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祥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0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包括车厢,顶板,底板,侧布,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侧方或后方为敞口结构,在敞口的上边沿上翻式的铰接有顶板,在敞口的下边沿下翻式的铰接有底板,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侧布,侧布形成为拓展后空间的侧壁;所述顶板为梯形结构,底板为与车厢敞口相适配的矩形结构,且顶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该房车机构通过硬质顶板、硬质底板以及布质的侧壁共同组成一个拓展后的空间,在拓展时,仅需要将顶板、底板分别上翻、下翻打开,即可实现一个封闭空间的拓展,这一方式即使是通过手动进行,也依然十分方便;而将其折叠后,整个房车又互为一体,整体的美观性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
本技术涉及房车车厢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
技术介绍
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卫生间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由于我国房车是有国外引进的,其发展起步较晚:我国房车起步于2000年,2007年我国房车拥有量为1550辆,2010年达到4000多辆,截止到2011年8月,我国房车拥有量约为5000辆,近四五年我国房车拥有量年均增幅超过40%。但相对于我国7000多万的汽车保有量,房车市场处于萌动阶段,其比重不足万分之一。因此房车在我国可以说是属于是空白市场,在这一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房车在配置时,在其车厢内配置的居家设施是根据箱式的结构、箱式的大小进行设备配套的,而由于房车基础功能是可进行移动的,需要能够搭载在底架上的车厢,因此这就对其空间(既长、宽、高)有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又需要容纳较多的居家设施、还要预留适当的活动空间,这就又对空间提出要求,要求空间要尽量的大;因此,两种要求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只能是尽量压缩居住空间、活动空间来确保居家设施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最终目前的房车体现的最大缺点是空间小。而为了能够增大房车的活动空间,车厢的可拓展结构应用而生,拓展后的房车车厢空间增大,从而可活动空间增大;而拓展前是为了行车,因此也不需要较大的可空间,因此通过拓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拓展结构,可拓展形式单一,而且机械结构复杂,导致可拓展房车成本显著拉高,而且故障率较高,一般开房车旅行是在野外,维修不方便,这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其次,目前的拓展方式比较操作比较复杂,若涉及到电控自动化折叠的方式时,结构更难实现,实现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该房车机构通过硬质顶板、硬质底板以及布质的侧壁共同组成一个拓展后的空间,在拓展时,仅需要将顶板、底板分别上翻、下翻打开,即可实现一个封闭空间的拓展,这一方式即使是通过手动进行,也依然十分方便;而将其折叠后,整个房车又互为一体,整体的美观性不受影响。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包括车厢,顶板,底板,侧布,伸缩杆,所述车厢的侧方或后方为敞口结构,在敞口处上边沿上翻式的铰接有顶板,在敞口处下边沿下翻式的铰接有底板,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侧布,侧布形成为拓展后空间的侧壁;所述顶板为梯形结构,底板为与车厢敞口相适配的矩形结构,且顶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侧布的上下两边分别与顶板、底板的里侧连接;侧布的左右两边与车厢的里侧连接。优选地,所述顶板与车厢之间设有伸缩杆。进一步,所述伸缩杆为阻尼液压杆、电动推杆、液压杆等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敞口的下边沿具有与底板铰接的凹口,底板铰接在凹口处,底板上翻后,底板的厚度将凹口填平。优选地,所述顶板通过合页与车厢铰接,顶板下翻后,位于车厢里侧一个底板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可拆卸或可折叠的安装有支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本申请采用硬顶、硬底加“软壁”的结构,可以极大的降低拓展成本和技术难度,在拓展时,只需要翻转底板、顶板即可完成整个空间的拓展,比较方便,而且拓展后的空间是相对较大的,比较规整,方便设施布局。第二,本申请中顶板采用梯形结构,底板采用矩形结构,而且设置顶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在确保能够拓展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了侧布揪拉的问题,折叠和打开顺畅。第三,本申请中即可手动进行拓展,也可电动进行拓展,手动控制也能极大的减少操作步骤,从根本上降低了实施成本,直接拉低了拓展房车的价位。第四,本申请就是本申请中的顶板、底板与车厢的连接方式,该种方式在折叠后,房车车厢依然能够保证一个整体,密封性有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板与车厢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板、顶板加装液压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车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车厢后侧(方)拓展示意图。图中,车厢1,敞口1-1,凹口1-2,顶板2,底板3,侧布4,伸缩杆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实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实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是本专利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四周”、“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请参考图1-4,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包括车厢1,顶板2,底板3,侧布4,伸缩杆5,其中车厢1搭载在车架上,在车厢1的一个侧面设有一个进入到车厢1的门,车厢的另一侧方或后侧为敞口1-1结构(也可以为同时在另一个与后侧同时为敞口1-1结构),在敞口1-1处上边沿上翻式的铰接有顶板2,顶板2位于车厢1里侧边沿,顶板2下翻后,位于车厢1里侧一个底板3的厚度(既顶板2与车厢1边沿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底板3的厚度),在敞口1-1处下边沿下翻式的铰接有底板3,在顶板2与底板3之间连接有侧布4,侧布4形成为拓展后空间的侧壁;需要拓展时,先下翻底板3,再上翻顶板2,即可将侧布4撑开,形成一个拓展后的空间;相应的,折叠时,先下翻顶板2,再下翻底板3即可完全折叠好。其中,为避免在折叠时,侧布4发生揪拉的问题,既展开不顺畅有卡顿,所述顶板2为梯形结构,底板3为与车厢敞口1-1相适配的矩形结构,且顶板2的宽度小于底板3的宽度,侧布4、顶板2、底板3形成一个梯形凸台的结构,且侧布的拐角处为圆角结构;该种形式下,即可避免上述问题,经测试,打开或折叠比较顺畅。在本技术中,侧布4的上下两边分别与顶板2、底板3的里侧连接;侧布4的左右两边与车厢1的里侧连接,这样在展开后,拓展后的空间为一个封闭式的空间。在本技术中,顶板2与车厢1之间铰接安装有(伸缩杆的两端均铰接安装)伸缩杆5,伸缩杆5可以为阻尼液压杆、电动推杆、液压杆等任意一种,目的是能够实现将顶板2、底板3撑开并保持,顶板2与底板3撑开后,侧布4也便被绷直,操作比较简单。在本申请中,敞口1-1的下边沿具有与底板3铰接的凹口1-2,底板3铰接在凹口1-2处,底板3上翻后,底板3的厚度将凹口1-2填平,该种铰接形式,能够使底板3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包括车厢,顶板,底板,侧布,伸缩杆,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厢的侧方或后方为敞口结构,在敞口的上边沿上翻式的铰接有顶板,在敞口的下边沿下翻式的铰接有底板,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侧布,侧布形成为拓展后空间的侧壁;/n所述顶板为梯形结构,底板为与车厢敞口相适配的矩形结构,且顶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包括车厢,顶板,底板,侧布,伸缩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的侧方或后方为敞口结构,在敞口的上边沿上翻式的铰接有顶板,在敞口的下边沿下翻式的铰接有底板,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侧布,侧布形成为拓展后空间的侧壁;
所述顶板为梯形结构,底板为与车厢敞口相适配的矩形结构,且顶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布的上下两边分别与顶板、底板的里侧连接;侧布的左右两边与车厢的里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房车横向拓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车厢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明郭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祥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