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该半导体装置由在半导体衬底的上方形成的两层布线层(字线及位线)、再在上述布线层的上方形成的电容器、用于将位线及电容器分别连接在半导体衬底上的连接电极、以及将字线作为栅极的晶体管构成。附图说明图111~图122是作为现有技术依次表示半导体装置(DRAM)的制造工序之一例的剖面图。首先,利用LOCOS法在半导体(例如Si)衬底1上形成元件分离绝缘膜2之后,在不形成元件分离绝缘膜2的半导体衬底1上有选择地形成栅氧化膜3、栅极4及绝缘膜5的叠层结构(图111)。栅极4具有作为DRAM的字线的功能。然后,利用CVD法在全部表面上形成厚度为例如数百nm的硅氧化膜(图112)。其次,通过沿垂直于半导体衬底1的方向进行刻蚀速率高的各向异性的氧化膜刻蚀,在栅氧化膜3、栅极4及绝缘膜5各自的侧壁部分形成侧壁6a~6f。然后,将绝缘膜5及侧壁6a~6f作为掩模,进行离子注入,在半导体衬底1内分别形成源/漏区261~263(图113)。其次,利用CVD法在全部表面上淀积硅氧化膜,形成例如数百nm厚度的层间绝缘膜8(图114)。其次,利用通常的复制方法,在层间绝缘膜8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a)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上有选择地形成第1导电膜的工序;(b)在上述第1导电膜上形成第1绝缘膜的工序;(c)在由上述工序(a)及(b)获得的结构上形成第2绝缘膜的工序;(d)在上述第2绝缘膜上形成第3绝缘膜的工序;(e)在上述第3绝缘膜上形成第4绝缘膜的工序;(f)对上述第4绝缘膜、上述第3绝缘膜、上述第2绝缘膜有选择地、而且按照该顺序进行个别地刻蚀,使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1位置的部分露出的工序;(g)在上述第1位置形成与上述半导体衬底导电性接触的第2导电膜的工序,其中上述第3绝缘膜比上述 ...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12-26 347509/961.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a)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上有选择地形成第1导电膜的工序;(b)在上述第1导电膜上形成第1绝缘膜的工序;(c)在由上述工序(a)及(b)获得的结构上形成第2绝缘膜的工序;(d)在上述第2绝缘膜上形成第3绝缘膜的工序;(e)在上述第3绝缘膜上形成第4绝缘膜的工序;(f)对上述第4绝缘膜、上述第3绝缘膜、上述第2绝缘膜有选择地、而且按照该顺序进行个别地刻蚀,使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1位置的部分露出的工序;(g)在上述第1位置形成与上述半导体衬底导电性接触的第2导电膜的工序,其中上述第3绝缘膜比上述第4绝缘膜的刻蚀速度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绝缘膜存在于作为上述第1导电膜及上述第1绝缘膜各自的侧壁的第1区和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2区,存在于上述第1区的上述第2绝缘膜的宽度大于存在于上述第2区的上述第2绝缘膜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x)在工序(d)和工序(e)之间执行的、将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与上述第1位置不同的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2位置的上方的上述第3绝缘膜除去的工序;(y)在由上述工序(e)以后的工序中执行的、对存在于上述第2位置的上方的上述第4绝缘膜及上述第2绝缘膜按照该顺序连续地进行刻蚀,使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上述第2位置的部分露出的工序;(z)在上述第2位置形成与上述半导体衬底导电性地接触的第3导电膜的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y)在由上述工序(g)以后的工序中执行的、对上述第4绝缘膜、上述第3绝缘膜、上述第2绝缘膜有选择地、而且按照该顺序进行个别地刻蚀,使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与上述第1位置不同的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2位置的部分露出的工序;(z)在上述第2位置形成与上述半导体衬底导电性地接触的第3导电膜的工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f)中使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与上述第1位置不同的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2位置的部分露出,在上述工序(g)中在上述第2位置还形成与上述半导体衬底导电性地接触的第3导电膜,继工序(g)之后还包括以下工序(h)形成覆盖上述第2及第3导电膜及上述第4绝缘膜的第5绝缘膜的工序;(i)对上述第5绝缘膜有选择地进行刻蚀,在上述第3导电膜的上方设置开口的工序;(j)通过上述第5绝缘膜的上述开口设置与上述第3导电膜导电性地接触的第4导电膜的工序。6.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a)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上有选择地形成第1导电膜的工序;(b)在上述第1导电膜上形成第1绝缘膜的工序;(c)在由上述工序(a)及(b)获得的结构上形成第2绝缘膜的工序;(d)在上述第2绝缘膜上形成第3绝缘膜的工序;(e)对上述第3绝缘膜及上述第2绝缘膜有选择地、而且按照该顺序进行个别地刻蚀,使存在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1位置的部分露出的工序;(f)在上述第1位置形成与上述半导体衬底导电性接触的第2导电膜的工序,其中上述第2绝缘膜比上述第3绝缘膜的刻蚀速度慢,另外上述第2绝缘膜存在于上述第1导电膜及上述第1绝缘膜各自的侧壁的第1区和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述表面内未形成上述第1导电膜的第2区,存在于上述第1区的上述第2绝缘膜的宽度大于存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