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02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良好地处理架设于前侧车身和后侧车身之间的高压线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该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包括:前侧车身(BF)、后侧车身(BR)、动力单元(U)、摆动装置(50),其中,包括:蓄电池(B),其设置于所述前侧车身(BF);PCU(64),其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并且设置于所述后侧车身(BR),在所述动力单元(U)上连接有高压线(89),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高压线(89)从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U)的开口部(130)朝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动力单元(U)的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支承所述高压线(89)的支承部(131、132)。132)。1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特别是涉及具有支承单一的前轮的前侧车身、和构成为支承左右一对后轮并且相对于前侧车身在侧倾轴向上可摆动的后侧车身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有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具有支承单一的前轮的前侧车身、和构成为支承左右一对后轮并且相对于前侧车身在侧倾轴向上可摆动的后侧车身。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在后侧车身上具备马达单元及摆臂,并将摆臂的后端部通过后缓冲器进行悬挂。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772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在此,在前侧车身上设置蓄电池等电源系统,并且在后侧车身上设置马达等的结构中,需要将用于向马达供给电力的高压线架设在前侧车身和后侧车身之间。此时,因为前侧车身相对于后侧车身在侧倾方向上摆动、或后侧车身的摆臂上下地摆动,所以需要考虑使高压线不受这些摆动动作的影响,但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对高压线的处理进行研究。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处理架设于前侧车身和后侧车身之间的高压线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包括:前侧车身(BF),其支承单一的前轮(WF);后侧车身(BR),其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动力单元(U),其驱动所述后轮(WR);摆动装置(50),其安装于所述前侧车身(BF)的下部,并将所述后侧车身(BR)在侧倾方向上可摆动地轴支承,该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第一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B),其设置于所述前侧车身(BF);PCU(64),其控制向所述马达(M)供给的电力,并且设置于所述后侧车身(BR),在所述动力单元(U)上连接有高压线(89),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高压线(89)从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U)的开口部(130)朝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动力单元(U)的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支承所述高压线(89)的支承部(131、132)。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支承部(131、132)配设于比所述动力单元(U)的前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131、132)由朝向侧方开口的下侧支承部(131)和朝向上方开口的上侧支承部(132)构成,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下侧支承部(131)及所述上侧支承部(132)设置于与单一的垂线(V)重叠的位置。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U)的壳体(120、121)通过将左侧壳体(120)和右侧壳体(121)在车身中央接合而构成,所述支承部(131、132)设置于所述左侧壳体(120)或所述右侧壳体(121)中的任一方。
[0015]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131、132)为供支承所述高压线(89)的线夹(140a、142a)插入固定的贯通孔。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第一特征,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包括:前侧车身(BF),其支承单一的前轮(WF);后侧车身(BR),其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动力单元(U),其驱动所述后轮(WR);摆动装置(50),其安装于所述前侧车身(BF)的下部,并将所述后侧车身(BR)在侧倾方向上可摆动地轴支承,其中,该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包括:蓄电池(B),其设置于所述前侧车身(BF);PCU(64),其控制向所述马达(M)供给的电力,并且设置于所述后侧车身(BR),在所述动力单元(U)上连接有高压线(89),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高压线(89)从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U)的开口部(130)朝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动力单元(U)的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支承所述高压线(89)的支承部(131、132),因此,在前侧车身相对于后侧车身在侧倾方向上摆动,或后侧车身的摆臂上下摆动时,也能够使高压线不易受到摆动动作的影响。
[0018]根据第二特征,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支承部(131、132)配设于比所述动力单元(U)的前端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成为在接近开口部的位置设置支承部,能够更稳定地支承高压线。
[0019]根据第三特征,所述支承部(131、132)由朝向侧方开口的下侧支承部(131)和朝向上方开口的上侧支承部(132)构成,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下侧支承部(131)及所述上侧支承部(132)设置于与单一的垂线(V)重叠的位置,因此,通过下侧支承部和上侧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能够有效地支承从开口部向上方延伸的高压线。
[0020]根据第四特征,所述动力单元(U)的壳体(120、121)通过将左侧壳体(120)和右侧壳体(121)在车身中央接合而构成,所述支承部(131、132)设置于所述左侧壳体(120)或所述右侧壳体(121)中的任一方,因此,通过将支承部集中于左右中的任一方,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0021]根据第五特征,所述支承部(131、132)为供支承所述高压线(89)的线夹(140a、142a)插入固定的贯通孔,因此,能够将高压线有效地支承于动力单元的壳体。另外,通过应用结构简单的线夹,动力单元周围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立体图。
[0023]图2是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4]图3是从图2的状态卸下外装零件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5]图4是构成前侧车身的车架的立体图。
[0026]图5是后侧车身的左侧视图。
[0027]图6是后侧车身的立体图。
[0028]图7是卸下了外装零件的状态的后侧车身的立体图。
[0029]图8是后侧车身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0030]图9是后侧车架的立体图。
[0031]图10是摆臂的立体图。
[0032]图11是摆臂的俯视图。
[0033]图12是摆臂的仰视图。
[0034]图13是后侧车身的左侧视图。
[0035]图14是后轮车身的俯视图。
[0036]图15是动力单元及摆臂的剖视图。
[0037]图16是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0038]图17是构成动力单元的左侧壳体及右侧壳体的立体图。
[0039]图18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0040]图19是从车宽方向右侧观察三相线束及控制线的侧视图。
[0041]图20是由第二带固定的大径索环及小径索环的立体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16

摆臂、24

枢轴、64

PCU、71a

弯曲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包括:前侧车身(BF),其支承单一的前轮(WF);后侧车身(BR),其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动力单元(U),其驱动所述后轮(WR);摆动装置(50),其安装于所述前侧车身(BF)的下部,并将所述后侧车身(BR)在侧倾方向上可摆动地轴支承,所述跨骑型电动三轮车的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B),其设置于所述前侧车身(BF);PCU(64),其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并且设置于所述后侧车身(BR),在所述动力单元(U)上连接有高压线(89),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高压线(89)从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U)的开口部(130)朝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动力单元(U)的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支承所述高压线(89)的支承部(131、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侧面观察时,所述支承部(131、132)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釜裕太米田纯沼崎芳美渥美和弥松平直忠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