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2397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8
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工程化血小板制备包含交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提取纯化血小板,将化疗药物及纳米凝胶装载到血小板上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程化血小板通过高效靶向破损血管内皮,将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递送至术后肿瘤残存部位,并且通过高亲和力的膜粘附受体捕获并清除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表面,工程化血小板原位激活,释放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触发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消融肿瘤,有效避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复发及转移。复发及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共载化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术后恶性实体肿瘤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治疗难度大的癌症,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病率激增。局部切除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显著提高治愈率。然而,由于手术技术的限制、循环肿瘤细胞的血管外渗和术后炎症等因素,肿瘤易复发和转移。
[0003]最近,癌症免疫疗法脱颖而出。肿瘤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

L1),可与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结合,引起T细胞耗竭,造成免疫逃逸。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T淋巴细胞失活并使其在肿瘤微环境中恢复活力,是目前极好的肿瘤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脱靶效应,接受治疗后部分患者免疫紊乱,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限制,亟需开发新的靶向递送策略联合治疗。<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程化血小板内部装载化疗药物,外部通过偶联剂偶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交联剂交联而成;各部分比例为:1
×
108~2
×
108个血小板装载不小于400微克化疗药物、不小于400微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紫杉醇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aPD

1抗体、aPD

L1抗体、CTLA

4抗体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重量比为2:1~1: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为内载阿霉素外背aPD

L1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内部装载阿霉素,外部通过Sulfo

SMCC偶联aPD

L1纳米凝胶,aPD

L1纳米凝胶由aPD

L1抗体通过NHS

SS

NHS交联而成。5.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2)提取血小板;(3)将化疗药物载入提取的血小板内部;(4)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耦合在内载化疗药物的血小板表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进何仲贵路奇叶皓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