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齿轮的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18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减小宽度方向扩展、并使整体宽度减小的带齿轮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1),将电动机(1)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3)的多个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围绕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动齿轮的壳体的相互平行形成的对向面中轴支承所述传动齿轮轴两端的轴支承部;形成穿过与所述传动齿轮轴平行的连接面(26)插入所述电动机(1)的输出轴(3)的插入口(27);连接面(26)上固定有电动机输出侧端面(28)。传动齿轮包括伞齿轮(4)和与该伞齿轮(4)啮合并具有与该伞齿轮(4)的轴(3)正交方向的轴的第2伞齿轮(5),所述伞齿轮(4)和所述第2伞齿轮(5)中至少一方具有支持其轴的两端的轴支承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中装有减速齿轮系等的齿轮箱的带齿轮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现已存在与电动机和减速齿轮系等的齿轮箱联接的带齿轮的电动机。虽然带齿轮的电动机广泛用于各种机器,而当电动机是步进电动机时,则作为对各种机器一面控制一面驱动的动力源使用。例如用作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的聚焦、变焦距等透镜驱动,此外还用于音频、视频设备和OA机器。带齿轮的电动机由电动机以及将该电动机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多个传动齿轮组成。在以往的带齿轮的电动机中,装在电动机轴到输出轴之间的多个传动齿轮是直齿轮系构成。图6是以往的带齿轮的电动机的概念图。在图6中,齿轮箱52固定在电动机51的一端。电动机轴从电动机51的前述一端向齿轮箱52突出,小直径齿轮54固定在该电动机轴上。小直径齿轮54和齿轮55啮合,与齿轮55一体的小直径齿轮56与齿轮57啮合,与齿轮57一体的小直径齿轮58与齿轮59啮合。齿轮59与小直径齿轮60为一体。这些齿轮都是直齿轮。从而,各齿轮的轴均沿相对于电动机51的齿轮箱52安装面正交方向。旋转驱动力可从小直径齿轮60或与其一体的转轴传递出。如前所述,以往的带齿轮的电动机的传动齿轮是用直齿轮构成,传动齿轮系的所有齿轮轴与电动机51的旋转轴平行,并向电动机51径向外侧扩展。从而,齿轮箱52向相对于电动机51轴向正交方向扩展,若将这种带齿轮的电动机装入机器,齿轮箱52占用宽度方向空间,则存在丧失机器小型化和带齿轮的电动机装配自由度的问题。也可以尽量减少齿轮箱52对于电动机51的扩展,使传动齿轮系沿以电动机轴为中心的圆弧配置,但由于齿轮箱沿电动机轴为中心的整个周向向外侧扩大,所以妨碍机器小型化、带齿轮的电动机装配自由度的因素并未改变。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前述以往技术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宽度方向的扩展并使整体宽度减少的带齿轮的电动机。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包括电动机和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多个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围绕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动齿轮的壳体的相互平行形成的对向面中轴支承所述传动齿轮轴两端的轴支承部;形成穿过与所述传动齿轮轴平行的连接面插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插入口;所述连接面上固定有电动机输出侧端面。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包括电动机和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多个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伞齿轮和与该伞齿轮啮合并具有与该伞齿轮的轴正交方向的轴的第2伞齿轮,所述伞齿轮和所述第2伞齿轮中至少一方具有支持其轴的两端的轴支承部。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将多个齿轮围绕在内部的壳体用树脂形成,并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支持所述轴的两端的轴支承部。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中另一方安装于电动机输出轴。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电动机输出轴因直径不同形成台阶部,该台阶部成为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中所述另一方的止推轴承。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的轴都是两端部加以支承,所述的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的轴由共同轴支承部支持相互邻近侧的端部。采用技术方案1及2的上述专利技术,可使电动机本体的轴向与齿轮箱内传动齿轮系的扩展方向一致,故可减小带齿轮的电动机的宽度方向的扩展,向机器的安装空间充裕,能有利于机器小型化,提高部件配置的自由度。采用技术方案3的上述专利技术,由于在壳体中形成支持轴两端的轴支承部,与用一个部位轴支承部支持轴的悬臂轴构造相比可降低一个轴支承部上承受的负荷,壳体即使用刚性低的树脂形成也可。采用技术方案4的上述专利技术,由于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中另一方安装在电动机输出轴上,故利用电动机输出轴的支承构造成为可能。采用技术方案5的上述专利技术,由于电动机输出轴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在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的转矩传动中作为另一方的推力轴承起作用,而且可高精度确定伞齿轮的止推方向的位置。采用技术方案6的上述专利技术,由于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的轴为双支承形,并且伞齿轮和第2伞齿轮的轴的相互邻近侧的端部用共用轴支承部支持,故双方的伞齿轮的轴可高强度、高刚性、稳定地加以支承,并可通过上述轴支承部共用化简化结构。附图简单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带齿轮的电动机实施方式的拆去壳体一部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右侧面图。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4是沿图2中线A-A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输出轴和伞齿轮的结合构造的另一例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6是以往的带齿轮的电动机例的概念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带齿轮的电动机的实施方式。在图1~图4中,标号1是电动机,2是齿轮箱,齿轮箱2固定在电动机1的一端。齿轮箱2内如下面详细说明那样装入将电动机1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多个传动齿轮,并构成带齿轮的电动机。上述齿轮箱2具有由一对半壳体15、16嵌合构成的壳体。壳体围绕电动机1的输出轴3和上述传动齿轮。在上述壳体的相互平行形成的对向面中具有支承上述传动齿轮轴两端的轴支承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具有4根相互平行的传动齿轮轴20、21、22、23,各轴的两端部由上述各个半壳体15、16的轴支承部支承。一对半壳体15、16组成的上述齿轮箱2通过连接板25用螺栓等合适的紧固手段与电动机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板25具有连接面26,该连接面26固定于电动机输出侧端面28。上述连接面26与上述动齿轮轴20、21、22、23平行。连接板25上形成穿过上述连接面26并插入电动机1输出轴3的插入口27,并在相当于半壳体15的端板的部份形成上述输出轴3的插入口29。伞齿轮4嵌设于上述输出轴3并可与输出轴3一体回转,伞齿轮4的圆筒形部份插入上述插入口27、29。直径大于上述伞齿轮4的第2伞齿轮5和小直径直齿轮6形成一体的旋转体嵌设于上述传动齿轮轴20,伞齿轮4与第2伞齿轮5啮合。大直径直齿轮8和小直径直齿轮8一体形成的旋转体嵌设于另一传动齿轮轴21,齿轮6与齿轮7啮合。大直径直齿轮9和小直径齿轮10一体形成的旋转体嵌入另一传动齿轮轴22上,齿轮8与齿轮9啮合。大直径直齿轮11和小直径直齿轮12一体形成的旋转体嵌设于传动齿轮轴23,齿轮10与齿轮11啮合。由伞齿轮4到伞齿轮5、以及以下是直齿轮系6、7、8、9、10、11、12的齿轮传动系构成减速齿轮传动系。该减速齿轮传动系的终端的齿轮11、12为带齿轮的电动机的输出轴,该齿轮11或齿轮12的一部从齿轮箱2露出。第2伞齿轮5的轴20相对于上述伞齿轮4轴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3为正交方向,其他直齿轮轴也相对于电动机1的输出轴3为正交方向。从而,可以在电动机1输出轴3的假想延长线上配置各传动齿轮轴20、21、22、23,由此可避免传动齿轮系在电动机1的宽度方向扩展。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传动齿轮轴21、22、23从电动机1的输出轴3的假想延长线向右下方呈圆弧形配置,直齿轮系7~12在电动机1的宽度方稍微扩展。这是考虑到配置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带齿轮的电动机的机器而采取的形式,但决不是必须配置成这样形式。相互啮合的伞齿轮的轴相互正交,而且一端相互邻近,这是其结构特征,且通常为悬臂轴。但由于悬臂轴的强度、合成、稳定性等各种机械特性较差,若有可能,则最好两端部进行支承。因此,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伞齿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齿轮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多个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围绕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动齿轮的壳体的相互平行形成的对向面中轴支承所述传动齿轮轴两端的轴支承部;形成穿过与所述传动齿轮轴平行的连接面插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插入口;所述连接面上固定有电动机输出侧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敦上松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