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74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小向车室内传递的噪音的百叶窗构造。具备:冷却扇(8),其对电池(4)进行冷却;侧壁(7),其划分形成冷却扇(8)与车室(2),并且形成有与冷却扇(8)连通的进气口(4a);以及百叶窗部件(10),其安装于侧壁(7)并覆盖进气口(4a)。百叶窗部件(10)设有迷宫构造(11)。(11)。(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百叶窗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百叶窗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百叶窗构造,已知在由车室内的空气对经由逆变器向汽车的行驶用马达供电的电池和逆变器进行冷却的高压电装冷却装置中使用的构造。这样的构造具备具有多个进气口的进气格栅,其中,该进气口在车室内露出以将空气导入(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828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这样的现有的百叶窗构造中,由于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的风扇声从进气格栅向车室内传递,因此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向车室内传递的噪音的百叶窗构造。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百叶窗构造包括:冷却扇,其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侧壁,其划分形成冷却扇与车室,并且,配置有与冷却扇连通的冷却对象物的进气口;以及百叶窗部件,其安装于侧壁并覆盖进气口。百叶窗部件设有迷宫构造。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百叶窗构造,能够提供能够减小向车室内传递的噪音的百叶窗构造。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的设置于车辆的后部的电池及设置于底板的地毯的配置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从车辆前方观察安装有百叶窗的部分的主视图。
[0015]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沿着图2中的III

III线的位置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16]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将百叶窗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放大的纵剖视图。
[0017]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沿着图2中的V

V线的位置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18]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将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左、右部分放大的纵剖视图。
[0019]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从斜上方观察百叶窗的立体图。
[0020]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从斜下方观察百叶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对相同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基本上基于从驾驶者观察的前后、左右或上下来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含义相同。
[0022]在实施方式的百叶窗构造中,如图1所示,在设置于车辆1的车室2的后部3配置有电池4。电池4具有作为冷却对象物的电池主体、覆盖电池主体的周围的电池壳体及对电池主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扇8。在图1中,为便于理解,将冷却扇8示意性示出。
[0023]在电池壳体的车室2侧形成有与冷却扇8连通的进气口4a。进气口4a通过冷却扇8的驱动而从车室2内取入进行冷却的空气并向电池主体的周围送风。
[0024]在车室2内,在设置于车辆1下部的底板的上侧铺设有地毯5。地毯5使在中央部附近突出设置的中央通道部的左右分别凹陷设置并形成大致平坦的底部5b。在底部5b的外侧缘朝向上方延伸设置有周壁部6,形成为具有凹状的纵截面的盘状。
[0025]在周壁部6中的车辆后方配置有侧壁7。侧壁7从底板上表面起具有规定的高度。由此,侧壁7划分形成设有冷却扇8的电池4侧和车室2侧。
[0026]在侧壁7的上缘部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中间位置切缺为大致方形形状的凹部5a。凹部5a在包含进气口4a的区域中形成为与进气口4a相比设置为宽幅的凹陷部位。并且,在该凹陷部位安装有后述的百叶窗部件10。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凹部5a的进气口4a的前端部以面对车室2内空间的方式。由此,车室2内空间与电池4的内部空间经由进气口4a连通。并且,车室2内侧的空气通过冷却扇8的驱动而经由进气口4a被取入电池壳体内,对电池主体进行冷却。
[0028]另外,在侧壁7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具备安装于凹部5a并覆盖进气口4a的百叶窗部件10。
[0029]如图2所示,百叶窗部件10设有在使空气通过的同时抑制噪音传播的迷宫(迷路)形状的具有

字状部11a的迷宫构造11。
[0030]并且,百叶窗部件10构成为,当安装于凹部5a并以覆盖进气口4a的方式设置时,具有迷宫构造11的部位与进气口4a相对。
[0031]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部件10上形成的迷宫构造11的剖视图。
[0032]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部件1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多层沿车宽方向延伸的

字状部11a,在此具有3层的

字状部11a。
[0033]如图4所示,各

字状部11a具有上壁11b、下壁11c及纵壁11d,呈使车室2内侧开放的截面大致

字状。
[0034]另外,在上下邻接的

字状部11a、11a间具备连结壁11g。连结壁11g将上侧的

字状部11a的下壁11c的室内侧端部11e与下侧的

字状部11a的上壁11b的室内侧端部11f连结。
[0035]此外,在下壁11c的纵壁11d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连通部11h(参照图3)。换言之,在连通部11h的室内侧保留有下壁11c。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11h的尺寸为下壁
11c的进深方向的尺寸的1/2左右。
[0036]并且,迷宫构造11构成为具有上述上壁11b、纵壁11d、形成有连通部11h的下壁11c、连结壁11g及下侧的

字状部11a的上壁11b。
[0037]本实施方式的迷宫构造11在百叶窗部件10上形成的

字状部11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连通部11h。由此,迷宫构造11的连通部11h沿上下方向配置有多个与进气口4a相对的部位(参照图2)。
[0038]本实施方式的迷宫构造11的连通部11h的车宽方向长度尺寸构成为与进气口4a的车宽方向长度尺寸大致相等。
[0039]并且,百叶窗部件10的迷宫构造11的上壁11b形成为大致水平,以将从连通部11h传递的来自冷却扇8的声音朝向下方反射(参见图4中的箭头C)。
[0040]如图5所示,百叶窗部件10在迷宫构造11的车宽方向左右外侧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多个开口部12。
[0041]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2如图2所示,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迷宫构造11的左、右。开口部12如图6所示,形成为与

字状部21的上壁11b在上下方向上连通。并且,开口部12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与进气口4a不重合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有开口部12的部分未保留上壁11b。
[0042]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部件10中,迷宫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百叶窗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扇,其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侧壁,其划分形成所述冷却扇与车室,并且,配置有与所述冷却扇连通的所述冷却对象物的进气口;以及百叶窗部件,其安装于所述侧壁并覆盖所述进气口,所述百叶窗部件设有迷宫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在包含所述进气口的区域具备与所述进气口相比设置为宽幅的凹部,所述百叶窗部件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设置,所述迷宫构造设置在所述百叶窗部件中的与所述进气口相对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窗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多层截面呈大致

字状的

字状部,所述

字状部在所述车室侧开放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所述

字状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设有所述迷宫构造,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坂惠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