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的散热总成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一主机壳体,界定出一内部空间可安装至少一个电源供应器及至少一个散热总成等其它设备;一设置在主机壳体内的监控模块,收集主机壳体内的系统运作信息,并至少连接所述的散热总成等设备,以侦测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和控制所述散热总成的运作模式;该散热总成包括:一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接近主机壳体的表面位置;一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主机壳体内部空间中,较接近热源的位置;其中,当所述的监控模块侦测到散热总成中的第一散热装置因异常而无法作用时,监控模块会自动开启第二散热装置支持散热工作,并持续运作至异常情况被排除后停止,以改善已知散热装置故障时,系统会产生过多积热而导致运作不稳定的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的散热总成领域,提供使用者在使用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服务器、或是磁盘阵列机等设备,因发生异常产生内部积热时,可启用一辅助散热机制直至异常排除的。
技术介绍
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服务器、或是磁盘阵列机等设备,经常为人们用来处理个人数据、实验数据、或大量运算及存取资料等用途。例如,磁盘阵列机也广泛应用在大型计算机主机、数据交换中心、公司内部数据库、或学校的计算器中心等方面,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能大量储存数据及提供他人存取的组织架构;正如熟习此技艺人员所了解,此一组织架构的磁盘阵列机的特征在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设置许多的硬式储存装置,如IDE接口的硬盘、或SCSI接口的硬盘,其中硬盘的容量从数十G(Gigabyte)到数百G(Gigabyte),以及运转速度从每分钟5400转到10000转以上;这些硬盘被同时迭置在一个规划好的密闭空间中,经由背板的连接,由设置在磁盘阵列机中的数个电源供应器统一供电,并透过控制模块分配信息的使用及电力的供应。可知的是,每个硬盘在运转的过程中,随着使用的频率、以及运转的时间长短,硬盘本身将会因马达的运转产生热能,当许多的硬盘被同时放在一个密闭空间共同运作时,可以了解的是,在每一个或多个运转使用的硬盘,它们所在附近的空间会累积相当的热量,称之为积热。这些积热若不能尽速排除,有可能使硬盘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运作上的不稳定,例如读取错误、效率减低、甚至因在高温下使用太久,造成不能恢复的损坏,而遗失宝贵的数据。为此,每个设计磁盘阵列机的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壳体内部散热课题,耗费许多时间及研究,来解决此一重要的课题。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93210693号「具计算机环境散热电源供应器」专利案中,揭示在电源供应器内设置一鼓风扇,就近排除主机板中央处的积热;在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91203254号「服务器散热构造改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92200823号「服务器散热结构」专利案中,揭示在服务器的主机壳体内设置一个或以上数量的散热风扇,配合隔板及设置在隔板上的散热出口,形成导热气道,并在每隔一适当距离设置一散热风扇,以接力的方式将积热排出;以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91208883号「服务器散热构造之改良」专利案中,利用散热风扇吸取外界较低温的空气,直接对中央处理器及其散热片进行冷却等典型的实施例。但是,所述已知技艺型态的散热结构,并未考虑到当系统出现异常而产生不正常积热时,要如何因应或处置。若重行设计该散热总成的组织结构,使其在系统出现不正常积热时,能快速应变并排除积热,以提供维护者更多的反应时间及系统稳定性;并且使其构造不同于已用者,以及改变它的使用形态,将有别于旧法。或使它的结构设计符合一个方便于操作等手段;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专利案中均未被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有在所述散热总成中的其一或以上产生异常而无法排除积热时,经一系统控制配合启动辅助装置或其它散热总成的散热作用以维持系统正常运作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散热总成系包括一种计算机的散热总成,包括一主机壳体,界定出一内部空间,安装至少一个电源供应器及至少一个散热总成等其它设备,该散热总成包括一第一散热装置和一第二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的散热总成还包括一监控模块,负责收集主机壳体内的系统运作信息,并至少连接所述的散热总成等设备,侦测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进一步能控制所述散热总成的运作模式;该监控模块能自动启动该散热总成而使积热沿一设定路径排出主机壳体外部。以及一种计算机的散热总成的控制方法,其步骤包括启动一监控模块,对各个设备、电源供应器、以及至少包含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的散热总成等部分的运作形成监控作业;其中若任一散热总成出现异常状况时,所述监控模块自动启动另一正常运作的散热总成,提供支持散热作业;所述监控模块更进一步提供一持续侦测该出现异常的散热总成,注意该异常状况是否被排除作业;以及当所述监控模块侦测到异常状况被排除时,该监控模块更提供一自动停止该第二散热装置运作作业。在上述计算机的散热总成方案中该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接近主机壳体的外围区域。该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源供应器内部。该第一散热装置为直立式散热风扇。该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主机壳体内部区域。该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源供应器内部。该第二散热装置设置连接一导流管。该第二散热装置为鼓风扇。该电源供应器的表面,在伸入接近主机壳体内部的热源处,规划布置有复数个散热孔。该散热孔设置在电源供应器的侧面表面,朝向主机壳体内不同方向的热源。该监控模块连结一控制模块,可将侦测到的异常讯息传送至外部。在上述计算机的散热总成的控制方法中在监控模块侦测出其中有散热总成出现异常状况,提供一判断出发生异常的散热总成的程序后,传送该出现异常的散热总成的错误信息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启动通报程序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使用者在维护磁盘阵列机正常运作及保养,当系统主机出现异常而需更换部分故障模块时,系统主机内部的积热能持续被排出,直至异常情形完全解除,维持整体系统在运作上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它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如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操作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系统正常运作时的散热型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系统异常时的散热型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主机壳体 2、3电源供应器201、301散热孔202、302散热孔203、303散热孔204、304散热孔21、31第一散热装置22、32第二散热装置221、321导流管4监控模块5控制模块 7背板71透孔60开启监控模块61电源供应器或散热总成异常63启动通报程序62传送异常讯息传送控制模块65异常排除64启用一正常运作的第二散热装置66关闭该第二散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计算机的散热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显示了一具有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磁盘阵列机,包括一主机壳体1、一监控模块4、一控制模块5、以及电源供应器2、3;所述主机壳体1界定出一内部空间可安装至少一个电源供应器2或3及其它设备;一监控模块4,负责收集主机壳体1内的系统运作信息,并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器2、3及散热总成等设备,侦测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并且控制所述散热总成的运作模式;一控制模块5,经由一背板7与该监控模块4连结,将监控模块4所收集到的信息或异常讯号传送至外界管理人员。该电源供应器2、3,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设置有散热总成,所述散热总成包括有一第一散热装置21,设置在电源供应器2、3内接近主机壳体1的表面安装位置;一第二散热装置22,设置在电源供应器2、3内部空间中,较接近热源的位置。请继续参考图1,显示所述散热总成在电源供应器2内的组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散热装置21,在所采的实施例中,采用直立式散热风扇,配合设置在电源供应器2内,在接触外界的壳体表面上,配合散热孔202、203可将电源供应器2及主机壳体1内部的积热,经由该第一散热装置所形成的一由内向外的导引气流,迅速的从散热孔201排除;而所述第二散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的散热总成,包括:一主机壳体,界定出一内部空间,安装至少一个电源供应器及至少一个散热总成等其它设备,该散热总成包括:一第一散热装置和一第二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的散热总成还包括一监控模块,负责收集主机壳体内的系统运 作信息,并至少连接所述的散热总成等设备,侦测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进一步能控制所述散热总成的运作模式;该监控模块能自动启动该散热总成而使积热沿一设定路径排出主机壳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树党,
申请(专利权)人:普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