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2397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8
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工程化血小板制备包含交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提取纯化血小板,将化疗药物及纳米凝胶装载到血小板上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程化血小板通过高效靶向破损血管内皮,将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递送至术后肿瘤残存部位,并且通过高亲和力的膜粘附受体捕获并清除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表面,工程化血小板原位激活,释放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触发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消融肿瘤,有效避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复发及转移。复发及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共载化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术后恶性实体肿瘤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治疗难度大的癌症,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病率激增。局部切除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显著提高治愈率。然而,由于手术技术的限制、循环肿瘤细胞的血管外渗和术后炎症等因素,肿瘤易复发和转移。
[0003]最近,癌症免疫疗法脱颖而出。肿瘤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

L1),可与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结合,引起T细胞耗竭,造成免疫逃逸。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T淋巴细胞失活并使其在肿瘤微环境中恢复活力,是目前极好的肿瘤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脱靶效应,接受治疗后部分患者免疫紊乱,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限制,亟需开发新的靶向递送策略联合治疗。
[0004]血小板具有天然的特异组织靶向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递药系统。由于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是阿霉素等作用于细胞核的化疗药物的天然载体。当血管受损出血时,随着凝血酶等凝血因子的募集,血小板迁移至受损部位并活化,活化后的血小板吸引更多的血小板,直至完全凝固。同样,肿瘤切除时出血,血小板会被募集到可能存在一些残留肿瘤的手术伤口。许多研究表明,手术可以通过手术期炎症促进肿瘤复发和癌症转移。活化血小板上过表达的P

选择素可与黑色素瘤肿瘤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高度结合,帮助循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清除。
[0005]目前,以血小板为基础的药物递送系统其载药量较低,必须给予大量的制剂才能够到达有效的药物作用浓度,可能会伴随着相应的副作用,且成本较高。此外,目前以血小板为基础的药物递送系统仅递送一种药物,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因此,开发一种靶向性好、载药量高、多种疗法协同起效的药物制剂是尤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考虑到血小板对术后伤口部位以及循环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靶向递送阿霉素和aPD

L1抗体,触发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双重作用,制备了一种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手术切除肿瘤后,静脉注射给药,以辅助治疗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在体外,通过血小板与肿瘤细胞黏附性受体的相互作用,显示出更多的细胞摄取、更深的肿瘤穿透以及更高的肿瘤细胞毒性。在体内,工程化血小板到达肿瘤,释放化疗药物杀伤肿瘤,释放游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调节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化疗免疫治疗协同作用,高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0007]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克服化疗药物以及传统免疫抑制剂不能靶向递
送、能够靶向递送的制剂载药量低、花费大等缺点,提供一种高载药量的靶向术后残存肿瘤以及循环肿瘤细胞的新剂型,即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的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的应用。
[0010]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所述的工程化血小板为内部装载化疗药物,外部通过偶联剂偶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交联剂交联而成。其中,各部分比例为:1
×
108~2
×
108个血小板装载不小于400微克化疗药物、不小于400微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0011]所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粒径为100

130纳米。
[0012]所述的血小板为鼠源性,由鼠新鲜血浆提取而来。
[0013]所述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紫杉醇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阿霉素。
[0014]所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aPD

1抗体、aPD

L1抗体、CTLA

4抗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aPD

L1抗体。
[0015]所述化疗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重量比为2:1~1:2。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为内载阿霉素外背aPD

L1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PDNGs),内部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外部通过4

(N

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己烷
‑1‑
羧酸磺酸基琥珀酰亚胺酯钠盐(sulfosuccinimidyl4

(N

maleimidomethyl)cyclohexane
‑1‑
carboxylate,Sulfo

SMCC)偶联aPD

L1纳米凝胶,aPD

L1纳米凝胶由aPD

L1抗体通过双(2,5

二氧代吡咯烷
‑1‑
基)(二硫代二基双(乙烷

2,1

二基))二碳酸酯(Bis(2,5

dioxopyrrolidin
‑1‑
yl)(disulfanediylbis(ethane

2,1

diyl))dicarbonate,NHS

SS

NHS)交联而成。
[0017]具体地,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包含阿霉素、aPD

L1抗体以及血小板。
[0018]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化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分别装载于血小板内部和外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制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
[0020](2)提取血小板;
[0021](3)将化疗药物载入提取的血小板内部;
[0022](4)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耦合在内载化疗药物的血小板表面。
[0023]其中,步骤(1)所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为aPD

L1纳米凝胶,其为aPD

L1抗体通过NHS

SS

NHS交联剂交联而成。
[0024]将游离的aPD

L1抗体与过量NHS

SS

NHS在PBS中混合,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制得aPD

L1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程化血小板内部装载化疗药物,外部通过偶联剂偶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交联剂交联而成;各部分比例为:1
×
108~2
×
108个血小板装载不小于400微克化疗药物、不小于400微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紫杉醇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aPD

1抗体、aPD

L1抗体、CTLA

4抗体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重量比为2:1~1: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为内载阿霉素外背aPD

L1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内部装载阿霉素,外部通过Sulfo

SMCC偶联aPD

L1纳米凝胶,aPD

L1纳米凝胶由aPD

L1抗体通过NHS

SS

NHS交联而成。5.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载化疗药物外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2)提取血小板;(3)将化疗药物载入提取的血小板内部;(4)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米凝胶耦合在内载化疗药物的血小板表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进何仲贵路奇叶皓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