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中绝缘体上硅(SOI)器件体接触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摩尔定律正经受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摩尔 定律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具有创新性技术的出现。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创新性的技术,如FinFET、单电子器件、双栅器件等,其中SOI技术最具 发展潜力。SOI器件分为部分耗尽和全耗尽两种。全耗尽器件因为器件工作时硅 膜全部耗尽,源体之间势垒很小,所以体区积累的空穴可以通过源极流出。 因此,全耗尽SOI器件没有浮体效应。但全耗尽SOI器件阈值电压对硅膜厚度非常敏感,因此阈值电压不容 易控制。而且全耗尽SOI器件因为硅膜非常薄,所以源漏电阻大,会影响 电路的速度。因此,部分耗尽SOI器件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但部分耗尽SOI 器件工作时随漏端电压的升高,漏端耗尽区碰撞电离产生的空穴流入体 区,因为源体势垒较高,所以发生空穴的积累,引起体区电位的升高,这就是浮体效应。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抑制浮体效应,其中最常用的有T型栅和H型 栅体接触技术。但这种技术由于体电阻的存在而不能有效抑制浮体效应, 而且沟道越宽体电阻越大,浮体效应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体接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在形成多晶硅栅之后,在源极一侧进行体引出注入;B、对源漏端进行轻掺杂源区LDS和轻掺杂漏区LDD注入,在形成一次氧化物侧墙后,进行源漏区的N+注入,在源 漏区都形成浅结;C、用光刻胶把源区保护后,对漏区进行第二次N+注入,以使漏端结区到达埋氧层,形成源漏不对称的结构;D、利用钴Co的硅化物,在源极一侧的钴硅化物穿透源极到达下面的体区,钳制体区电位,抑制浮体效应。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实现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体接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在形成多晶硅栅之后,在源极一侧进行体引出注入;B、对源漏端进行轻掺杂源区LDS和轻掺杂漏区LDD注入,在形成一次氧化物侧墙后,进行源漏区的N+注入,在源漏区都形成浅结;C、用光刻胶把源区保护后,对漏区进行第二次N+注入,以使漏端结区到达埋氧层,形成源漏不对称的结构;D、利用钴Co的硅化物,在源极一侧的钴硅化物穿透源极到达下面的体区,钳制体区电位,抑制浮体效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体接触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Al、首先在绝缘体上硅SOI上生长一层牺牲氧化层,然后进行两次调 栅注入,在沟道区形成合适的杂质分布;A2、刻蚀掉牺牲氧化层,生长栅氧,然后淀积多晶硅,用光刻刻蚀形 成多晶硅栅。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体接触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绝缘体上硅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SOINMOSFET器件,步骤A所述体引出注入包括用光刻胶掩蔽漏端对SOI NMOSFET器件进行高剂量和能量的硼离子 注入,用于在源极下面形成高浓度的P+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体接触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绝缘体上硅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OIPMOSFET器件,步骤A所述体引出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