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28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过提高后侧车身的刚性,能够提高缓冲性及操纵稳定性的电动三轮车。该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包含:前侧车身(BF)、后侧车身(BR)、动力单元(U)、摆动装置(50),其中,所述后侧车身(BR)包含:摆臂(16),其支承所述动力单元(U);后缓冲器(88),其将该摆臂(16)悬挂于所述后侧车身(BR)。所述动力单元(U)通过前侧固定部(200)及左右一对后侧固定部(201)固定于所述摆臂(16),所述后缓冲器(88)的下端部在比所述后侧固定部(201)靠后方的位置,支承于所述摆臂(16)的后端部件(107)。所述后端部件(107)形成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截面。(107)形成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截面。(107)形成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特别是涉及具有支承单一的前轮的前侧车身、和构成为支承左右一对后轮并且相对于前侧车身在侧倾轴向上可摆动的后侧车身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有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具有支承单一的前轮的前侧车身和构成为支承左右一对后轮并且相对于前侧车身在侧倾轴向上可摆动的后侧车身。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在后侧车身上具备马达单元及摆臂,并将摆臂的后端部通过后缓冲器进行悬挂。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37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在具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车身结构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中,通过来自左右的后轮的输入,扭曲的力容易施加于后侧车架,需要进行提高后侧车身的刚性的研究。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缓冲性为在摆臂的后端支承后缓冲器的结构,成为扭曲的力容易施加于后侧车架的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后侧车身的刚性,能够提高缓冲性及操纵稳定性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包含:前侧车身(BF),其支承单一的前轮(WF);后侧车身(BR),其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动力单元(U),其驱动所述后轮(WR);摆动装置(50),其安装于所述前侧车身(BF)的下部,并将所述后侧车身(BR)在侧倾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承,该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后侧车身(BR)包含:摆臂(16),其支承所述动力单元(U);后缓冲器(88),其将该摆臂(16)悬挂于所述后侧车身(BR),所述动力单元(U)通过前侧固定部(200)及左右一对后侧固定部(201)固定于所述摆臂(16),所述后缓冲器(88)的下端部在比所述后侧固定部(201)靠后方的位置,支承于所述摆臂(16)的后端部件(107),所述后端部件(107)形成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截面。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动力单元(U)的下缘部(120a)和臂部(103)重叠。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摆臂(16)具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103)和将左右一对所述臂部(103)相互连接的横跨部(C),所述横跨部(C)由上侧板部件(110)和下侧板部件(111)构成,在所述横跨部(C)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所述上侧板
部件(110)和所述下侧板部件(111)相接的接合部(105)。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在俯视车身时,所述横跨部(C)的前端缘或后端缘为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的弯曲部(106)。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105)构成比所述臂部(103)的上缘部低的凹部,在所述接合部(105)的正上方配设所述动力单元(U)。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105)的前端缘部(105b)形成圆弧形状。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在于,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接合部(105)的底部(105a)朝向后方呈直线状延伸。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后侧车身(BR)具有:左右一对主框架(71),其从所述摆臂(16)的枢轴(24)向后上方延伸后,在弯曲部(71a)弯曲并向后方延伸;横框架(80),其在所述弯曲部(71a)的正后方的位置将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71)相互连接。
[0019]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九特征在于,具有搭载于所述后侧车身(BR)的PCU(64),所述PCU(64)由PCU固定用框架(78)支承,该PCU固定用框架(78)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71)分别朝向车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到不相互接触的位置。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根据第一特征,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包含:前侧车身(BF),其支承单一的前轮(WF);后侧车身(BR),其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动力单元(U),其驱动所述后轮(WR);摆动装置(50),其安装于所述前侧车身(BF)的下部,将所述后侧车身(BR)在侧倾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承,其中,所述后侧车身(BR)包含:摆臂(16),其支承所述动力单元(U);后缓冲器(88),其将该摆臂(16)悬挂于所述后侧车身(BR),所述动力单元(U)通过前侧固定部(200)及左右一对后侧固定部(201)固定于所述摆臂(16),所述后缓冲器(88)的下端部在比所述后侧固定部(201)靠后方的位置,支承于所述摆臂(16)的后端部件(107),所述后端部件(107)形成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截面,因此,由于能够确保摆臂长及后缓冲器的行程量,从而能够提高后侧车身的振动吸收性。另外,通过将摆臂的后端设为向上方敞开的形状,能够释放由从左右的后轮输入的外力引起的扭曲的力,能够抑制施加于后侧车身的负荷。
[0022]根据第二特征,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时,所述动力单元(U)的下缘部(120a)和臂部(103)重叠,因此,能够相对于摆臂稳定地配置动力单元,并且能够抑制配置动力单元时的上下高度。其结果,能够降低设置于后侧车身的驮架的高度,便利性提高。
[0023]根据第三特征,所述摆臂(16)具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103)和将左右一对所述臂部(103)相互连接的横跨部(C),所述横跨部(C)由上侧板部件(110)和下侧板部件(111)构成,在所述横跨部(C)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所述上侧板部件(110)和所述下侧板部件(111)相接的接合部(105),因此,能够通过具有接合部的横跨部提高摆臂的刚性,并且,即使在上侧板部件(110)和下侧板部件(111)分别因车身振动而振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振动声在由上侧板部件(110)和下侧板部件(111)形成的空间内产生回声。
[0024]根据第四特征,在俯视车身时,所述横跨部(C)的前端缘或后端缘为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的弯曲部(106),因此,能够通过例如配设于横跨部的车身后方侧的弯曲部分散扭曲的应力。
[0025]根据第五特征,所述接合部(105)构成比所述臂部(103)的上缘部低的凹部,在所
述接合部(105)的正上方配设所述动力单元(U),因此,能够相对于摆臂稳定地配置动力单元。
[0026]根据第六特征,所述接合部(105)的前端缘部(105b)为圆弧形状,因此,通过接合部的前端缘部容易分散扭曲的应力。
[0027]根据第七特征,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接合部(105)的底部(105a)朝向后方呈直线状延伸,因此,能够从接合部向后方排出水,防止在接合部滞留水。
[0028]根据第八特征,所述后侧车身(BR)具有:左右一对主框架(71),其从所述摆臂(16)的枢轴(24)向后上方延伸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包含:前侧车身(BF),其支承单一的前轮(WF);后侧车身(BR),其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动力单元(U),其驱动所述后轮(WR);摆动装置(50),其安装于所述前侧车身(BF)的下部,并将所述后侧车身(BR)在侧倾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承,所述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特征在于,所述后侧车身(BR)包含:摆臂(16),其支承所述动力单元(U);后缓冲器(88),其将该摆臂(16)悬挂于所述后侧车身(BR),所述动力单元(U)通过前侧固定部(200)及左右一对后侧固定部(201)固定于所述摆臂(16),所述后缓冲器(88)的下端部在比所述后侧固定部(201)靠后方的位置,支承于所述摆臂(16)的后端部件(107),所述后端部件(107)形成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动力单元(U)的下缘部(120a)和臂部(103)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16)具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103)和将左右一对所述臂部(103)相互连接的横跨部(C),所述横跨部(C)由上侧板部件(110)和下侧板部件(111)构成,在所述横跨部(C)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所述上侧板部件(110)和所述下侧板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长俊宏筒井正行岩崎谦二郎山本伸吾内山一中西孝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