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动机的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01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部的加工容易且生产率高,而且,可以实现提高加工精度的内置电动机的辊。辊本体(112)内具有电动机(130)和减速机(140),该电动机(130)的旋转被减速机(140)减速并传递到所述辊本体(112)上,在所述辊本体(112)内设置有:旋转体(146),与该辊本体(112)相连结,且可将所述减速机(140)的动力传递到该辊本体(112);并且,可在该旋转体(146)和所述辊本体(112)的动力传递部(X)分割该辊本体(1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使用在输送机等上的电动滑轮、电动辊等内置电动机的辊,特别涉及一种容易加工动力传递部且生产率高,并且,可以实现提高加工精度的内置电动机的辊。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各种内置电动机的辊,在辊辊本体内具有电动机和减速机,该辊电动机的旋转被减速机减速并传递到辊本体,可在被外部构件固定的状态下使该辊辊本体旋转。这种内置电动机的辊,例如,如图5所示,用作设置在输送机2上用于直接移动传送物4的电动辊MR。或者,如图6所示,也可以用作用于借助传动带6使传送物4移动的电动滑轮MP。下面,通过图7对现有的内置电动机的辊10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1999-127556)。再者,图7表示内置电动机的辊10的侧面剖视图。内置电动机的辊10主要由辊本体12、电动机30、减速机40构成。所述辊本体12由大致圆桶形状的构件构成,在该辊本体12内,分别收容所述电动机30及减速机40。另外,在辊本体12的两端部,借助用于封闭该两端部的辊盖12a、12b设置轴承18、19,并且,一对第1安装轴14及第2安装轴16借助该轴承18、19,被保持为可相对于辊本体12旋转。从而,辊本体12构成为可以以固定设置的一对第1、第2安装轴14、16的轴心L1为轴心旋转。所述第1安装轴14由中空的棒状构件构成,在该中空部中插通了一端与所述电动机30相连的电动机布线23。另一方面,第2安装轴16由实心的棒状材料构成,在该第2安装轴16的辊本体12中心侧设置有弹簧外壳27,该弹簧外壳27被固定在辊盖12b上,并且确保可以收容弹簧26的空间。在该弹簧外壳27中内置弹簧26,该弹簧26的一端抵接到第2安装轴16上。另外,弹簧26的另一端与被在弹簧外壳27的端部支撑的球29抵接。由此,第2安装轴16通过弹簧26的伸缩,沿着辊本体12的轴心L1在图中H1方向上自由滑动并自由回复。所述电动机30具有电动机轴32,该电动机轴32兼用作减速机40的输入轴41。该减速机40属于所谓的摇动内接啮合式行星齿轮减速机,具有与电动机30的电动机轴32一体化的输入轴41、偏心体42、外齿齿轮43及内齿齿轮44等,输出轴46借助可吸收外齿齿轮43的偏心摇动成分的摇动输出轴45,与外齿齿轮43连结。另外,该输出轴46被固定在辊本体12上,可以旋转驱动该辊本体12。然后,就该内置电动机的辊10的作用进行说明。对电动机30通电时,电动机30的电动机轴32旋转。该电动机轴32(减速机40的输入轴41)的旋转通过减速机40减速,该减速输出通过输出轴41传递到辊本体12,该辊本体12被旋转驱动。但是,所述辊本体12的两端12a、12b通过一对第1、第2安装轴14、16被支撑为可相对旋转,并且,其中央部附近通过减速机40的输出轴46被支撑为可一体旋转。从而,为使辊本体12的旋转顺利进行,需要分别加工各部件,并安装到辊本体12上,使得作为该辊本体12的旋转中心的减速机40的输出轴46的轴心、第1安装轴14的轴心、第2安装轴16的轴心等三个大致一致。然而,在现有的内置电动机的辊10中,将第1、第2安装轴14、16安装到辊本体12的端面上,并且,必须将所述减速机40的输出轴46(由大致圆桶状的构件构成)安装到辊本体12内的中央部附近。从而,要求高精度加工的辊本体12和输出轴46的动力传递部(图7中的Z所示的部分),特别不易加工,很难达到加工精度增加,且存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尤其,近年来,随着传送物的大型化,对轴向长度较长(辊本体12较长)的内置电动机的辊的需求大大提高,但是,存在有辊本体12的长度越长上述问题越显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部容易加工且生产率高,并且,可实现提高加工精度的内置电动机的辊。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课题的,辊本体内具有电动机和减速机,该电动机的旋转被减速机减速并传递到所述辊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本体内设置旋转体,该旋转体与该辊本体相连结,且可将所述减速机的动力传递到该辊本体;并且,可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辊本体的动力传递部分割该辊本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在旋转体和辊本体的动力传递部将该辊本体进行分割,因此,动力传递部的加工,可不在辊本体内进行,而在辊本体端部进行。从而,可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以往困难的动力传递部的加工,还可以实现提高生产率。而且,关于分割的辊本体和旋转体的具体连结结构,本专利技术中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可连结所述辊本体的内周面和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并且,可在该旋转体的外周面上分割所述辊本体的情况下,可将所述旋转体安装在被分割的辊本体端部,因此,动力传递部的加工可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另外,若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环状的凸部,并且,可将该凸部的轴向两边分别和所述分割的辊本体的一个端面抵接,且使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抵接到该凸部上的所述辊本体的外周面形成一个面,则可以通过该凸部进行旋转体的定位,进而可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旋转体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置电动机的辊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从箭头II A、II B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动力传递部X周边的部分放大图及其分解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内置电动机的辊的动力传递部Y周边的部分放大图及其分解图;图5是表示将内置电动机的辊适用于电动辊的实例的示意正视图;图6是表示内置电动机的辊适用于电动滑轮的实例的示意正视图;图7是表示现有内置电动机的辊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及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置电动机的辊100,图1对应前述的图7,表示内置电动机的辊100的侧剖视图,图2(A)、(B)分别表示从图1中的箭头IIA、IIB观察的侧视图。该内置电动机的辊100,在辊本体112内具有电动机130和减速机140,该电动机130的旋转被减速机140减速并传递到辊本体112。辊本体112由大致圆桶形状的构件构成,在该辊本体112内,分别收容所述电动机130及减速机140。另外,该辊本体112由第1辊本体112x和第2辊本体112y的两个构件构成(后述)。并且,在辊本体112的两端部112a、112b,借助环状构件122、124设置轴承118、119,并且,一对第1、第2安装支架114、116通过该轴承118、119,被保持为可相对于辊本体112旋转。从而,辊本体112的构成为能够以一对第1、第2安装支架114、116的轴心L2为中心旋转。而且,第1、第2安装支架114、116具有封闭辊本体112的两端部112a、112b的、作为现有的辊外壳的功能。如图2(A)、(B)所示,这些第1安装支架114及第2安装支架116分别由大致圆板形构件构成,能够以图中L2为中心,相对于辊本体112旋转。另外,在该第1、第2安装支架114、116上,用于将其本身固定在输送机壳体等外部构件上的安装轴114a、116a,在各自的轴L2方向上突出设置,并且,设置有用于实现辊本体112内部和外部通气的贯穿孔114e~114h及116e~116h。返回图1,在第1安装支架114的一端侧(辊本体112中央侧)设置框部114j,该框部114j和轴承118的端面118a抵接。另外,在另一端侧嵌合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电动机的辊,辊本体内具有电动机和减速机,该电动机的旋转被减速机减速并传递到所述辊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本体内设置旋转体,该旋转体与该辊本体相连结,且可将所述减速机的动力传递到该辊本体;并且,可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辊本体的动力传递部分割该辊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章梅田和良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