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微电子
技术介绍
80多年前,人们第一次发现了硫属化合物相变而导致的电导率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硫属化合物合金晶态和非晶态的半导体性质被广泛研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有报道说出现了新的可逆相变材料和可编程光电器件,这些器件目的是用于电脑中的不易失性存储器。这些报道刺激了相关应用领域的广泛研究,激光诱发硫属化合物合金导致相变的可写光盘存储器进入商业生产。现在,随机存储器中,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闪存(Flash)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DRAM越来越满足不了发展的要求。目前,科学家正在寻找替代用品。主要候选有磁性存储器(MRAM),铁电存储器(FeRAM),相变存储器(PRAM)等。而相比与其他存储器,PRAM有一下一些优点数据不易失性,超高集成度,低电压低功耗,转换速率高,非损伤性读取,抗辐照,高达1012可擦写次数等。而近年来,随着可读写光盘广泛应用,对硫属化合物合金的了解加深;对器件性能细节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光刻技术进一步发展,光刻尺寸也大大缩小。这一系列的发展使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衬底材料的清洗,其特征在于:(1)在清洗后的衬底上依次沉积底电极材料和电介质材料;(2)然后通过机械压头在电介质层打孔,孔的深度大于电介质层深度,使孔尖和底电极接触;(3)最后沉 积多元相变材料,表面抛光后通过剥离技术使小孔暴露出来,再沉积上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衬底材料的清洗,其特征在于(1)在清洗后的衬底上依次沉积底电极材料和电介质材料;(2)然后通过机械压头在电介质层打孔,孔的深度大于电介质层深度,使孔尖和底电极接触;(3)最后沉积多元相变材料,表面抛光后通过剥离技术使小孔暴露出来,再沉积上电极。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电极材料为W、Li或pt中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电介质材料为Si3N4或SiO2;衬底材料为Si或SiO2。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电极厚度在100-300nm,沉积的电介质材料厚度为200-300nm。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孔所用的压头呈三棱锥或圆锥;它是由钻石或金刚石材料制成,压头表面积小于1um2。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元相变材料的沉积是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棠,夏吉林,张挺,封松林,陈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