吡啶
‑2‑
甲酰胺;2

86:N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苯基}甲烷磺酰胺;2

87: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2

甲氧基乙氧
基)甲氧基]苄腈;2

88: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6‑
(氮杂环丁烷
‑1‑
羰基)苯酚;2

89:3

{4

[反式

十氢吡啶并[3,4

b]氧氮杂
‑7‑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0:3

{4

[反式

十氢吡啶并[3,4

b]氧氮杂
‑7‑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1:3

{4

[反式

十氢吡啶并[3,4

b]氧氮杂
‑7‑
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2: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腈;2

93:反式
‑4‑
氨基
‑1‑
[3

(3,5

二氟苯基)
‑6‑
(3

乙炔基
‑2‑
羟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酸丙
‑2‑
酯;2

94:顺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腈;2

95:3

{4

[反式
‑4‑
氨基
‑3‑
(2

羟基乙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6:3

{4

[顺式
‑4‑
氨基
‑3‑
(2

羟基乙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7:3

{4

[反式
‑4‑
氨基
‑3‑
(2

甲氧基乙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8:3

{4

[顺式
‑4‑
氨基
‑3‑
(2

甲氧基乙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苄腈;2

99: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0: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1:3

{4

[反式

十氢吡啶并[3,4

b]氧氮杂
‑7‑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2:3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3: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4: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5:3

{4

[反式

十氢吡啶并[3,4

b]氧氮杂
‑7‑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
2

106:3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7:3

{4

[顺式
‑4‑
氨基
‑3‑
羟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08: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
‑3‑
甲基苯酚;2

109: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
‑3‑
甲基苯酚;2

110:2

{4

[反式

十氢吡啶并[3,4

b]氧氮杂
‑7‑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
‑3‑
甲基苯酚;2

111:2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
‑3‑
甲基苯酚;2

112:2

{4

[反式
‑4‑
氨基
‑3‑
甲氧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
‑3‑
甲基苯酚;2

113:顺式
‑4‑
氨基
‑1‑
[6

(3,5

二氟
‑2‑
羟基
‑6‑
甲基苯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醇;2

114: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

‑6‑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酚;2

115: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6‑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酚;2

116: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

‑6‑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酚;2

117: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3,4

二氟
‑6‑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酚;2

118: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6‑
基}
‑4‑

‑6‑
[(1E)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酚;2

119: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5,6

二氟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腈;2

120:顺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5,6

二氟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腈;2

121: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5,6

二氟
‑2‑
羟基苯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腈;2

122:顺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5,6

二氟
‑2‑
羟基苯基)
‑3‑
(3


‑5‑
甲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腈;2

123:N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3,4,6

三氟苯基}氨基甲酸甲酯;2

124:N

{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5‑
氟吡啶
‑4‑
基}氨基甲酸甲酯;2

125:N

{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5‑
氰基吡啶
‑4‑
基}氨基甲酸甲酯;2

126:1

[3

(3,5

二氟苯基)
‑6‑
{3


‑2‑
[(羟基亚氨基)甲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27:1

(6

{3


‑2‑
[(羟基亚氨基)甲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28: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羟基亚氨基)甲基]苄腈;2

129:1

[3

(3,5

二氟苯基)
‑6‑
{3


‑2‑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30:1

(6

{3


‑2‑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31: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
[(1E)

(甲氧基亚氨基)甲基]苄腈;2

132:1

{6

[3

(1

氨基

2,2,2

三氟乙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33:1

{6

[2

(1

氨基

2,2,2

三氟乙基)
‑3‑
氟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34: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3,4

二氟苯酚;2

135: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3,4

二氟苯酚;2

136: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4‑
氟苯酚;2

137: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氯苯酚;2

138: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氯苯酚2

139:1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苯基}
‑3‑
甲氧基脲;2

140:1

(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苯基)
‑3‑
甲氧基脲;2

141:6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


2,3

二氢

1H

1,3

苯并二唑
‑2‑
酮;2

142:5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2,3

二氢

1,3

苯并噁唑
‑2‑
酮;2

143: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酸甲酯;2

144: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氟苯酚;2

145: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酸;
2

146: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3‑
甲酰胺;2

147:3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5‑

‑4‑

‑2‑
羟基苄腈;2

148:N

{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氰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2

149: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

N

甲基哌啶
‑3‑
甲酰胺;2

150:2

[4

(4

氨基哌啶
‑1‑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3,4,6

三氟苯酚;2

151:反式
‑4‑
氨基
‑1‑
[6

(3

氰基
‑2‑
羟基苯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4‑
基]

N,N

二甲基哌啶
‑3‑
甲酰胺;2

152:1

[3

(3,5

二氟苯基)
‑6‑
{5


‑4‑
[(羟基亚氨基)甲基]吡啶
‑3‑
基}喹啉
‑4‑
基]哌啶
‑4‑
胺;2

153:N

[(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6‑
氟苯基)亚甲基]羟胺;2

154:N

[(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5

二氟苯基)喹啉
‑6‑
基}

4,6

二氟苯基)亚甲基]羟胺;2

155:N

[(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6‑
氟苯基)亚甲基]羟胺;2

156: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6‑
[3


‑2‑
(1H

咪唑并l
‑2‑
基)苯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2

157: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6‑
[3


‑2‑
(1H

咪唑并l
‑5‑
基)苯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2

158: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59:3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4,5

二氟
‑2‑
羟基苄腈;2

160:2

{4

[反式

八氢

1H

吡啶并[3,4

b]吗啉
‑6‑
基]
‑3‑
(3


‑5‑
甲氧基苯基)喹啉
‑6‑
基}

3,4,6

三氟苯酚;2

161:1

[3

(3


‑5‑
甲氧基苯基)
‑6‑
(2,3,5

三氟
‑6‑
羟基苯基)喹啉
‑4‑
基]哌啶
‑4‑
醇;2

162:1

{3

[4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坚韩相敦金善姬王式淼朱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克林提克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