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78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包括第一轴臂,与第一轴臂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臂上设置有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分别与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连接的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所述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的一端预装在第二轴臂上。整机根据轴臂数量分为多个工站,每个工站独立操作,独立生产,员工工作切分,可以分开备料及备库,节约用工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臂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成型取出机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手臂进入市场,生产厂家为了提高生产组装效率,都在追求着轻量化、简洁化生产。市场上大部分机械手还是保留着传统的一对一式组装模式,一台机械手先进行机构的顺序组装,完成后才能再进行配管配线,此项做法装配效率低,且大量浪费工时。针对此项,进行了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果的研发,进行各轴臂的切分设计,所有机构分组工作,由一对一工站切分成一对多工站,每个工位单独完成组装和配线配管工作,实现所有机构组装完成后,直接快速拼装,或拼装完成后实现快速切换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手装配或拆分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包括第一轴臂,与第一轴臂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臂上设置有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分别与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连接的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所述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的一端预装在第二轴臂上。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轴臂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快接插头,所述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快接插头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电动元件的接口为欧规端子,所述欧规端子通过第二动力线与控制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线可为气管。
[0009]优选的,所述气动元件上设置有气管快接头,所述第二轴臂上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气动阀与气管快接头通过气管连接。
[0010]优选的,第二轴臂的下端部设置有侧姿组,所述侧姿组包括缸体、气动杆、连接块、固定板,所述缸体的上端部与第二轴臂固定连接;所述气动杆的上端在缸体内部,且可在缸体内上下活动;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气动杆的下端铰接;所述固定板截面为L型,其两端分别与连接块的下端部及缸体的下端铰接。
[0011]优选的,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一铰接块与连接块的下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缸体的下端铰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3](1)整机根据轴臂的数量分为多个组装工站,每个工站独立完成组装和配线配管
工作,标准化程度更高,更适用于批量流水线;
[0014](2)每个工站独立操作,独立生产,员工工作切分,可以分开备料及备库,极大的节约的生产用工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工等待工时;
[0015](3)根据轴臂的尺寸,将连接线、管等预装在轴臂上,极大的提高了组装的效率,防止重新排线造成的打结、错乱等现象。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的示意图1;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的示意图2;
[0020]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所述侧姿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第一轴臂1,控制器11,快捷插头111,气动阀12;
[0023]第二轴臂2,气动元件21,气管快接头211,电动元件22,欧规端子221,第一动力线23,第二动力线24,第三动力线25,第四动力线26,侧姿组27,缸体271,气动杆272,连接块273,固定板274,第一连接板2741,第二连接板2742,第一铰接块2743,第二连接块2744;
[0024]第三轴臂3、第四轴臂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包括第一轴臂1,与第一轴臂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轴臂2,所述第二轴臂2上设置有气动元件21和电动元件22,分别与气动元件21和电动元件22连接的第一动力线23(图中未画出)和第二动力线24(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一动力线23(图中未画出)和第二动力线24(图中未画出)的长度匹配第一轴臂1,且一端预装在第二轴臂2 上,第一轴臂1上设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上设置有快接插头111,所述第一动力线23和第二动力线24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快接插头111连接,当第二轴臂2进行快装或更换时,只需将另一端的接口与第一轴臂1连接即可,无需重新布线,极大的提高效率,且避免了连接线错乱、打结等现象。
[0027]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轴臂3、第四轴臂4,第二轴臂3可在第三轴臂 4上滑动,第四轴臂4可在第二轴臂2上滑动。第二轴臂2上可预装尺寸与第三轴臂3配合的第三动力线25(图中未画出);第四轴臂4上可预装尺寸与第二轴臂2的尺寸配合的第四动力线26(图中未画出)。在轴臂进行快装或拆卸时,轴臂连接后只需将相应的动力线的接头尽量连接即可,不仅提高拆装的效率,且在机械臂生产过程中,各个机械臂、动力线可单独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工时,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28]电动元件22包括伺服电机、电动夹具等,其接口为欧规端子221,所述欧规端子221通过第二动力线24与控制器连接,连接时第二动力线24端部相应的插头直接插入欧规端子221即可。气动元件21包括气动滑轨、气缸、气动夹具等,气动元件21上设置有气管快接头211,可通过气管与第一轴臂1 上的气动阀12(图中为画出)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线
23包括气管等,其长度与第一轴臂1的尺寸相匹配,且预装在第二轴臂2上。
[0029]如图3

图5所示,第二轴臂2的下端部设置有侧姿组27,侧姿组包括缸体271、气动杆272、连接块273、固定板274,缸体的上端部与第二轴臂固定连接;气动杆的上端在缸体内部,且可在缸体内上下活动;连接块的上端与气动杆的下端铰接;固定板截面为L型,其两端分别与连接块的下端部及缸体的下端铰接。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2741,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742,第一连接板274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块2743,第一铰接块2743与连接块273的下端部铰接;第二连接板274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2744,第二连接块2744与缸体271的下端铰接。本实施例中,缸体271上有气管快接头,通过气动控制气动杆272的活动。气动杆322向下时,通过连接块273推动固定板274沿缸体271与第一铰接块2743的铰接处转动,实现固定板274的翻转。
[00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包括第一轴臂,与第一轴臂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臂上设置有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分别与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连接的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所述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的一端预装在第二轴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臂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快接插头,所述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快接插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元件的接口为欧规端子,所述欧规端子通过第二动力线与控制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线可为气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臂快装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康王利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精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