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1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包括气阀板本体,其上设置有通过气路依次连通的高速电磁阀、过滤器、第一单向节流阀、板式调压阀以及第二单向节流阀,气路集成设置在气阀板本体内部形成暗道,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口与受电弓的气囊连通,且与三通塞门阀的入口连通,三通塞门阀的第一出口与快排阀连通,快排阀与ADD气路连通,同时通过梭阀与压力开关连通,三通塞门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梭阀与压力开关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受电弓上的ADD故障塞门结构移动至气阀板本体上,由三通塞门阀切换对应的连通状态,可直接在驾驶室控制升弓,解决了受电弓故障降弓后须重新升弓维持车辆运行时登车操作带来的便捷与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
本技术涉及受电弓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
技术介绍
受电弓是安装在交直流电力机车、地铁和轻轨车辆上,通过与接触线的滑动或静态接触来获取电能供给车辆的高压电气设备,由弓头的碳滑板与接触线接触而获取车辆用高压受流。现有技术中,气囊式受电弓正常降弓时,启动受电弓气阀板的电磁阀对气囊排气,受电弓靠自重降弓;当出现受电弓碳滑板破裂、磨耗到限或管路泄漏、快排阀漏气、截止阀断裂等故障时,受电弓上ADD风管漏风,快排阀快速响应使得气囊中及管路中的压缩空气经过快排阀的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同时压力开关动作,发出机车空气管路压力下降信号,实现自动降弓。在机车的运行过程中,受电弓发生故障而自动降弓且无法再次升弓时,只需换节弓运行;若当两节受电弓都有故障,需关闭受电弓上的ADD故障塞门,才能使受电弓再次升弓,维持机车的运行,防止停靠在路中。此操作需要登上车顶才能实现,但在线路中有高压网线,难以登上车顶操作,导致机车动力切断、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直接在操作室操作而控制升弓的气阀板,使得受电弓产生故障后需要升弓维持运行时,无需登上车顶操作,提升操作的可靠性、便捷性与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包括气阀板本体,所述气阀板本体上设置有通过气路依次连通的高速电磁阀、过滤器、第一单向节流阀、板式调压阀以及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气路集成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内部形成暗道,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口与受电弓的气囊连通,且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三通塞门阀的入口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第一出口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快排阀连通,所述快排阀与受电弓的ADD气路连通,同时通过梭阀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压力开关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梭阀与所述压力开关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三通塞门阀包括下气室和上气室,所述下气室与所述上气室通过小孔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入口设置在所述下气室,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设置在所述上气室,所述三通塞门阀上的旋钮控制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入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的两状态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板式调压阀与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压力开关还与第二压力表接通,所述第一压力表和所述第二压力表均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口还与一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安全阀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气阀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模块,元件均直接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模块上,与所述气阀板本体内部的气路接通。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将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受电弓上的ADD故障塞门移动至气阀板本体上,由三通塞门阀切换对应的连通状态,因此能直接在驾驶室控制升弓,解决了受电弓故障降弓后须重新升弓维持车辆运行时登车操作带来的便捷与安全性问题;同时,气阀板本体上连接各元件的气路均集成设置在气阀板本体内部形成暗道,气阀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模块,元件均直接安装在各个模块上,减少了接头的泄漏,简化了气路连接布置,提升了更换配件的灵活方便性,也提升了整体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机构轴侧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阀板本体;2-高速电磁阀;3-过滤器;4-第一单向节流阀;5-板式调压阀;6-第二单向节流阀;7-三通塞门阀;8-梭阀;9-快排阀;10-压力开关;11-第一压力表;12-第二压力表;13-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包括气阀板本体1,气阀板本体1上设置有通过气路依次连通的高速电磁阀2、过滤器3、第一单向节流阀4、板式调压阀5以及第二单向节流阀6。第二单向节流阀5的出口与受电弓的气囊连通、且与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上的三通塞门阀7的入口连通。三通塞门阀7的第一出口通过梭阀8与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上的快排阀9连通,快排阀9同时与受电弓的ADD气路连通。三通塞门阀7的第二出口与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上的压力开关10通过梭阀8连通。其中,第二单向节流阀6通过外接的绝缘软管与受电弓的气囊连通,快排阀9通过外接的整管与ADD绝缘管接通,高速电磁阀2与气泵通过外接气管接通,且高速电磁阀2上设置有排气口。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输气口、气源输入口以及排气口均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的背面。当气泵输送压缩空气至第二单向节流阀6后,一路经绝缘软管至气囊,使受电弓升弓,另一路经三通塞门阀7导入快排阀9,从而进入车顶的ADD绝缘管至碳滑板,以及压力开关10。正常降弓时,关闭气泵,打开高速电磁阀2的排气口,气囊以及ADD气路中的压缩空气由前述气路反向排出,受电弓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降弓。受电弓故障时,快排阀9与ADD绝缘管组成的ADD气路为故障状态,快排阀9打开排气使受电弓下降。而当机车的两节受电弓都存在故障,下降后无法自动升弓、但需要重新升弓时,将三通塞门阀7旋至另一位置切断ADD气路,升弓气路通过三通塞门阀7与压力开关10直接接通,压力开关10发出气压正常升弓的信号,在高速电磁阀2和气泵开启的状态下升弓维持运行,从而解决了需要登车操作带来的便捷与安全性问题,能继续维持车辆的运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4和第二单向节流阀6共同作用,对正常升弓和降弓时的气路进行节流,从而控制升弓时间和降弓时间,控制流量、减缓和速率,防止过快或过慢造成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三通塞门阀7包括下气室和上气室,下气室与上气室通过小孔连通,三通塞门阀7的入口设置在下气室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设置在上气室处,三通塞门阀7上的旋钮控制其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入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的两状态切换,操作人员只需在本体控制模板上旋转三通塞门阀7上的旋钮,就能控制受电弓重新升弓。在本实施例中,板式调压阀5与第二单向节流阀6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1,压力开关10还与第二压力表12接通,第一压力表11和第二压力表12均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上,能实时反应输入气压值以及压力开关10监测的输出端气压值,便于板式调压阀5调整气压,控制升弓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向节流阀6还与一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上的安全阀13连通,当气囊中的气压高于设定值时安全阀13自动开启,进行排气以降低气囊气压值,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本实施例中,气阀板本体1上连接各元件的气管均集成设置在气阀板本体1内部,气阀板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模块,元件均直接安装在各个模块上,与气阀板本体1内部的气路接通,从而能减少接头的泄漏,简化气路连接布置,提升更换配件的灵活方便性,也可提升整体美观性。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阀板本体,所述气阀板本体上设置有通过气路依次连通的高速电磁阀、过滤器、第一单向节流阀、板式调压阀以及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气路集成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内部形成暗道,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口与受电弓的气囊连通,且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三通塞门阀的入口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第一出口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快排阀连通,所述快排阀与受电弓的ADD气路连通,同时通过梭阀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压力开关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梭阀与所述压力开关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阀板本体,所述气阀板本体上设置有通过气路依次连通的高速电磁阀、过滤器、第一单向节流阀、板式调压阀以及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气路集成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内部形成暗道,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口与受电弓的气囊连通,且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三通塞门阀的入口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第一出口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快排阀连通,所述快排阀与受电弓的ADD气路连通,同时通过梭阀与设置在所述气阀板本体上的压力开关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梭阀与所述压力开关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模块式气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塞门阀包括下气室和上气室,所述下气室与所述上气室通过小孔连通,所述三通塞门阀的入口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王志伟刘邦刘革韩香林刘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智行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九方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