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的结晶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76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9
本文描述了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的结晶形式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1年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3/150,262的权益,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3]本文描述了促生长素抑制素(somatostatin)调节剂化合物的结晶形式、包含此类结晶形式的药物组合物和药物,以及使用此类结晶形式治疗将会受益于调节促生长素抑制素活性的病况、疾病或病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4]促生长素抑制素是一种肽激素,其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相互作用以及抑制许多次级激素的释放来调节内分泌系统并影响神经传递和细胞增殖。已经鉴定了六种亚型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蛋白质(SSTR1、SSTR2a、SSTR2b、SSTR3、SSTR4、SSTR5),它们由五种不同的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基因编码。调节特定亚型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或其组合对于治疗将会受益于调节促生长素抑制素活性的病况、疾病或病症是有吸引力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内容涉及促生长素抑制素调节剂化合物4

[(3S)
‑3‑
氨基吡咯烷
‑1‑
基]‑6‑
氰基
‑5‑
(3,5

二氟苯基)

N

[(2S)

1,1,1

三氟丙烷
‑2‑
基]吡啶
‑3‑
甲酰胺的固态形式。4

[(3S)
‑3‑
氨基吡咯烷
‑1‑
基]‑6‑
氰基
‑5‑
(3,5

二氟苯基)

N

[(2S)

1,1,1

三氟丙烷
‑2‑
基]吡啶
‑3‑
甲酰胺的此类形式可用于调节哺乳动物中促生长素抑制素受体的活性,该哺乳动物将会受益于此类活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描述的化合物的固态形式调节SST5受体活性。
[0006]本文描述了结晶的4

[(3S)
‑3‑
氨基吡咯烷
‑1‑
基]‑6‑
氰基
‑5‑
(3,5

二氟苯基)

N

[(2S)

1,1,1

三氟丙烷
‑2‑
基]吡啶
‑3‑
甲酰胺(化合物1)。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形式为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
[0008]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与如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射线粉末衍射(XRPD)图;
[0009]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具有位于9.4
±
0.2
°
2θ、12.9
±
0.2
°
2θ、13.3
±
0.2
°
2θ、17.1
±
0.2
°
2θ、18.8
±
0.2
°
2θ、19.3
±
0.2
°
2θ和20.7
±
0.2
°
2θ的峰的XRPD图;
[0010]与如图2或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
[0011]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该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具有:
[0012]i.具有约96.5℃的起始和约106.0℃的峰的吸热;或者
[0013]ii.具有约86.6℃的起始和约101.4℃的峰的吸热;
[0014]与如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热重分析(TGA)图;
[0015]从50℃至145℃的w/w损失为约3.08%的TGA图;
[0016]在2%至95%相对湿度之间约0.7%的可逆吸水;
[0017]在2%至95%相对湿度之间的动态蒸汽吸附(DVS)分析后不变的XRPD图;
[0018]在40℃/75%相对湿度下储存7天后不变的XRPD图;
[0019]在用从30℃至118℃的热循环进行DSC分析后不变的XRPD图;
[0020]在用从30℃至150℃的热循环进行DSC分析后转化为无定形物质的XRPD图;或者
[0021]在100K下基本上等同于以下的晶胞参数:
[0022][0023][0024]或其组合。
[00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与如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或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具有位于9.4
±
0.2
°
2θ、12.9
±
0.2
°
2θ、13.3
±
0.2
°
2θ、17.1
±
0.2
°
2θ、18.8
±
0.2
°
2θ、19.3
±
0.2
°
2θ和20.7
±
0.2
°
2θ的峰的XRPD图。
[00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如图2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或带有具有约96.5℃的起始和约106.0℃的峰的吸热的DSC热谱图。
[002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如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或带有具有约86.6℃的起始和约101.4℃的峰的吸热的DSC热谱图。
[002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如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或从50℃至145℃的w/w损失为约3.08%的TGA图。
[002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在2%至95%相对湿度之间约0.7%的可逆吸水。
[00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在2%至95%相对湿度
之间在DVS分析后不变的XRPD图;在40℃/75%相对湿度下储存7天后不变的XRPD图;在用从30℃至118℃的热循环进行DSC分析后不变的XRPD图;或在用从30℃至150℃的热循环进行DSC分析后转化为无定形物质的XRPD图。
[003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在100K下基本上等同于以下的晶胞参数:
[0032][003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为一水合物。
[003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基本上不含杂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1的结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4

[(3S)
‑3‑
氨基吡咯烷
‑1‑
基]
‑6‑
氰基
‑5‑
(3,5

二氟苯基)

N

[(2S)

1,1,1

三氟丙烷
‑2‑
基]吡啶
‑3‑
甲酰胺(化合物1)的结晶形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所述结晶形式为化合物1的结晶式样A。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与如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射线粉末衍射(XRPD)图;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具有位于9.4
±
0.2
°
2θ、12.9
±
0.2
°
2θ、13.3
±
0.2
°
2θ、17.1
±
0.2
°
2θ、18.8
±
0.2
°
2θ、19.3
±
0.2
°
2θ和20.7
±
0.2
°
2θ的峰的XRPD图;与如图2或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DSC热谱图,所述DSC热谱图具有:具有约96.5℃的起始和约106.0℃的峰的吸热;或者具有约86.6℃的起始和约101.4℃的峰的吸热;与如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热重分析(TGA)图;从50℃至145℃的w/w损失为约3.08%的TGA图;在2%至95%相对湿度之间约0.7%的可逆吸水;在2%至95%相对湿度之间的动态蒸汽吸附(DVS)分析后不变的XRPD图;在40℃/75%相对湿度下储存7天后不变的XRPD图;在用从30℃至118℃的热循环进行DSC分析后不变的XRPD图;在用从30℃至150℃的热循环进行DSC分析后转化为无定形物质的XRPD图;在100K下基本上等同于以下的晶胞参数:在100K下基本上等同于以下的晶胞参数:或者
其组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具有位于9.4
±
0.2
°
2θ、12.9
±
0.2
°
2θ、13.3
±
0.2
°
2θ、17.1
±
0.2
°
2θ、18.8
±
0.2
°
2θ、19.3
±
0.2
°
2θ和20.7
±
0.2
°
2θ的峰的X射线粉末衍射(XRPD)图。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如用Cu Kα1辐射测量的,与如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射线粉末衍射(XRPD)图。6.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如图2所示基本上相同的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7.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带有具有约96.5℃的起始和约106.0℃的峰的吸热的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8.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带有具有约86.6℃的起始和约101.4℃的峰的吸热的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9.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如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差示扫描量热(DSC)热谱图。10.如权利要求2

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从50℃至145℃的w/w损失为约3.08%的热重分析(TGA)图。11.如权利要求2

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形式,其中化合物1的所述结晶式样A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如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热重分析(TG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新贾亚钱德拉
申请(专利权)人:克林提克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