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2862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包括:血小板、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以及直接或间接加载在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学及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肺血栓等血栓性疾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已成为继肿瘤之后又一个高死亡率疾病。溶栓药物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在特异性、半衰期、溶栓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依然不能避免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解决溶栓药物所涉及的有效性和潜在不良反应等问题。
[0003]基于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对血栓病理的深入认知,主动靶向溶栓制剂技术在延长溶栓药物的半衰期、提高溶栓效果、降低出血副作用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纳米制剂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外源性短肽分子作为靶向配体可能激活免疫系统、靶向效率不高、临床疗效不理想等。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靶向递送系统。
[0004]血小板作为血栓发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能动态感知血管的病理状态,第一时间趋化至血栓部位,其作为溶栓药物载体的优势:1)利用内源性血小板作为递送载体可有效地规避巨噬细胞系统的识别和吞噬;2)利用其天然的血栓部位趋向性将溶栓药物主动递送至血栓部位,提高药物在血栓部位的浓度,减少游离药物血中暴露量。因此,血小板作为溶栓药物递送系统有望实现高效安全抗血栓的治疗目标。
[0005]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其包括血小板、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以及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加载到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本专利技术以血小板为药物递送载体,将药物主动靶向递送至血栓部位,提高了药物在病灶部位浓度,增强了血栓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简便、快捷、通用,为细胞载药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包括:血小板、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以及直接或间接加载在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通过脂质复合物偶联而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所述脂质复合物具有下式:
[0008]R

聚乙二醇

脂质分子
[0009]其中,R为反应基团,选自酸酐、酰氯、醛基、马来酰亚胺或琥珀酰亚胺酯;
[0010]其中,脂质分子选自: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1,2

十六烷基
‑3‑
甘油

磷酸乙醇胺或胆固醇;以及
[0011]其中,聚乙二醇选自数均分子量为1000

6000道尔顿的聚乙二醇。
[0012]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脂质复合物是DSPE

PEG3400

NHS。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是溶栓酶,所述溶栓酶选自:蚓
激酶、尿激酶、链激酶、组织纤溶酶或它们的组合。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直接或间接加载在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选自:精氨酸、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或它们的组合。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血小板递药系统中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的装载量为30

45μg/6
×
109个血小板。
[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血小板递药系统中抗血小板物质的装载量为40

70 μg/6
×
109个血小板。
[00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间接加载在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是通过封装抗血小板物质的粒径为10

200nm的纳米载体实现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载体选自: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金纳米粒、金纳米棒、磁性纳米粒、脂质体、胶束、纳米粒、纳米囊、树枝状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1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a)提供血小板;
[0020]b)将需要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与脂质复合物共价连接,获得蛋白

脂质复合物;
[0021]c)将血小板、蛋白

脂质复合物和抗血小板物质混合,得到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提供以下说明。
[0023]图1显示了尿激酶

聚乙二醇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其中,图A为尿激酶和尿激酶

聚乙二醇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复合物的 SDS

PAGE凝胶电泳图片,可见,尿激酶结合PEG

DSPE后分子量增加,其凝胶图谱和尿激酶相比明显上移;图B为尿激酶和尿激酶

聚乙二醇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复合物的酶活性,尿激酶经PEG

DSPE修饰后未见活性有明显改变。
[0024]图2显示了NO@uPA/PLT的尿激酶和精氨酸载药量和包载率。其中,图A 为NO@uPA/PLT的尿激酶载药量和包载率;在血小板数量为6
×
109个条件下,尿激酶载药量在尿激酶投药量为1500μg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为38.55
±
4.73 μg/6
×
109个血小板,此时包载率为2.57
±
0.32%;图B为NO@uPA/PLT的精氨酸载药量和包载率;在血小板数量为6
×
109个条件下,精氨酸载药量在精氨酸投药量1000μg时达到最大值,为62.00
±
5.29μg/6
×
109个血小板,此时装载效率为6.20
±
0.53%。
[0025]图3显示了NO@uPA/PLT的免疫蛋白印迹和NO生成表征。其中,图A为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证明NO@uPA/PLT的尿激酶负载,血小板在34kDa没有明显的蛋白印迹信号,而NO@uPA/PLT在相应位置具有明显的蛋白印迹;图B为NO荧光探针标记的NO@uPA/PLT共聚焦图片,uPA/PLT未见NO的绿色荧光信号, NO@uPA/PLT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7h内绿色荧光信号显著。
[0026]图4显示了,NO@uPA/PLT在高精氨酸投药量时(1500μg/6
×
109个血小板) 被激活。其中,图A为马尔文粒径仪表征激活后NO@uPA/PLT的粒径分布变化,出现粒径大于10μm的聚集体;图B为DiD标记的NO@uPA/PLT悬液出现粒径大于20μm的血小板聚集体;图C为扫描电镜
表征激活后NO@uPA/PLT聚集体的形成。
[0027]图5显示了NO@uPA/PLT的形态和药物共载表征。其中,图A为血小板和 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栓靶向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包括:血小板、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以及直接或间接加载在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通过脂质复合物偶联而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所述脂质复合物具有下式:R

聚乙二醇

脂质分子其中,R为反应基团,选自酸酐、酰氯、醛基、马来酰亚胺或琥珀酰亚胺酯;其中,脂质分子选自: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1,2

十六烷基
‑3‑
甘油

磷酸乙醇胺或胆固醇;以及其中,聚乙二醇选自数均分子量为1000

6000道尔顿的聚乙二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复合物是DSPE

PEG3400

NH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蛋白是溶栓酶,所述溶栓酶选自:蚓激酶、尿激酶、链激酶、组织纤溶酶或它们的组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或间接加载在血小板内的抗血小板物质选自:精氨酸、阿斯匹林、氯吡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伟跃王松立占昌友谢操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