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双栅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145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属于微电子半导体技术领域。该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漏区、体以及控制栅,控制栅为掺杂的单晶硅,控制栅与体固定连接,形成P-N结。不同于传统的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即金属-绝缘层-半导体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去除了常规器件中的栅氧,实现了半导体-半导体结构,由于没有了栅氧的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器件的散热效能好,非常适合大规模高密度集成。特别对于双栅结栅场效应晶体管,由于体为正方形设计,故其器件结构为全对称结构,是基于完全相同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和p型场效应晶体管。(*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结栅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路集成的密度越来越大,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集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微电子器件的尺寸已经进入到纳米量级。很多小尺寸下才会出现的效应严重威胁着器件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微电子技术的进展。例如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制备高质量的薄层栅氧就是现在工艺无法逾越的困难。虽然出现了很多替代技术,比如高-K介质(Oates et al.,IEDM Tech.Dig.,pp.3.8.2.1-3.8.2.4,2003),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高-K介质和整个工艺又不能有效的兼容,致使其离在工业界的广泛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小,器件的热电子效应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对栅氧有很大的损害,而且还不利于大规模集成。近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不断提出新的器件结构,比如双栅器件,甚至是多栅器件(X.Huang,W.-C.Lee,C.Kuo,D.Hisamoto,L.Chang,J.Kedzierski,E.Anderson,H.Takeuchi,Y.-K. Cho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漏区、体以及控制栅,其特征在于:控制栅为掺杂单晶硅,控制栅与体固定连接,形成P-N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区、漏区、体以及控制栅,其特征在于控制栅为掺杂单晶硅,控制栅与体固定连接,形成P-N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栅为两个,体为正方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控制栅掺杂浓度高于1×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黄如张兴王阳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