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00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由一第一壳体与平行排列的复数对第一端子所组成;该第二连接器由一第二壳体与平行排列的复数对第二端子所组成;当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结合时,该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臂相互接触,促使该第一弹性臂产生向内的弹力与该第二弹性臂产生向外的弹力,而达到该第一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之间结合有稳定结合特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改进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间结合时的扣合力,以确实构成电路板与电路板间电气电路联结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既有电气电路是利用连接器的插套,以进一步构成电路板间的电气电路联结,其连接器除了具有电路板间的电气电路相联结的效果外,更令相联结的电路板间具有可抽换的插拔特性,而使整体电气电路的配设更符合模组化的设计需求,以方便电气电路的修护,甚至于方便对电气电路功能的升级。再者,用以构成电路板联结的连接器(亦称为板对板连接器),是由分别固设于电路板上的连接公件与连接母件相插套结合而成,而其电路的衔接即由设于连接公件与连接母件相套合的插套公座与插套母座上的端子所搭接而成,因此常会因为不当的外力作用即造成连接公件与连接母件的松脱,而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形,故其端子间必须具有适当的抓持性,方能确保构成电气电路的联结。尤其,公知板对板连接器仅单单由插套公座的端子以弹性的向外张力接触插套母座上的端子,因此常会在进行电路板的插拔抽换,或是电路板间受到外力作用时,其作用力将对端子产生拉扯,而将造成各端子间接触不良,导致无法维持电路正常运作。例如中国台湾公告第577646号专利描述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是由插套公座、插套母座及复数端子组所组成,其端子之间即可由凸部与卡槽的对合而形成搭接效果,然而此举却有端子折断之虞,造成端子间接触不良,美国专利第5,876,217号中描述一种板封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是由插头、插座及复数端子组所组成,其中插座端子具有-->锁定元件及弹性接触元件,该弹性接触元件的一端凸伸一接触端,该接触端与该插头端子上形成的弹性臂配合以电性连接;而插头壳体具有卡槽元件,与该锁定元件配合以达成该插头舆该插座间结合。但此设计的插头舆插座配合时,该插头壳体沿垂直方向滑过该弹性接触元件及该锁定部,在该插头壳体抵顶该该锁定邻的过程中,该锁定合受插头壳体抵顶的力矩的力臂较短,故需要作用较大的力于锁定部上以完成插入配合过程,因此会导致该锁定部所受应力过大,而产生屈服或折断的情事发生。因此,前述中国台湾577646号专利及美国第5,876,217号专利仍存有缺失而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本技术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连接器,由一第一壳体与复数对第一端子所组成,其中前述第一壳体具有一插接凹部,前述插接凹部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一端子槽;以及一第二连接器,由一第二壳体与复数对第二端子所组成,其中前述第二壳体具有一插接凸部及在该插接凸部周围形成的凹槽,前述插接凸部及前述凹槽的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二端子槽;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前述第一基部垂直延伸一嵌入部与一第一弹性臂,而前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前述第二基部垂直延伸一固持部、一卡扣部与一第二弹性臂,前述第一端子槽收容前述第一端子,使前述第一弹性臂位于前述插接凹部侧边,而前述第二端子槽收容前述第二端子,使前述第二弹性臂位于前述插接凸部侧边。其中前述插接凹部插入前述插接凸部时,前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产生弹性接触。其中前述复数个第一端子槽以等间距且平行排列于前述插接凹部的两内侧。其中前述复数个第二端子槽以等间距且平行排列于前述插接凸部及前述凹槽的两侧。-->其中前述第一基部与前述第一弹性臂的接触部间夹角小于90度。其中前述第二基部与前述第二弹性臂的接触部间夹角小于90度。其中前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延伸一焊接部,且该第一基部的焊接部突出于该第一壳体外。其中前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延伸一焊接部,且该第二基部的焊接部突出于该第二壳体外。其中前述第一端子的嵌入部的侧边具有一突尖部,前述突尖部用以嵌入前述第一壳体的凸部的侧壁。其中前述第二端子的固持部、卡扣部用以耦接前述第二壳体。本实用新的一种端子组,用于由一第一连接器与一第二连接器组成的板对板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端子,收容于前述第一连接器,前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该第一基部垂直延伸一嵌入部与一第一弹性臂,前述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一基部的一端间夹角小于90度;以及一第二端子,收容于前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基部,该第二基部垂直延伸一固持部与一卡扣部,且一第二弹性臂从该第二基部的一端垂直延伸。其中前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延伸一焊接部。其中前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延伸一焊接部。由本技术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可以使第一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之间结合有稳定结合特性,并避免端子产生屈服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显示图2线A-A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图4线B-B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是显示图6线C-C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虽然本技术将参阅含有较佳实施例的附图予以充分描述,但在此描述前应了解熟悉本行的人士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新型,同时获致本新型的功效。因此,须了解以下的描述对熟悉本行技艺的人士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新型。请参阅图1,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包含:第一连接器20,该第一连接器20是由第一壳体21与平行排列的复数对第一端子22所组成,该第一壳体21具有一插接凹部23(请配合参阅图5),该插接凹部23的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一端子槽24,该第一端子槽24用以收容相对应的第一端子22;第二连接器30,该第二连接器30是由第二壳体31与平行排列的复数对第二端子32所组成,该第二壳体31具有一插接凸部33及在该插接凸部33周围形成的凹槽50,该插接凸部33与该凹槽50的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二端子槽34,该第二端子槽34用以收容相对应的第二端子32。请继续参阅图1,并配合图2、3,当该第一连接器20的插接凹部23插入于该第二连接器30的插接凸部33时,该第一弹性臂27的接触部40(请配合参阅图5)会先滑经该第二弹性臂26的接触部41(请配合参阅图7)而接触于靠近该第二弹性臂37根部的内侧边缘,待该第一弹性臂27与该第二弹性臂37弹性接触后,使该第一弹性臂27产生向内的弹力以及该第二弹性臂37产生向外的弹力,以确实构成电气电路的联结。该第一端子22的第一基部26突露于该第一连接器20外水平延伸一焊接部25,而该第二端子32的第二基部36突露于该第二连接器30外水平延伸一焊接部35,该焊接部25与该焊接部35是用以电性连接两电路板(图未示)。请参阅图4及图5,该第一端子22收容于该相对应的第一端子槽24内,该第一端子22的第一基部26垂直延伸一嵌入部28及该第一弹性臂27,而该嵌入部28与该第一弹性臂27是用以耦接该第一壳体21的凸部-->48,且该嵌入部28具有一突尖部42,该突尖部42可紧密地嵌入于该凸部48的侧壁49,该第一弹性臂27以其根部作为支点而具有弹性动作,且该第一基部26与该第一弹性臂27的接触部40间夹角小于90度。请参考图6及图7,该第二端子32收容于相对应的第二端子槽34内,该第二端子32的第二基部36垂直延伸一固持部39、一卡扣部38与该第二弹性臂37,而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连接器,由一第一壳体与复数对第一端子所组成,其中前述第一壳体具有一插接凹部,前述插接凹部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一端子槽;以及一第二连接器,由一第二壳体与复数对第二端子所组成,其中前 述第二壳体具有一插接凸部及在该插接凸部周围形成的凹槽,前述插接凸部及前述凹槽的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二端子槽;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前述第一基部垂直延伸一嵌入部与一第一弹性臂,而前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前述第二基部 垂直延伸一固持部、一卡扣部与一第二弹性臂,前述第一端子槽收容前述第一端子,使前述第一弹性臂位于前述插接凹部侧边,而前述第二端子槽收容前述第二端子,使前述第二弹性臂位于前述插接凸部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连接器,由一第一壳体与复数对第一端子所组成,其中前述第一壳体具有一插接凹部,前述插接凹部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一端子槽;以及一第二连接器,由一第二壳体与复数对第二端子所组成,其中前述第二壳体具有一插接凸部及在该插接凸部周围形成的凹槽,前述插接凸部及前述凹槽的侧边开设有复数个对应的第二端子槽;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前述第一基部垂直延伸一嵌入部与一第一弹性臂,而前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前述第二基部垂直延伸一固持部、一卡扣部与一第二弹性臂,前述第一端子槽收容前述第一端子,使前述第一弹性臂位于前述插接凹部侧边,而前述第二端子槽收容前述第二端子,使前述第二弹性臂位于前述插接凸部侧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插接凹部插入前述插接凸部时,前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产生弹性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复数个第一端子槽以等间距且平行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俊
申请(专利权)人:日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