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鳍形场效应晶体管 (FinFET)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集成电路专利技术以来,其性能一直稳步提高。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不断縮小集成电 路器件的尺寸来实现的。目前,集成电路器件(M0SFET)的特征尺寸已缩小到纳米尺度。 在此尺度下,各种基本的和实际的限制开始出现,使得建立在硅平面CMOS技术之上的集 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般认为,经过努力,CMOS技术仍有可能推 进到20纳米甚至10纳米技术节点,但在45纳米节点之后,传统的平面CMOS技术将很难 进一步发展,新的技术必须适时产生。因此近年来,集成电路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在世界范 围内都非常活跃。在所提出的各种新技术当中,多栅MOS器件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在 亚45纳米节点后得到应用的技术。这是因为,与传统单栅器件相比,多栅器件具有更强 的短沟道抑制能力,更好的亚阈特性、更高的驱动能力以及能带来更高的电路密度。目前,FinFET (鳍形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因其自对准结构可由常规的平面CMOS工艺 来实现,从而成为最有希望的多栅器件。Fin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外延工艺制备鳍形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SOI晶片为衬底,首先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薄介质层,然后光刻、刻蚀薄介质层和SOI的半导体膜层形成半导体条,并对半导体的中间部分进行重掺杂;2)以该半导体条为衬 底选择外延生长半导体材料,所述半导体条的底部和顶部均由介质覆盖,在半导体条的两侧形成无掺杂的半导体膜;3)腐蚀掉半导体条顶部的薄介质层,显露出半导体条自身的顶部。利用掺杂浓度不同造成的巨大腐蚀速度差,腐蚀掉半导体条中间的重掺杂部分, 留下半导体条两侧的半导体膜和半导体条两端的未掺杂区域;4)以半导体条两侧的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外延工艺制备鳍形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SOI晶片为衬底,首先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薄介质层,然后光刻、刻蚀薄介质层和SOI的半导体膜层形成半导体条,并对半导体的中间部分进行重掺杂;2)以该半导体条为衬底选择外延生长半导体材料,所述半导体条的底部和顶部均由介质覆盖,在半导体条的两侧形成无掺杂的半导体膜;3)腐蚀掉半导体条顶部的薄介质层,显露出半导体条自身的顶部。利用掺杂浓度不同造成的巨大腐蚀速度差,腐蚀掉半导体条中间的重掺杂部分,留下半导体条两侧的半导体膜和半导体条两端的未掺杂区域;4)以半导体条两侧的半导体膜作为超薄Fin体,生长栅介质层和控制栅,接着光刻和刻蚀控制栅以形成栅电极图形,之后进行控制栅和源、漏区域的掺杂;5)最后是常规的CMOS后道工序,包括生长钝化层和形成过孔以及金属化等。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外延工艺制备鳍形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l)中对半导体条进行离子注入掺杂,注入能量为20Ke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东,李定宇,陈文新,韩汝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