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37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用以将该散热器固定于一电路板的一发热组件上,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总成包含有: 多个第一穿孔,设于该散热器的基板上; 多个第二穿孔,设于该电路板上,且一对一地对应各该第一穿孔; 多个弹性迫紧组件,受力时会弹性变形; 多个锁合组件,可分别置于该第一穿孔与对应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中,该锁合组件包含一杆体,其具有一定位于该散热器基板远离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的第一固定部一突伸且固定于该第二穿孔外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散热器基板远离该发热组件的一面间夹置有一弹性迫紧组件,该杆体具有一卡制组件可在该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后抵住该散热器基板接近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使该弹性迫紧组件产生变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将一散热器固定于一计算机主机板上的一发热组件上,使该散热器贴合于该发热组件上,并便散热器更有效地散热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
技术介绍
为避免计算机主机内的中央处理单元运转,而形成高温的情况,通常会装置一散热装置,以供该中央处理单元散热用,而散热器即为其中一种常用的散热装置,将该散热器连设于该中央处理单元上,借由传导作用将该中央处理单元的热量散出,而一般散热器固定于该中央处理器上的方式,是利用黏胶涂布于散热器的一面上,以将散热器黏着于该中央处理单元上,但是该散热器与该中央处理单元用以黏接的表面并非完全为一平整面,导致无法完全黏合,接触面间形成有缝隙,不但黏固效果不佳,而且会影响该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所以有些业者针对上述散热器黏固于中央处理单元上的方式所产生的缺点,进行改良,而发展出另一种固定方式,如图1所示,在该中央处理单元1上黏固一垫片2,并将具有散热鳍片31的散热器3黏合于该垫片2上,虽然可借由该垫片2消除上述黏合面的空隙,但是中央处理单元1与散热片3间,间隔有传导系数较低的垫片2,会影响散热效果,降低散热效率。因此,如何以一有效且简单的方式将散热器固定于中央处理单元上,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散热器定位于发热组件上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增进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包含多个第一穿孔,设于该散热器的基板上,多个第二穿孔,设于该电路板上,且一对一地对应各该第一穿孔,多个弹性迫紧组件,受力时会弹性变形,多个锁合组件,可分别置于一第一穿孔与对应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中,该锁合组件包含一杆体,其具有一定位于该散热器基板远离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的第一固定部及一突伸且固定于该第二穿孔外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散热器基板远离该发热组件的一面间夹置有一弹性迫紧组件,该杆体具有一卡制组件可在该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后抵住该散热器基板接近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使该弹性迫紧组件产生变形。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般散热器装设于一中央处理单元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显示锁合组件配置于散热器的基板上。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分解示意图。图4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说明固定装置总成将一散热器定位于一发热组件与电路板上。图5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说明固定装置总成将一散热器定位于一发热组件与电路板上。图6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说明固定装置总成将一散热器定位于一发热组件与电路板上。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的较佳实施例是包含多个设于散热器4基板41上且贯穿基板41的第一穿孔511、多个设于计算机主机板7上且分别一对一对应第一穿孔511的第二穿孔521、多个置于该第一穿孔511与该第二穿孔521中的锁合组件531、及多个设于该散热器4与该锁合组件531间的弹性迫紧组件541,本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组件6为一中央处理单元(CPU),而散热器4具有一位于发热组件6的一面上且可与该发热元件6贴合的基板41,基板41未与发热组件6贴合的一面上直立且相间隔地设有多个散热鳍片43。如图4所示,四个第一穿孔511分别布设于散热器4的基板41的角隅处,在本较佳实施中该第一穿孔511为螺孔(以下使用螺孔来代表第一穿孔),由图3可见,在该计算机主机板7上对应螺孔511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对应的第二穿孔521,各该第二穿孔521的位置分别与上方的散热器4的基板41上的一螺孔511相对应。每一锁合组件531(于本较佳实施中,为四个)包含一杆体533其一端为第一固定部532,第一固定部532于本较佳实施中为一放大的端部,该杆体533于本较佳实施中为一圆柱杆体,该杆体533的另一端为第二固定部534,于本较佳实施中,第二固定部534为一螺杆5341与螺帽535的组合,螺杆5341上设有螺纹,其直径小于杆体533的直径,于是在杆体533与螺杆5341交界处,环周形成一肩部538,第一固定部532的面积较螺孔511的面积大,而杆体533与第一固定部532距离甲处的表面设有螺纹,其作用如同一卡制组件,其功能容后再叙,螺帽535具有向内凹设的螺孔536,该螺孔536于本实施例中并未贯穿螺帽535。另外,每一弹性迫紧组件541呈上窄下宽的盘形(如一倒扣的盘),具有一位于盘中央的贯穿孔543,弹性迫紧组件541可以为一盘形弹簧,在本较佳实施中,其数目为四个。如图3、4所示,电路板7上电性连接一零插入力电连接器9,电连接器9上电性连接一中央处理单元6,在该中央处理单元6上置有散热器4,散热器4的基板41一面与中央处理单元6的顶面贴合,为将散热器4固定,可先将该等盘形弹簧541分别套于于各该锁合元件531的杆体533上,并使其位于第一固定部532下,其后将杆体533分别穿置于散热器4的基板41的螺孔511中,杆体533的杆体与第一固定部532距离甲处的表面设有螺纹,而距离甲较基板41的厚度大,至于大多少可由要弹性迫紧组件541对基板41提供多少正压力来决定,杆体533以旋转方式进入基板41的螺孔511中,直至其上所设的螺纹完全旋出螺孔511外,形同卡制在该散热器基板41接近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此时,弹性迫紧组件541会产生变形,对基板41提供一持续的正压力,再将杆体533穿入电路板7上的第二穿孔521,此时,该杆体533与螺杆5341交界处所形成的肩部538抵住电路板7,而有定位的作用,部份螺杆5341则突伸于该电路板7外,于是使用螺帽535与的锁合,完成固定的动作。借由螺杆5341与螺帽535的锁合,及杆体533上的螺纹完全旋出螺孔511而抵于该散热器4基板41的底部,使得锁合组件531将散热器4与电路板7稳固的结合,并将该散热器4定位于发热组件6上,且盘形弹簧541可对该散热器4施加相等的压力,使得每一锁合组件531施于该散热器4上的压力均相同,以使散热器4可紧密贴合于发热元件6上,使散热器4更有效地传导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在第一实施例中,将第二固定部534的螺杆5341直径做的比杆体533的直径小,是为了形成肩部538,多一层定位的功能,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杆体533的一端设螺纹,将其伸出电路板7上的第二穿孔521外与螺帽535螺合。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机壳100的上设有对应螺孔511与第二穿孔521的螺帽座535’,螺帽座535’的一面上具有向座内凹设的螺孔536’,该螺孔536’于本实施例中并未贯穿螺帽座535’,螺帽座535’相对的另一面上设有螺杆5341’,螺帽座535’可借螺杆5341’螺固于机壳100上,由于螺帽座535’、螺孔511与第二穿孔521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锁合组件531的螺杆5341可以螺锁于螺帽座535’的螺孔536’中,当然螺帽座535’并不一定是借螺杆5341’螺固于机壳100上,其可以任现有的方式固定于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用以将该散热器固定于一电路板的一发热组件上,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总成包含有多个第一穿孔,设于该散热器的基板上;多个第二穿孔,设于该电路板上,且一对一地对应各该第一穿孔;多个弹性迫紧组件,受力时会弹性变形;多个锁合组件,可分别置于该第一穿孔与对应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中,该锁合组件包含一杆体,其具有一定位于该散热器基板远离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的第一固定部一突伸且固定于该第二穿孔外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散热器基板远离该发热组件的一面间夹置有一弹性迫紧组件,该杆体具有一卡制组件可在该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后抵住该散热器基板接近该发热组件的一面上,使该弹性迫紧组件产生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孔为螺孔,该杆体的卡制组件是由设于杆体表面的螺纹所构成,该杆体旋转进入该螺孔并使该杆体表面的螺纹至少一部份经过该螺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用散热器固定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锁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书如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