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593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转向系统包括:转向中间轴、万向节以及橡胶组件;橡胶组件套装在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上并与转向中间轴紧固连接,转向中间轴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向系统的转向管柱连接;万向节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节叉和下节叉;下节叉用于与转向系统的转向器连接;上节叉套装在橡胶组件上并与橡胶组件抵接,并且上节叉与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紧固连接。汽车包括:车轮以及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用于改变车轮与汽车的纵轴线之间的夹角。通过将橡胶组件安装在上节叉与转向中间轴之间,降低了橡胶组件与转向中间轴的装配难度,从而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装配效率。配效率。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上时,路面的振动通过轮胎传递到悬架系统,再经过转向系统传递到驾驶舱内部,驾驶员会感知到结构噪音和方向盘上的振动。
[0003]相关技术中的转向系统的转向管柱通过橡胶衬套总成与转向中间轴连接,转向管柱套装在橡胶衬套总成上,橡胶衬套总成套装在转向中间轴上。当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上时,橡胶衬套总成可以吸收转向系统传递的振动以及转向系统产生的噪音,从而驾驶者不会感受到转向系统的结构噪音以及方向盘发生振动。
[0004]然而,上述的转向系统的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转向系统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中间轴、万向节以及橡胶组件;
[0007]所述橡胶组件套装在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紧固连接,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转向系统的转向管柱连接;
[0008]所述万向节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节叉和下节叉;
[0009]所述下节叉用于与所述转向系统的转向器连接;
[0010]所述上节叉套装在所述橡胶组件上并与所述橡胶组件抵接,并且所述上节叉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紧固连接。
[00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金属衬套、橡胶衬套以及第二金属衬套;
[0012]所述第一金属衬套套装在所述橡胶衬套上并与所述橡胶衬套紧固连接;
[0013]所述橡胶衬套套装在所述第二金属衬套上并与所述第二金属衬套紧固连接;
[0014]所述第二金属衬套套装在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紧固连接。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衬套、所述橡胶衬套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衬套为一体结构。
[00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衬套包括第一管状部以及多个第一齿形部;每个所述第一齿形部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一管状部的中心线,多个所述第一齿形部沿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内壁上。
[00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状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状段和第二管状段;第一管状段位于第二管状段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管状段的内壁与所述
第二管状段限定出与所述橡胶衬套和所述第二金属衬套抵接的台阶面;和/或,
[0018]所述第一齿形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多边形。
[00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衬套包括第二管状部以及多个第二齿形部;每个所述第二齿形部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管状部的中心线,多个所述第二齿形部沿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外壁上。
[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齿形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多边形。
[00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中间轴包括杆状部以及两个相对的翻边部;
[0022]所述橡胶组件套装在所述杆状部的第一端上;
[0023]两个所述翻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杆状部的第一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并且两个所述翻边部分别与所述上节叉的底端面抵接。
[002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杆状部的侧壁与所述下节叉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00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轮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转向系统;
[0026]所述转向系统用于改变所述车轮与所述汽车的纵轴线之间的夹角。
[0027]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中间轴、万向节以及橡胶组件;橡胶组件套装在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上并与转向中间轴紧固连接,转向中间轴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向系统的转向管柱连接;万向节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节叉和下节叉;下节叉用于与转向系统的转向器连接;上节叉套装在橡胶组件上并与橡胶组件抵接,并且上节叉与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紧固连接。本技术通过将橡胶组件安装在上节叉与转向中间轴之间,降低了橡胶组件与转向中间轴的装配难度,从而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装配效率。另外,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时,橡胶组件可以吸收振动和噪音,从而驾驶员感受不到方向盘的振动以及噪音。
附图说明
[0028]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立体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万向节处的局部立体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万向节处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局部爆炸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橡胶组件的剖视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金属衬套的剖视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金属衬套的剖视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上节叉处的局部立体图;
[00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中间轴的局部立体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局部立体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000、转向系统;
[0041]100、转向中间轴;110、杆状部;111、第一杆状段;112、第二杆状段;113、第三杆状段;120、翻边部;
[0042]200、万向节;210、上节叉;211、第三管状部;212、板状部;220、下节叉;
[0043]300、橡胶组件;
[0044]310、第一金属衬套;311、第一管状部;312、第一齿形部;
[0045]320、橡胶衬套;
[0046]330、第二金属衬套;331、第二管状部;332、第二齿形部;
[0047]400、转向管柱;500、方向盘;
[0048]200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中间轴、万向节以及橡胶组件;所述橡胶组件套装在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紧固连接,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转向系统的转向管柱连接;所述万向节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节叉和下节叉;所述下节叉用于与所述转向系统的转向器连接;所述上节叉套装在所述橡胶组件上并与所述橡胶组件抵接,并且所述上节叉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金属衬套、橡胶衬套以及第二金属衬套;所述第一金属衬套套装在所述橡胶衬套上并与所述橡胶衬套紧固连接;所述橡胶衬套套装在所述第二金属衬套上并与所述第二金属衬套紧固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衬套套装在所述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转向中间轴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衬套、所述橡胶衬套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衬套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衬套包括第一管状部以及多个第一齿形部;每个所述第一齿形部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一管状部的中心线,多个所述第一齿形部沿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森王华梁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